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自尊个体的注意训练效果 ——基于点探测任务的分析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wei8308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尊在社会适应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应对负性或威胁刺激时,起到了保护防御功能。其中低自尊个体一般表现出对负性信息的注意偏向;后续研究发现注意偏向训练任务可以矫正个体的注意偏向模式,并可以改善其症状。本研究通过罗森伯格自尊量表筛选低自尊者,之后通过两个研究四个实验展开。研究一旨在考察低自尊个体对情绪信息的的注意偏向特点以及积极注意训练对于低自尊者的干预影响;研究二旨在考察积极注意训练的时空条件下的效果比较。研究一中,先通过罗森伯格自尊量表筛选低自尊个体作为研究被试。其中,实验一采用了点探测任务为研究范式,探究低自尊者的注意偏向,实验材料为不同情绪面孔图片;实验二是考察积极和中性注意偏向训练任务对低自尊者的训练效果,训练任务仍然采用点探测范式,与此同时,对被试的眼动轨迹也会通过眼动仪进行追踪和记录。结果显示,低自尊个体对愤怒面孔表现为注意偏差,并且这种偏向成分为注意警觉;相较于中性训练,积极注意偏向训练有助于减少被试对消极情绪面孔的干扰。研究二中,实验一是比较不同刺激材料呈现时间条件下,积极注意训练对低自尊个体的的干预影响,包括两种呈现时间,500ms和1500ms;实验二是比较材料不同呈现方位条件下,积极注意训练对低自尊个体的干预效果,包括两种呈现方位,上下与左右。本研究中的前后测实验程序参考Wadlinger和Isaacowitz的程序,前后测刺激材料选取负性情绪图片,训练任务采用点探测范式。研究二结果发现,相较与500ms呈现时间,被试在1500ms呈现条件下的积极注意训练效果要更好;其次,刺激呈现方位左右和上下条件下的积极注意训练干预效果相同。本研究发现:积极注意偏向训练能抑制低自尊个体对负性情绪面孔的干扰,但在1500ms呈现条件下干预效果更好,也说明了注意偏向训练对低自尊个体的作用可能发生在注意晚期阶段;在积极训练条件下,刺激呈现方位左右和上下条件下效果相同。研究结果表明积极注意训练任务能够帮助低自尊个体抵御负性信息,低自尊个体学习了这种情绪调节策略,或许在长期发展中这种有益的社会认知可以降低人们对社会排斥的高度警觉,有助于有效的自我调节反应,缓冲周围环境中威胁信息的影响。
其他文献
婚恋、事业是我们人生中的重要主题,对此我们会用毕生去寻求答案,而著名女建筑师及诗人林徽因在这两件事上的决策或许会对我们有所启发。通过心理传记学的研究方法分析林徽因留存的诸多文字及其他相关的资料,从而发现了林徽因生命中两大悬疑性问题:其一,在事业选择上,林徽因为何一反传统文化对女性职业的固有印象,选择了建筑作为自己的毕生事业?其二,在婚恋抉择中,面对惺惺相惜的徐志摩,林徽因为何最终选择了梁思成?本研
本研究的主题是意识现象学中的心理学道路。第一章主要阐释对胡塞尔现象学心理学的产生具有重大影响的心理学思想,其中包括自然主义心理学、狄尔泰的描述心理学、布伦塔诺的意向心理学。通过对这些理论的基本观点的分析,指出其存在的缺陷,进而引出胡塞尔的现象学心理学。论文的第二章立足于《现象学的心理学》文本的系统部分,是对现象学心理学的理论内容的澄清,也是本文研究的重点。对现象学理论内容的分析主要集中在对经验世界
农村丧葬礼俗作为人们“事死”的生命仪式,主要是由丧礼、殡葬礼、祭礼三个部分组成,其仪式程序复杂多样,禁忌讲究繁琐严格,从初终、小殓、报丧、吊唁到送殡以及葬后的祭祀总共涉及数十个环节,每个环节又各有不同的规定,承载着十分重要的伦理功能。本文以兰州市郊Z村的丧葬礼俗为蓝本,以具体的农村丧礼仪式为切入点,致力于深入了解农村丧葬礼俗所承载的伦理功能,发掘农村丧葬礼俗背后所蕴含的生命智慧和道德情感,并探寻新
