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模式原生动物无性分裂周期中的核行为研究

来源 :哈尔滨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wait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使用荧光染料Hoechst33342,借助荧光显微镜对浮萍棘尾虫(Stylonychia lemnae),尾草履虫(Paramecium caudatum)这两种模式原生动物的无性分裂周期和营养期大小核行为进行详细的染色观察,采用α-Tubulin微管蛋白免疫荧光实验观察同时期细胞核与微管之间的关系,以明确两种纤毛虫大小核在无性分裂和营养期发生重要核事件的时间节点和详细过程,并对纤毛虫核行为进行了对比和讨论,获得重要结果如下:
  1.首次完成了浮萍棘尾虫在最适温度培养下,无性分裂周期中大小核行为的完整描述。根据大核行为明确了各个时期的划分及持续时长。23℃培养条件下,无性分裂周期总耗时约为18h;间期约为9h;前期约4.5h;中期耗时约为2.5h;后期约为1.5h;末期约为0.5h。随着无性分裂进程的推移,核行动在每个时期上所花费的时间也越来越短。大核复制带的推移一般同时进行。小核分裂时间并不固定,但在中期融合大核完成分裂之前,小核总会完成第一次分裂;在无性分裂后期,分裂中的小核两端存在密集的微管颗粒定位的聚集形态,小核周围也存在丝状微管从一段发射至另一端,小核后期周围存在的微管形成典型的纺锤体结构。观察到当新核器完成分裂时,虫体外部出现分裂沟。对小核数目进行统计与观察,发现浮萍棘尾虫一般状态下2枚小核居多,3-6枚小核个体也经常出现,多小核对细胞个体的摄食、生存、活动并无影响。
  2.补充了尾草履虫无性分裂周期中大小核行为的细节。并根据小核行为重新划分了各个时期及持续时长。25℃培养条件下,尾草履虫的无性分裂周期总耗时约为8.5h。间期约为2.5h;前期耗时约1h;中期耗时约为1.5h;后期耗时约2h;末期约为1h。在尾草履虫无性分裂周期中,大核周围并无明显的微管定位,属于无丝分裂。在营养期,小核两端存在密集的颗粒状微管结构,从两端发射丝状微管直达中部;前期大核进行DNA复制时,不产生复制带。增加了后期大核折叠、占据细胞大部分面积、卷曲的特征。后期小核完成分裂,分配至未来的前后仔虫位置时会产生核间管结构,小核分配完成后核间管分节断裂,消失于细胞中;末期细胞外部出现分裂沟,多数个体此时并未完成大核分裂,此类个体多借助于前后仔虫在水中不同方向的游动而断开。
其他文献
太阳是地球气候系统最根本的能量源,气候系统对太阳活动变化的响应具有区域敏感性。在太阳活动对冬季太平洋气候的影响方面,以往的研究更多地关注于热带太平洋地区,实际上,太阳信号在热带外北太平洋也有显著的表现,然而对于太阳活动对冬季北太平洋海气系统的影响,缺乏针对性和系统性的研究工作。考虑到冬季北太平洋地区强劲的西边界流、较强的大气斜压性、以及与西侧大陆之间较大的海陆热力差异,本文选取了三个能够代表冬季北
学位
东亚冬季风是北半球冬季最主要的环流系统,对东亚地区乃至北半球的天气气候都有强烈的影响。东亚冬季风低层最主要的特点是西伯利亚高压和阿留申低压之间有强烈的气压梯度,造成了东亚地区冬季近地面盛行北风。强的冬季风活动通常伴随高纬度地区干冷空气的入侵,造成温度骤降,有时带来大范围雨雪冰冻灾害,威胁民众生命财产安全和正常生活秩序,对国民经济造成很大损失。东亚冬季风的活动表现出多时间尺度的特点,除了天气尺度、年
ENSO是全球季节-年际尺度上最强的海气耦合动力系统,对全球短期气候变化有着重要作用。作为短期气候预测最强的信号,ENSO可预报性与集合预报一直是气候领域研究的重点。ENSO的可预报性与集合预报和动力系统误差非线性增长特征密切相关。但目前从误差多维非线性增长特征角度来研究ENSO可预报性与集合预报的系统性工作还比较少。而非线性Lyapunov方法作为描述动力系统误差非线性增长特征的理论,能够衡量误
氮(N)元素是大气圈中含量最高的元素,同时也是限制陆地生态系统生产力的关键要素,土壤氮转化过程对维持自然生态系统土壤氮库和生产力至关重要。高寒草甸是我国面积最大的草地类型,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不施肥高寒草甸外源氮的输入有限,土壤内部氮转化成为植物和微生物主要的氮素来源,对草地生产力起到重要调节作用。近年来,过度放牧导致草地氮素被大量移除,高寒草甸退化严重,鼢鼠鼠害加剧,鼢鼠挖掘和采食行为可能剧烈改
近百年来,全球气候经历了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对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造成了深远影响,加剧了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与人类和生态系统之间的矛盾。为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以应对气候变暖,2015年的《巴黎协定》提出了“把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增幅控制在2℃以内,并尽最大可能限制升温幅度在1.5℃以内”这一目标。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世界银行于2012年发布了一份有关未来4℃全球变暖情景的特别报告,明确指出
学位
河流生态系统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为维持河流内的生物群落和栖息地环境提供了重要保障。探索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和维持机制,一直以来也都是生态学研究的核心问题。底栖硅藻是河流生态系统中重要的初级生产者,其群落结构的改变往往反映周围环境条件的变化,常应用于水环境监测中。安肇新河流域为典型的河流生态系统,位于松嫩平原中部,贯穿整个大庆市主城区,是减轻河道防洪压力和污染物排放的重要动力来源。然而,
学位
萱草(Hemerocallis fulva (L.)L.)属百合目,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萱草花外观呈橙黄色,漏斗形,相较于其他植物,花型较大,花被6裂,在实验过程中易于观察研究,是近年来世界各地广泛研究开发的一种理想型观赏花卉。全世界萱草属约有14种,有11种为中国原产(东北地区主要有5种),而目前开发利用萱草花观赏价值最好的国家为美国,我国作为萱草属植物种类最全、分布范围最广的国家,反而长期以
学位
B-box(BBX)是一类含有1个或2个B-box结构域的锌指蛋白,在调节种子萌发、开花、避荫反应、生物或非生物应激反应、植物激素信号转导等多种生命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热休克蛋白70(Hsp70)是热休克蛋白(Hsp)的一种,长期以来被认为是最保守的蛋白质家族之一,它能对外界环境刺激做出反应,提高机体适应不利环境的能力。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
学位
溶磷真菌作为土壤溶磷微生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农田土壤中潜在磷源的利用以及减少化学肥料的施加等方面上的作用不容忽视,并且,溶磷真菌在溶解磷酸盐的能力和溶磷稳定性等方面均高于其他类型的菌株。本研究以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试验田的大豆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传统微生物培养手段、形态学观察以及ITS r DNA测序技术,筛选并鉴定土壤中的溶磷真菌,探索菌株的溶磷能力、溶磷特性以及溶磷机制。实验主要结果如
学位
多溴联苯醚(Polybrominated diphenyl ethers,PBDEs)是一类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全球性溴代阻燃剂,为人类健康及生态安全带来极大威胁。浙江省是我国电子垃圾拆解最为密集的省市之一,电子垃圾中中含有PBDEs等大量有害物质,已成为周边环境介质的重要污染源。本文以极具生物毒性的2,2’,4,4’-四溴联苯醚(BDE-47)作为PBDEs的代表污染物,筛选出BDE-47好氧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