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化锂对小鼠H<,22>肝癌细胞及荷肝癌小鼠肿瘤生长抑制作用的研究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q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肝细胞癌(简称肝癌)是最常见和恶性程度最高的肿瘤之一,位居全球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5位,在我国为恶性肿瘤死因第2位,对我国人民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锂盐具有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影响癌基因表达及诱导凋亡的作用。本课题通过体内、体外实验研究了氯化锂(LiCl)对小鼠肝癌细胞H22生长增殖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实验,为观察LiCl对H22肝癌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用不同浓度的LiCI处理H22细胞36h后,用MTT法检测LiCI对H22细胞的增殖情况;通过Hoechst染色法,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在LiCl作用下,H22细胞是否发生凋亡;用流式细胞仪检测LiCI是否能够诱导H22细胞凋亡;采用RT-PCR法检测LiCI对H22细胞中p21、Bax、Bcl-2mRNA表达的影响。体内实验,建立小鼠H22肝癌细胞实体瘤模型,观察氯化锂对荷肝癌小鼠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从肿瘤重量、体积、组织病理学以及组织超微结构来观察LiCl对肝癌的抑制作用;采用RT-PCR法检测LiCl对肝癌组织中p21、Bax、Bcl-2mRNA表达的影响;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不同组别肝癌组织中p53、p2l、Bax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采用MTT法观察LiCI对H22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LiCl对H22细胞的增殖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并且呈现一定的量效关系;采用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对不同浓度LiCl处理的H22细胞进行观察,从形态和生化两个方面证实了LiCl可以诱导H22细胞产生凋亡;RT-PCR方法检测,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LiCI处理H22细胞36小时后,细胞中的p21、BaxmRNA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并呈现浓度依赖关系:而Bcl-2mRNA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变化。LiCl对荷肝癌小鼠肿瘤的生长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氯化锂处理组的中浓度组和高浓度组抑瘤率分别达到50.0%和60.7%,;组织病理学检查表明LiCl处理组肝癌组织切片中可见细胞形态变小,胞核浓缩的程度严重,甚至破裂,大量细胞发生出血坏死;肿瘤组织电镜下可见凋亡细胞和凋亡小体;RT-PCR方法检测,结果表明一定浓度的Licl可使肝癌组织中的p21、BaxmRNA表达升高,并可下调Bcl-2mRNA表达;Westernblot方法检测,结果表明一定浓度的Licl可使肝癌组织中的p53、p2l、Bax蛋白表达升高。结论本实验研究结果提示LiCI在体内和体外均可通过诱导细胞凋亡对小鼠H22肝癌细胞增值起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在一定范围内随着作用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其机制可能是通过p53依赖途径诱导细胞凋亡的方式来发挥抗小鼠H22肝癌作用。
其他文献
根据课题的实际需要,该文提出了一种可行的采集方案,设计、调试完成了一个GPIB系统,达到了构成一个廉价实用的毫米波瞬态信号采集系统的目的,为论文后面的工作提供了许多实际
移动通信正向宽带化、高速率的方向发展,为适应这个趋势3GPP启动了LTE项目。LTE采用了全新的空口设计,结合OFDM和MIMO的技术,可达到下行100Mbit/s的峰值速率,但还是不能达到国际
在人们的听觉中,除了对声音的强度、音调和音色的感觉外,还有一种空间方位的感觉,这就是人耳的空间听觉能力.人耳对声音的定位机理不仅涉及声波传播的物理过程,它与人类听觉
根据抗铜特性和使用活性染色方法,从武汉武昌黄金桥山和江汉油田附近多年生树木根部土壤中筛选到四株具漆酶活力的细菌。凝胶活性染色表明它们都能够氧化漆酶底物DMP和ABTS,但
该论文的目的是描述一个基于Internet技术的远程多媒体网络教学环境运行框架的设计方案以及如何具体实现这具设计方案.该文分四个部分来介绍,分述如下:第一章解释了发展远程
目的 探讨两种麻醉方式对腹腔镜下行宫颈癌切除术老年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武警海警总队医院2016年8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腹腔镜下行宫颈癌切除术老年患者60例按照床位
论文综合分析了煤炭企业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和现状,提出以Internet/Intranet技术建立煤矿企业信息管理的新模式.论文建立了煤矿企业网应用开发模型,详细探讨并提出基于客户机/
端粒酶是含有RNA和蛋白质组分的核糖核蛋白。端粒酶RNA为端粒酶合成端粒重复序列提供了模板,端粒酶逆转录酶是端粒酶的催化亚基。端粒酶能以自身RNA为模板合成端粒重复序列添
目的 分析非常早产儿并发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临床危险因素,为BPD的防治提供参考,以达到改善早产儿预后的目的.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妇幼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