大颗粒体型温敏性水凝胶在涤纶织物上的应用研究

来源 :东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yuantianjin99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温敏性水凝胶是一类体积能受外界环境温度刺激而产生可逆性转变的聚合物胶体粒子,一般将其体积产生溶胀或收缩时的温度称之为体积相转变温度或最低临界溶解温度(LCST, Lower Critical Solution Temperature)。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PNIPAM)温敏性水凝胶的体积相转变温度在 33℃附近,接近人体正常体温,因此具有广阔的应用远景。若能借助物理或化学手段,将PNIPAM温敏性水凝胶整理至纺织品上,便能制得具有温度响应性的智能纺织品,它可以通过感知外界温度的变化做出相应的体积调整,以满足人体在不同环境下对衣物保暖或透气性的需求。
  纺织品的透湿透气性是影响纺织品热舒适性的重要性能指标之一。涤纶织物具有抗皱免烫、坚牢耐用等优点,受到众多消费者的青睐,但其吸湿性差,使得穿着者在穿着过程中易产生闷热不适感。因此,若能将亲水性的温敏性水凝胶整理到疏水性的涤纶织物表面,可有效地改善涤纶织物的吸湿性;同时,通过凝胶对温度的良好响应性,可赋予涤纶织物自动调温功能,为实现制备具有“低温保暖,高温透气”性能的涤纶织物提供可能。
  本研究旨在开发改善涤纶织物透湿、透气性的新型功能整理剂,采用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M)作为功能性单体、聚氧乙烯醚双马来酸酐单酯为交链剂进行交链反应,以过硫酸铵(APS)作为引发剂合成具有大颗粒的体型温敏性水凝胶PNIPAM;通过引入疏水性第三单体来调节其相转变温度LCST,引入第四单体来提高凝胶整理剂在涤纶织物上的耐久性;通过温敏性水凝胶对涤纶织物的整理加工,改变涤纶织物的透湿、透气行为,满足消费者对服装的热、湿舒适性需求。
  本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个部分:
  一、探究疏水性丙烯酸酯类第三单体对温敏性水凝胶 PNIPAM体系相转变温度、粒径、温敏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加入疏水性丙烯酸酯类单体能够有效调节温敏性水凝胶的LCST,且其用量越多,温敏性水凝胶的LCST越低;丙烯酸酯上的R1为甲基时对温敏性水凝胶体系的LCST无显著影响;丙烯酸酯类结构中的碳链长度对体系的LCST有显著影响,且其碳链越长,体系的LCST下降越多;同时, R2基团的碳链异构化对降低LCST也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其中直链烷基可以更有效地降低LSCT,而仲碳结构、叔碳结构对降低LCST的作用依次减弱。此外,疏水性第三单体对温敏性水凝胶体系的粒径也存在一定的影响,低温条件下使之减小。疏水性第三单体的加入,使得温敏性水凝胶共聚物体系的温度敏感性下降。
  二、探究大分子交链剂M的交链长度对PNIPAM凝胶颗粒粒径和凝胶体系相转变温度的影响。研究表明:温敏性水凝胶颗粒的粒径在一定范围内随交链剂 M 链长的增大而增大,但超过一定范围后,粒径反而下降,其中当使用M1500作为交链剂,且用量对NIPAM单体质量的4%时,凝胶体系粒径达到最大,为789 nm。此外,交链剂M的交链长度和用量对温敏性水凝胶体系的相转变温度无显著影响。
  三、探究温敏性水凝胶整理到涤纶织物上后,凝胶的相转变温度、颗粒粒径、凝胶工作整理液的温度以及浓度对涤纶织物透湿透气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织物经温敏性水凝胶整理后可以有效地改善其透湿透气性能,其中凝胶相转变温度越低,凝胶颗粒越大,织物改善的效果越明显,透湿量最多可达到未经凝胶整理的织物的7倍;PNIPAM工作整理液的浓度越高,整理后涤纶织物的透湿透气性能越好,整理液浓度在40 g/L时最佳,透湿量达到未经整理的织物的10倍。
  四、探究含苯环结构的第四单体对 PNIPAM 凝胶相转变温度和粒径的影响;整理后凝胶对涤纶织物透湿透气性能的影响以及凝胶整理效果在涤纶织物上耐久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温敏性水凝胶合成过程中引入第四单体,可以合成具有良好温度响应性的水凝胶,且对温敏性水凝胶的LCST和粒径影响不大;将经第四单体改性的温敏性水凝胶整理到涤纶织物上,涤纶织物仍具有较好的透湿透气性能,且在第四单体用量对NIPAM的质量为0.4%时,效果最好,透湿量达到未经整理的织物的11倍;整理后的涤纶织物经过5次水洗后,仍能保湿良好的透湿性,与水洗前透湿量相近。
其他文献
