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克尔·K的生活和时代》的创伤书写研究

来源 :广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det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迈克尔·K的生活和时代》(1983)是200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南非白人作家J M.库切的作品,讲述了小人物迈克尔·K在南非种族隔离时期的苦难流亡故事。该小说获得过南非最高文学奖CNA奖、英国的布克奖和1985年的法国费米那小说奖,是库切首部获得英国布克奖引起了世界关注的小说。作品是具有研究价值的范本,相继引起了国外与国内学术界的研究关注,学者们分别从生态学、文体和叙事学、后殖民理论以及空间理论等角度对文本进行了研究。尽管对文本存在多方面研究,甚至已经有一篇关于创伤书写的期刊论文,而创伤书写是库切作品的主旋律,创伤方面的研究仍有可以深挖的角度和深度。创伤理论是心理学与文化学的融合,聚焦于个体身体与心理的创伤呈现,通过联系文本的叙述挖掘创伤书写的意义。创伤理论着重于表述创伤的后果,使人审视创伤过程中文化、伦理及意识形态的呈现形式,重新思考人在文化处境、社会关系与历史战争下的生存现状。文本的创伤书写全面客观的观望了南非语境下个体与群体的创伤话语。文本的创伤书写,不仅是对创伤经历的重现,也是对南非历史与世界语境下小人物生存现状的深刻思考。论文主体分为以下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从文化创伤入手,探讨了文化创伤下的身体残疾书写、物质空间和精神空间的双重创伤体验,剖析兔唇作为畸形的身体形态背后隐喻的文化创伤含义,并从空间维度挖掘创伤体验。通过结合库切身处的南非文化环境与复杂的文化身份,揭示了文化身份的冲突与矛盾,以及他独特的人文关怀。第二部分从伦理创伤出发,分别对文本中迈克尔·K父亲的缺席、母亲的死亡和南非女性的艰难处境所隐含的伦理创伤进行论述,结合库切的个人伦理创伤经历与社会伦理关系,展现了伦理创伤会给予个体以无法磨灭的创伤体验,同时也批判了南非社会对女性群体的双重压迫。第三部分从意识形态创伤出发,论述由宏观历史下的微观战争中,种族矛盾引发的暴乱中公共机构在战争中的失职所隐喻的意识形态创伤,并分析文本中南非国家战争的国家意识形态创伤书写。接着分析营地迈克尔·K遭遇的交流障碍与创伤,反映了主流意识形态的分崩离析,继而从营地中的双重叙述视角的书写形式阐释弱势群体的意识形态创伤。结合分析南非的历史原因,库切试图呼吁人们关注生存状态、唤醒历史意识,反思造成这一切的历史文化根源与历史的构成方式,从而构建新的价值观念。研究通过分析库切《迈克尔·K的生活和时代》中的创伤书写,还原南非历史中的文化、伦理与意识形态创伤,引起人们的审视与反思。研究以创伤群体作为出发点,展现出个体在遭遇创伤的同时寻求和解的可能性,也给民族共同体下的个体提供以思路,让每一个遭受创伤的人在文本的创伤书写中找到共鸣。研究探索创伤书写以及创伤的意义,呼吁人们正视历史处境;反对战争与社会不公平现象;关注并反思制度的不合理性。文本中创伤书写的呈现,也为文学研究在历史时代的解读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与方向。
其他文献
随着科技发展和信息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日常生活愈发离不开网络,但在科技带来便捷生活的同时,信息网络时代特有的产物——网络诈骗犯罪也应运而生。如今,网络诈骗犯罪呈“日新月异”的态势,犯罪人的诈骗手段日渐高明,使得人民群众防不胜防,造成了极为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当前,网络诈骗案件已成为我国法律重点规制与打击的热点犯罪问题。网络诈骗犯罪并不是刑法中的一个独立罪名,而是诈骗罪的一种形式。以网络交友、情感
学位
农村基层治理是我国社会治理的一个重要内容,农村基层的治理好坏直接关系基层的稳定与否,也直接影响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曾提及“城乡基层治理”,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提及“创新城乡基层治理”、“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农村基层治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同时,国家为了提升农村基层治理能力,先后印发了《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等文件,为提升农村基层治理
学位
在当前时代发展背景下,乡村治理成为了我国国家社会治理体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入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经之路。在十九大之后,我国的乡村治理得到进一步发展。然而,就当前乡村治理的现状来看,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商榷与探究,如基层政府对乡村治理效率低,治理机制不完善,导致当前乡村治理工作的过程存在较大的局限性,问题的根源就在于当前乡村治理手段的单一。为改变这一现象,笔者从农民合作社
学位
农民工培训政策关乎我国农民工综合素质提升与职业发展路径选择,对加快其向新型技术产业工人转型,为推动我国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提供人力资源支撑,实现我国“创新驱动发展”、“制造强国”及“新时代人才强国”等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间断-均衡理论视角,辅以政策范式理论核心观点将我国农民工培训政策变迁过程划分为六个阶段,同时通过对1978-2020年124份国家层面农民工培训政策文本进行计量分析以进一步验证政
学位
新生代农民工是我国产业工人的主力军,如何打通他们的职业发展通道,增强其职业竞争力,是推动国家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制造强国战略目标的关键。政府的培训干预策略可以提升个体人力资本存量,是适应国家战略需求,促进个体职业发展的重要手段。本文将政府干预理论、职业发展理论作为理论工具,从政策供给、资源整合、财政分担、专项工程四个层面归纳政府培训干预的具体策略形式,并总结了政府培训干预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发展取得的成
学位
优化学前教育资源配置,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对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实现“幼有所育”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党的十九大以来,社会经济由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促进了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均衡发展水平大幅提升,但是学前教育仍然是我国教育体系中最薄弱、教育资源配置中最不利的环节,学前教育资源短缺、投入不足、区域发展不均衡、供需结构失衡、资源配置效率低和“入园难,入园贵”等问题依然突出。如何在学前教育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优
学位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2020年和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也强调要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由此可见,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要基础,而项目下乡则是农村基础设施供给的主要方式,基础设施项目的实施效益直接影响农村基础设施的有效供给。然而在基础设施项目下乡的过程中,产生了项目资源浪费、脱离农民实际需求、
学位
长期以来,困扰着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最大问题是中等职业教育质量不高。中职学生管理工作是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组成部分,其管理质量低,造成教育效果大打折扣,是影响中等职业教育质量的重要原因之一。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教育部出台了“提质培优行动计划”。本研究是在“提质培优行动计划”的实施背景下,以人本主义、整体性治理理论为研究的理论基础,以中职学校学生管理内容为中心点,在总结国内外学生管理工作相关研究成果的
学位
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作为准公共产品,是我国高等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地方综合性大学依托自身学科门类齐全、办学与科研实力雄厚的特点,已经逐步成为我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最重要的办学主体之一。随着我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全民终身学习和构建学习型社会成为国家重要的战略,地方社会发展和人民对自身素质提升的需求日渐强烈。地方综合性大学学历继续教育肩负的职责已经从提供补偿教育转变为服务国家战略、为地方社会和经济
学位
全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乡村生态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强调在广大农村范围内全面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按照生态宜居的标准进行建设打造。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推动下,我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人民群众生活的获得感、幸福感日益显著。然而,不同地区由于具有地理位置、人文观念、风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