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患者执行功能、工作记忆及N-Back任务下功能磁共振研究—任务相关激活与生理心理交互作用

来源 :武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owliy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精神分裂症是精神科内较严重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认知障碍(思维迟滞、妄想、思维缺失等)、感知觉障碍(感受到不存在于客观环境中的感官刺激,如幻听、幻视、幻触、幻嗅等);这些症状的存在可导致特异的思维、情感或是行为表现,且这些表现与症状有很高的关联性,但与对客观环境则呈严重的不协调、瓦解表现。由于精神分裂症症状表现复杂,且患者或家属亦无法准确、客观的描述患者的体验,因此,临床医师若是未发现深层的精神症状,则有可能因患者较表面的症状表现(如:情绪低落、判断与行动能力减弱、社会功能减退等表现),将患者误诊为情感方面的精神疾病。近期多项研究提示,精神分裂症患者在神经精神认知测验、脑功能、刺激相关脑血流量及神经电生理检测等测试中均与健康对照组有明显的差异性;患者在感知(perception)、回想(retrieval)、计划(planning)与执行(execution)各环节的认知功能均有可能存在缺损,导致患者无法对环境的刺激给予即时、有效的反馈,以及适当的处理。本研究中,我们主要使用搭配N-Back工作记忆测试的功能核磁共振成像技术(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对受试者进行认知功能测评与认知测试相关的全脑磁共振成像取样,并依据N-back成绩为将受试者分组,进一步了解的认知功能是否会对受试者的脑部激活与脑区之间连接造成影响。目的:①观察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工作记忆表现上与正常对照组的差别;②在执行相同的认知任务下,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脑区激活形态的异常;③发现以相同脑区作为种子点时,患者组与正常对照组的脑部功能连接差异;④检测诊断与认知功能的交互作用对脑部激活与脑区之间功能连接的影响。方法:①对患者与正常对照行常规T1、T2加权扫描与EPI序列扫描获得静息态、结构态影像学数据,并在N-back测试下的行3D-Bravo T1序列扫描获得任务态影像学数据,②将N-back测试结果中的命中数(hit)与错报数(false alarm)转化为命中率(H%)与错报率(F%)后,进一步进行标准化与校正,以标准化的命中与错报成绩计算所有受试者的标准测验分数(d 0-back,d 0;d 2-back,d 2);③手动检查受试者的图像数据、以Matlab2013版进行进行预处理与校正;④取任务态图像可用,在x轴、y轴或z轴头动<3mm或3°样本;⑤选取年龄、性别、教育水平与d’0成绩无显著组间差异的正常对照组45人与患者组45人,根据d’2成绩,将二组依d’2平均成绩再细分为“表现较好”与“表现较差”组后,将受试者的任务态图像以诊断与认知测验的表现为分组变量,使用SPM12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Repeated measure of Analysis of Variance,RMANOVA)激活率检测模式后,使用RESR软件将结果进行alpha-sim校正;⑥依激活率检测结果选取种子点,进行生理心理交互作用(Psychophysiological Interaction,PPI)检测二组组内的功能连接模式、组间的差异性、以及诊断与认知功能交互作用下的功能连接效果。结果:①0-back分数无显著差异的前提下,精神分裂症患者在2-back测试成果上显著的较正常对照组差;②相对于健康对照组,可见患者在右内侧扣带回脑区出现明显的去激活,但是去激活程度仍与正常对照组有显著差异,而在右侧顶下小叶,虽然精神分裂症患者有显著激活,但是激活程度仍然较正常对照组低,显示组间的任务下脑区激活模式相似,但是患者组的激活/去激活强度较不明显。③右侧额中回与同侧角回有正向的交互作用,且可见明显的辅助作用;同现象可见于左额中回与左梭状回;考虑仍有功能侧化的可能性。④双侧的种子点都与左侧梭状核有显著的负交互作用。结论:以d’0任务成绩为指标,在注意力无明显差异时,d’2成绩的差异仍然可提示患者在高级认知功能(短期记忆形成、提取)上有明显的缺损。另外,使用d’2-d’0激活差异为指标进行激活率检测时,可见患者在激活模式与正常对照组相似,但是无论是激活或是去激活程度都比正常对照组小。N-back任务牵涉到对规则与刺激物的理解、判断,以及对这些刺激进行的反应决策,而这两项功能相关的脑区分别位于梭状回与顶上小叶,且两个脑区都只有在与自己同侧的种子点进行交互作用的时候可见辅助性的互动,因此,可假设这些功能有侧化的可能。另外,双侧的种子点都与左侧梭状回有显著的负交互作用,考虑左侧梭状回对N-back任务的设计与认知成分有重要的关联性。