目前通过智能可穿戴纺织品监测人体姿势的相关研究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兴趣,身体姿势一般以生物力学或医学相关监测参数为主要研究对象,该方面研究对于医学临床尤为重要。智能纺织品特别是人体运动姿态的识别和监测是当前研究的热门。柔性传感器和光纤布拉格光栅传感器技术的结合可以与 3D打印技术有效结合,用于人体运动姿态的识别和监测。利用柔性传感器的灵活性,光纤传感器的高精度和高灵敏度,3D 打印技术的快速特征,结合
聚苯胺是一种新的导电高分子物质,其拥有很多优势,如原料易得、合成简单、高电导率等。静电纺丝技术是一种有效制备微细甚至纳米直径纤维的方法,但静电纺丝聚苯胺纳米纤维的力学性能大多较差,难以承受复杂的加工过程,通过添加碳纳米管可以达到增强聚苯胺静电纺丝复合纳米纤维的力学性能,可以提高其承受、耐受各种加工过程的潜力。  从纺织服装材料、复合材料、组织工程以及微电子器件等领域的应用要求来看,取向纳米纤维束及
学位
太阳辐射能资源是地球最主要的能量来源,太阳能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也是当今时代的重要研究课题。近些年来,基于纤维材料和仿生科学的纺织太阳能集热产品逐渐成为太阳能热利用领域的研究热点。基于仿生学原理的光热转换纺织品具备纺织基产品的柔软、轻便、适应范围广等特点,这也或将给传统太阳热能收集利用领域和纺织界带来一场革命。  近年来,仿生学在纺织领域的应用发展十分快速,极大地促进和拓展了高性能纺织品的发展水平与
学位
轻量化是材料发展的一大趋势,碳纤维复合材料愈来愈多地代替传统金属材料,广泛应用在航空航天、国防、汽车工业等领域。因此需要碳纤维复合材料大规模生产。环氧树脂作为碳纤维复合材料用量最大的树脂基体,具备超强的机械性能,高尺寸稳定性,高粘结性,高内热性以及耐腐蚀性。环氧树脂体系的性能不仅影响了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各项性能,而且对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生产设备、生产方法和生产工艺影响重大。因此,本文对 CNFs,GO
人体测量学是服装学科中经久不衰的话题。进入大数据时代以来,科研人员、相关企事业单位等愈发意识到科技在人体数据获取中的重要作用,也相应地开发出一些智能测量服装、人体测量平台及软件。目前,用于人体下肢测量的平台或软件较少,其功能基本为体型监测或购物指导。  智能服装在多方行业的支持下发展,跨学科领域的进步促进了新产品的形成。近年来,石墨烯材料被认为是最具发展潜力的材料之一,其优良的导电导热性为众多研究
学位
传统针织印染加工多采用间歇式工艺,尤其是在针织物绳状染色生产过程中易产生褶皱擦痕、布面磨毛起毛、染色批差等问题,并且对水、电、汽的消耗大,废水排放量大,生产成本高。因此,研发针织物平幅连续式轧染工艺十分迫切。针织物特别是弹性针织物对张力敏感,织物渗透性比机织物好,平幅轧液过程中的张力差会导致针织物发生形变,使织物的带液率发生变化。而受到张力时若织物变形不匀,则易出现染液施加不均匀现象,从而影响染色
学位
腈纶,又称聚丙烯腈(polyacrylonitrile, PAN)纤维,通常是指含丙烯腈85%以上的丙烯腈共聚物或均聚物纤维。由聚丙烯腈纤维制成的制品通常具有高的耐光牢度、抗菌抗虫等优良性能,其纺织品被广泛地用于服装、装饰、产业等领域。由于腈纶传统染色存在时间长、温度高和染色不匀等问题,同时考虑缩短加工工艺,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提出了腈纶凝胶染色。腈纶凝胶染色是指聚丙烯腈纤维湿法纺丝过程中在其结构
学位
均相催化剂一般具备催化活性高、产物选择性高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化学合成等领域。然而,均相的催化体系面临诸如使用后催化剂不容易与产物分离、重复使用困难和产品存在污染等问题。非均相的催化体系可以部分解决这些存在的问题。分子筛、介孔二氧化硅、磁性四氧化三铁以及聚苯乙烯微球等均被用做催化剂载体制备负载型催化剂。  纤维素作为地球上含量最为丰富的天然有机高分子,具有成本低廉、溶剂稳定性好以及储量丰富等特点,
淡水资源短缺一直是全球大多数国家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其中水污染是导致可利用水资源减少的重要原因。膜分离技术是一种简单、高效和方便的处理手段,而水中污染物的多样化导致对新型膜材料的需求也是越来越高,其中高分子纳米纤维膜材料因其巨大的比表面积和高的孔隙率而广受关注。同时,氧化石墨烯(GO)和聚多巴胺(PDA)具有超高的比表面积,其大分子表面具有大量的活性基团,作为一种新型吸附材料,被广泛应用于染料和重
学位
分散染料的溶剂染色作为一种新型染色技术被广泛关注,其主要优点是可以解决传统水染工艺产生的大量印染废水的问题,但缺点是所用的溶剂大部分为有机溶剂,严重影响了溶剂染色的进一步发展。低共熔溶剂(DES)作为一种新型绿色功能性离子液体,合成原料廉价易得,制备过程简单经济,而且这种溶剂无毒无污染并且可以生物降解,同时还具有良好的溶解能力以及非常低的蒸汽压。基于上述特点,相比于传统有机溶剂,低共熔溶剂在分散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