壳聚糖投喂方式对草鱼生长、消化酶活性、免疫水平及抗饥饿胁迫能力的影响

来源 :上海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shuangch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5%的壳聚糖制成试验饲料,采用三种投喂方式(A:连续投喂基础饲料;B:连续投喂试验饲料;C:先投喂试验饲料再投喂基础饲料且每15d间隔投喂)饲喂初始体重19.46±0.04g的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分别于0、15、30、45、60d时采样测定草鱼生长指标;外周血、头肾、脾脏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NK)细胞活性;肠道、肝胰脏消化酶活性;血清、头肾、脾脏、肝胰脏中一氧化氮(nitrogen oxide, NO)含量和溶菌酶(lysozyme, LSZ)活性,以此考察壳聚糖不同投喂方式对草鱼生长性能、消化酶活性及免疫水平的影响。另在60d生长试验结束后对试验草鱼进行15d饥饿胁迫处理(此时每种投喂方式分为投喂组(投喂相应的饲料)和饥饿组(不投喂饲料),以生长、消化酶活性、NO含量和溶菌酶活性为指标考察不同投喂方式对草鱼抗饥饿胁迫处理的能力。   1、(1)随采样天数延长三组增长率和增重率逐渐增高,但连续组和不连续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不连续组促增长作用更明显(P>0.05);(2)15、45d时NK细胞活性连续组和不连续组显著高于对照组;30d时连续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和不连续组;60d时连续组显著高于不连续组高于对照组(外周血)或连续组和不连续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头肾、脾脏)(P<0.05)。同一投喂方式下,连续投喂壳聚糖能显著提高草鱼各组织NK细胞活性但30d后活性不再增加或有所降低,间断投喂壳聚糖NK细胞活性呈有规律的先升后降的变化,在45d到达峰值且60d时NK细胞活性与连续组在同一水平。   2、连续和间断投喂壳聚糖对草鱼肝体比、饲料系数、肌肉营养成分、肠道中谷氨酸脱氢酶(GDH)活性无显著性影响(P>0.05),但能显著提高肌肉蛋白含量、白肌RNA/DNA比值;连续组白肌GDH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和不连续组(P<0.05);连续组肠道消化酶活性在前期(15d)显著高于对照组和不连续组,而后期(30d后)显著低于对照组或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不连续组肠道消化酶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和连续组或与两组无显著性差异,肝胰脏中消化酶活性的变化与肠道相似,体现了壳聚糖和投喂方式对消化酶活性的综合影响。同时发现肠道蛋白酶活性高于肝胰脏的蛋白酶活性。   3、随投喂方式的改变和投喂时间的延长,各组织中NO含量和溶菌酶活性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连续组饲料中添加了0.5%壳聚糖可显著提高草鱼外周血、头肾、脾脏、血清中NO含量和溶菌酶活性,但存在时间效应,30d后各组织中NO含量和溶菌酶活性不再增加或有所降低;而不连续组中NO含量和溶菌酶活性随投喂方式的改变大体呈现先升后降的变化,NO含量在45或60d时达到峰值,溶菌酶活性在30d时基本达到峰值且60d生长试验结束时NO含量和溶菌酶活性基本达到连续组水平。由此可见,不同的投喂方式对不同的免疫因子,其诱导能力各异。   4、三种投喂方式下,饥饿组增长率和增重率显著低于对应的投喂组(P<0.05),且三种方式中饥饿组增长率和增重率依次为C高于B高于A,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饥饿15d后,三种投喂方式下饥饿组草鱼消化酶活性显著低于对应的投喂组,但不连续组的降低趋势低于连续组低于对照组,体现了投喂方式和饥饿对草鱼消化酶活性的综合影响;不同投喂方式投喂再饥饿处理对各组织中的NO含量和溶菌酶活性的诱导能力各异。短期饥饿(15d)后,三种投喂方式下饥饿组草鱼消化酶活性显著低于对应的投喂组。但不连续组的降低趋势小于连续组小于对照组,体现了投喂方式和饥饿对草鱼消化酶活性的综合影响;短期饥饿(15d)后草鱼产生应激性,致使对照组头肾、肝胰脏的NO含量和血清、头肾中溶菌酶活性饥饿组显著高于投喂组(P<0.05);连续组中除头肾外的NO含量和各组织中溶菌酶活性饥饿组显著低于投喂组(P<0.05)或与投喂组无显著差异(P>0.05);不连续组中除脾脏外的NO含量和除肝胰脏外的溶菌酶活性饥饿组显著低于投喂组(P<0.05)或与投喂组无显著差异(P>0.05)。显然,饥饿对不同组织的影响不同,不同处理对草鱼抗应激能力的影响也不同。相比较而言,连续组和不连续组比对照组有更高的抗饥饿胁迫能力。   综合壳聚糖对草鱼生长、消化酶活性、免疫水平及抗饥饿胁迫的影响并结合结合经济性与实用性来考虑,建议采用不连续投喂的方式给予草鱼壳聚糖,但对于更具体的间隔投喂时间以及对其它各项指标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间充质干细胞(MSC)诱导骨髓来源的CD11b+Gr1+细胞免疫抑制功能对肿瘤的影响。方法将骨髓中CD11b+Gr1+细胞与MSC共培养后,通过流式细胞术测定CD11b+Gr1+细胞免疫表型,
本文研究牛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培养、与性别分离精子体外受精及早期胚胎体外培养程序的优化,目的是为建立一套完善的牛性控胚胎体外生产体系,从而为该技术走出实验室,在实践
概述了电力系统中谐波产生的原因、特点,然后从谐波对计量方式,电能表和互感器几个方面的影响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最后提出如何减少谐波以及在谐波下准确计量的对策.
规模化养猪业的迅速发展为丰富居民菜篮子工程作出了重大贡献,同时规模化养猪场粪便的大量集中排放给环境造成了巨大压力。堆肥技术起源较早,通常用于有机固体废弃物的资源化利
目的:本试验通过微生物源性抗氧化剂和LPS对机体自由基代谢水平进行调控,研究微生物源性抗氧化剂、自由基代谢和机体繁殖性能的关系,探讨自由基水平对机体的生长发育、器官发
本试验用60Co-γ射线对家蚕和柞蚕生物学效应进行了研究,通过电泳试验证实了家蚕和柞蚕经辐射后体内血液蛋白质的变化。用60Co-γ射线对家蚕卵进行照射,辐射剂量在10~30 Gy之
瘤胃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里面栖居着大量的目前还不被人们完全了解的厌氧真菌、古菌、原虫和真细菌。这些微生物在瘤胃内的能量转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甲烷是瘤胃微生
去势通常指通过机械切割或者免疫等方法使动物失去性腺或使动物性腺失去功能的过程。研究发现,去势会导致脊椎动物攻击性降低,性欲减少,第二性征的发育受到抑制,甚至导致不孕
牦牛主要分布在我国青藏高原地区,是世界上能适应青藏高原特殊自然环境的特有牛种,是当地牧民赖以生存的生活、生产资料,对当地的社会、经济、文化均有重要影响。然而由于牦
以日本沼虾幼虾为研究对象,在室内养殖系统中研究了玉米蛋白粉部分替代鱼粉对日本沼虾生长、肌肉营养成分、免疫酶、消化酶和表观消化率的影响,探讨了玉米蛋白粉在日本沼虾饲料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