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结构过滤和介电泳效应的细胞分选微流控芯片及分选方法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ngming3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细胞分选在分析化学和生物医药领域有着非常重要的应用。在众多的分选方法中,微流控分选方法以其响应速度快、样品需求少等优点成为研究热门。微流控细胞分选法可分为被动分选法和主动分选法。被动分选法对待分选细胞的性质无要求,且无需预标记,对芯片结构设计及加工要求较高,且容易出现过滤结构被堵塞等问题。主动分选法分选效率高,但对待分选的细胞通常有特殊要求,且大多需要对样品进行预标记等处理,严重影响细胞活性。结合被动分选法和主动分选法的优点,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微结构过滤法和介电电泳效应的新型细胞分选方法。该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单一分选方法的弊端,有望解决微结构过滤法普遍存在的堵塞问题。具体实现方式是在微过滤结构区域集成微电极,通过调节过滤结构几何参数和加载的交流信号参数,诱导形成可以驱动细胞往低场强区域运动的负向介电电泳效应,进而避免待分选细胞在过滤孔区域的堵塞。本文通过仿真分析了不同形状的过滤微柱所诱导形成的电场强度梯度分布,设计并制备了由ITO微电极及PDMS微结构通道组成的微流控芯片。在负压驱动下,先是在35 Vp~p/10 KHz的交流信号条件下成功实现了37μm、16.3μm、9.7μm三种尺度微粒的分选,在100 Vp~p/10 KHz的交流信号条件下完成对雨生红球藻细胞的分选富集。基于初步研究结果,论文对分选芯片进行优化,增加微粒收集结构;并进一步探讨电极间距、过滤级倾斜角度对微粒或细胞收集效率的影响,获得优化的微流控芯片结构参数。基于优化结构(第一级电极间距500μm,过滤级倾斜60°),制备了相应微流控芯片,对三种尺寸的微粒进行分选收集,37μm微粒在收集区的占比达到85%,对16.3μm微粒的收集效率达到89%,9.7μm微粒的收集效率达到90%;对藻细胞也有较好的收集效果,在第一级收集到细胞尺寸较大、活性较好的雨生红球藻,第二级收集到少量尺寸较大但活性不好的雨生红球藻和部分片球藻,并完成对雨生红球藻的分选收集。实验结果初步证实了本论文所设计微流控芯片及分选方法对非生物样品和生物样品都具有较好的分选收集效果,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微柱过滤方法中的堵塞问题,提高了分选通量。
其他文献
聚合物绝缘介质能否成功应用于高压、超高压电力电缆中,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空间电荷抑制技术。多年来,国内外众多学者都在积极地探索抑制聚合物绝缘中空间电荷的最佳途径。由
自然界中木质素磺酸盐含量丰富,主要来源于造纸工业,但大部分当作废液排放掉,不仅浪费资源也会对环境尤其是水资源造成很大的污染。通过共混或填充改性在聚烯烃中引入低成本
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发展进程中一个亟待解决的议题,在这个经济全球化、企业间的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许多企业为进一步加强自身竞争力已经把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的发展战略相结
株型、穗型和粒型是水稻产量的重要影响因素,株型、穗型和粒型的改良对水稻的超高产育种起到了重要作用,挖掘这些性状的优异基因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在实验室前期研究工作基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含N和S元素的有机染料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随之而来的是这些染料废水被排放到江河湖泊中对环境和生态造成了巨大的危害。理论上,采用光催化技
竹子是一种重要的森林资源,其种质资源基础数据的采集是综合利用的前提。然而在竹类种质资源基础数据采集过程中,采集现场多处于偏远山区,便捷采集和实时传输成为关键,特别是竹子图像的采集和传输,由于高山地区通信信道带宽等限制,给竹子图像数据的快速传输带来一定困难。本研究以竹类种质资源数据采集为研究对象,重点解决三个问题——竹类种质资源数据便捷获取问题,野外复杂背景下竹类图像ROI有效提取问题以及基于JPE
本文主要讨论在两种不同线性赋范常数条件下,服从逆高斯分布的独立同分布随机变量序列的极值密度渐近展开以及在线性赋范常数条件下逆高斯分布极值顺序统计量幂的分布高阶渐
股权质押是以公司股权作为质押品从而获得资金的一种融资方式。由于股权质押方便快捷、成本低,这类融资方式被众多企业所青睐。对控股股东而言,股权质押可以令自己在不改变公
森林立地是对林木生长的发育及森林分布规律产生影响的各种环境因子的总和,森林立地分类与评价是开展森林经营与森林植被恢复的重要基础,对营造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研究通过对安徽省境内湿地松(Pinus Elliottii Engelm.)脂材兼用林主要分布区进行样地调查,运用SPSS23统计分析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确定影响林分生长的主导因子,对安徽省湿地松脂材兼用林进行立地类型划分,利用理查德模型建立导
当前,尽管我国制造业面临着潜在市场规模庞大,创新能力提高以及人才质量不断提升等发展机遇,但是其关键技术突破难度大,技术迭代升级持续时间长,企业创新能力不足,未形成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