笛卡尔在其成熟作品《第一哲学沉思集》的第一沉思中开始了他的怀疑论,论证了“我思”的确定性,并以此为阿基米德点,建立了他的整个形而上学和认识论体系。而在怀疑论证中,怀疑的首要目标就是人类的感觉官能和由此获得的感觉观念。感觉因其具有欺骗性而被当作了怀疑的对象,它似乎不能作为可靠的形而上学知识的来源。但这样简单粗暴的结论并不能反映笛卡尔对于感觉观念的全部立场。在一些文本里笛卡尔认为包括感觉观念在内的所有
目的识别、分析某化工企业煤制甲醇生产过程中主要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接触水平,并提出关键控制岗位。方法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及职业病防护设施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1个岗位工接触煤尘浓度超标,超标率为18.9%;11个岗位工接触化学有害因素符合职业接触限值要求;7个岗位工接触噪声强度超标,超标率44.4%。煤制甲醇过程中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岗位为煤运、净化、合成、空分装置区巡检岗。结论企业需
比起与他人有关的信息,人们对与自己有关的信息会出现一种认知偏好,我们把这种认知偏好称之为自我参照效应(self-reference effect,SRE)。有许多研究己经表明,这种对自我的参照会影响注意、记忆和感知等认知机制。近些年来,随着所有权范式的提出,人们对自我参照效应的探索又产生了新的变化。比如当个体把拥有的物品看作自己的一部分时,那么这种拥有感也会让我们产生与自我参照相一致的认知偏好,这
长时记忆提取能力指从长时记忆系统中提取相关信息的能力,此能力对高阶认知能力来说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认知任务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研究者开始关注长时记忆提取能力能否通过认知训练的方法得到提升,研究结果表明通过系统的认知训练能够提升个体的长时记忆提取能力,并对其他认知能力具有一定迁移效应。但是,已有研究主要关注情境长时记忆提取能力的研究,语义长时记忆提取能力是否可以通过训练得到提升仅有初步的探
催眠是一种在催眠师引导下,被催眠者注意状态暂时改变的现象。现实情境下,催眠常用于当事人或目击者对负性事件(场景)的信息回忆,而有关催眠是否可以改善消极事件(场景)记忆的相关研究结果却并不一致,这可能是由于回忆材料、催眠指导语内容不同所造成的。当前研究在此基础上,对回忆材料(中性、负性)进行区分,并进一步探讨了负性情景材料在不同催眠暗示语作用下记忆改善的效果。实验一采用单因素两水平(效价:消极、中性
在胡塞尔看来,《逻辑研究》的六个研究中第六研究最为重要。第六研究中对“含义意向”与“含义充实”的分析,涉及到胡塞尔意识行为分析中较为根本的“感知行为”与“直观行为”。除此之外,第六研究也涉及到对认识之可能性的澄清。本文的前两章将对胡塞尔的“含义意向”与“含义充实”理论进行分析,这两章是本文的重点所在。按照胡塞尔,每一个表达之中,都包含了这个表达的“含义意向”,而且正是“含义意向”使得我们的“表达”
非创伤性因素所致胸痛主要原因是缺血性心脏病、冠脉综合征等危急重症,此类胸痛可短时间致命,对急诊诊疗、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本文探讨分级分区护理管理在急诊胸痛患者分流干预中的实践应用,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择2018年8月至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84例急诊胸痛患者,年龄>18岁,意识清楚、有正常沟通能力,患者与家属知情同意,本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恶性肿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