挥之不去的殖民意识——《追寻卡奇亚托》与《他们携带之物》之后殖民解读

来源 :南昌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lerm9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蒂姆·奥布莱恩是越南战争文学的重要代表作家之一。他的著作颇丰,《追寻卡奇亚托》和《他们携带之物》是他最成功的作品。国内外的评论家对这两部作品从多个角度进行了研究,但缺乏针对作品中殖民意识的探讨。本论文试图通过后殖民主义这一新的视角来揭示奥布莱思作品中隐藏的殖民意识。 本论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是对蒂姆·奥布莱思的作品、其研究现状以及后殖民批评理论的简要介绍。 在此之后,论文在第二章中细致研究了奥布莱恩的人道主义精神。奥布莱恩对越战中美国士兵的心路历程和精神创伤的刻画为他赢得了广泛的赞誉。他对战争的谴责,对美国士兵的同情为他的作品增添了人道主义的光辉。然而通过细读文本,我们可以发现奥布莱恩的人道主义是有缺陷、不彻底的:他一方面极力强调美国士兵的遭遇,另一方面却漠视东南亚人们所经受的苦难。 第三章深入分析了奥布莱恩对东南亚人民形象的歪曲塑造。在《追寻卡奇亚托》和《他们携带之物》中,东南亚人民要么是“难以理解的”,成为被贬低的对象;要么是“幼稚的”,需要西方文明的指引。这两类人物形象都是西方话语中“低下的他者”的典型代表。 第四章探讨了奥布莱恩对美国士兵形象的美化和颂扬。在奥布莱恩的小说中,美国士兵总是被歌颂为善良、崇高的拯救者。他们遵从上帝的旨意来到越南,希望将东南亚人民从野蛮、落后中拯救出来。奥布莱恩建构如此一个正直的“战时自我”的努力也反映出他渴望摆脱战争创伤的焦虑。 第五章总结了欧洲中心主义意识对奥布莱恩的影响。在《追寻卡奇亚托》和《他们携带之物》中奥布莱恩对东南亚人们和美国士兵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态度。在谴责战争罪行时他漠视东南亚人民的遭遇,而在刻画东南亚人物形象时奥布莱恩又将他们边缘化为“他者”。对美国士兵奥布莱恩则始终表现出深切的人道主义关怀并且将他们美化为英雄。这种区分正是欧洲中心主义的表现。
其他文献
中国经典文学翻译既是中西文化交流的必然结果,同时也是中西文化交流的主要载体之一。不同民族间文化因素的存在加大了翻译的难度,文学翻译作为文化交流活动的重要媒介,其目的是
阅读是学习者获得语言输入的主要途径,也是语言学习的重要技能。帮助学生获得较高的英语阅读水平是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研究表明,阅读策略的培训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企业信息化是一个很老、很有意义、很有难度以及要持续讲下去的议题.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没有企业信息化就谈不上国民经济的信息化,没有国民经济的信息化,国家信息化就没有
隐喻作为人类最基本、最丰富的语言表征,是人类最根本的认知方式的体现。概念隐喻是通过已知的、熟悉的、及具体的概念来阐释未知的、陌生的、及抽象的概念,是人类理解抽象概念
所谓公信力,从根本上讲,就是人民群众的信任度。对领导干部而言,公信力是个大问题。公信力不仅体现在“红头文件”里,更体现在社情民意中。对每个领导干部的道德品质、工作态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国与国之间的科学技术交流也在逐步加深,日渐频繁,对于科技英语翻译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加。因此,科技英语翻译成为翻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相比较文学翻译
我国对外交往的目的在于通过向国外介绍中国以促进彼此了解,增进国际交流与合作,这有助于我国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开拓国际市场。外事翻译是我国国际交流与合作事业发展的关
中国能否有一个有竞争力 的企业制度,其关键就 在于能否发展出非人际化的、超越家族或血缘关系的信赖感。中国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不能靠流民们那样打家劫舍,而是要寻求自己的优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目的探讨N-乙酰基-丝氨酰-天门冬酰-赖氨酰-脯氨酸(AcSDKP)在给药剂量(800μg·kg-1.d-1)下对染尘大鼠造血系统的影响。方法经气管给大鼠注入游离二氧化硅粉尘,并给予AcSDK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