其他文献
背景:目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最有效的方法为再灌注治疗,如溶栓、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但再灌注心律失常和再灌注心肌损伤(reperfusion injury,RI),包括心肌细胞凋亡坏死等,是限制再灌注治疗疗效甚或致死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何
第一部分维拉帕米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目的:探讨维拉帕米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小鼠肝脏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取4-5周健康雄性C57BL/6小鼠,适应性饲养一周后,随机分成普通组和模型组。普通组小鼠25只,给予普通饲料饲养;模型组小鼠30只,给予45%高脂饲料饲养。每日观察小鼠活动、毛色、饮食等。饲养过程中,普通组中出现1只小鼠体重不增,小鼠状态差,予以剔除。模型组中出现4只小
目的: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acute acalculous cholecystitis,AAC)具有起病急骤、病情进展迅速、并发症和死亡率高等临床特点,胆囊平滑肌收缩功能减弱是AAC发生的主要特征之一。胆道系统内广泛存在和分布的Cajal间质细胞(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ICCs)具有产生和传播胆囊自发性节律、调节胆囊运动、引起胆囊收缩等功能,当发生AAC时,胆囊内
目的:瞬时受体电位M7(TRPM7)是具有激酶活性和离子通道活性的双功能蛋白,调控许多重要的生理和病理功能。然而,TRPM7与膀胱癌的关系还有待研究。本课题旨在通过组织,细胞和动物层面探讨TRPM7对膀胱癌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收取膀胱癌组织和正常膀胱上皮组织,进行基因芯片筛选,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挑选差异表达基因,功能和信号通路。采用qRT-PCR和免疫荧光化学分别检测组织中TRPM7的mRNA和
研究目的本研究目的为检测PCOS及PCOS伴2型糖尿病(PCOS-2DM)大鼠胰岛内ATPsyn-β的表达改变,并通过上调PCOS-2DM大鼠胰岛细胞ATPsyn-β的表达,了解受损的胰岛β细胞功能是否能够得到改善,进一步探索ATPsyn-β在PCOS-2DM大鼠胰岛β细胞功能障碍中的作用及机制。具体的研究目的为:1.成功构建PCOS-2DM大鼠的模型,并在造模后成功分离纯化大鼠胰岛,并进行原代培
研究背景与目的:足细胞是肾小球滤过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相邻足突间形成裂孔隔膜(Slit diaphragm,SD),维持肾小球正常滤过功能。SD区结构和功能损伤将导致足细胞细胞骨架稳定性减弱、足细胞脱落/丢失,最终发生进行性蛋白尿。Nephrin是SD区的重要组成元件,跨膜表达于足细胞胞膜,其胞外段包含有Ⅲ型纤连蛋白样结构和IgG样区域,可通过嗜同性或嗜异性作用与相邻nephrin分子或neph
目的:探讨孤儿核受体NR2E1对胰岛素抵抗小鼠胰岛β细胞代偿性增殖的调控作用,体外实验研究NR2E1对葡萄糖和胰岛素作用下NIT-1细胞增殖的影响,并对其下游靶点进行探讨和验证。方法:Crispr-cas9法构建NR2E1基因敲除鼠,基因型鉴定后,8周龄NR2E1-/-鼠(KO-NR2E1)与对应的同窝WT鼠各24只,随机分为以下四组:(1)NR2E1-/-鼠,标准饮食(standard diet
第一部分目的:应用柔性电极阵列半植入大鼠的大脑硬膜外,建立皮层电刺激通路并进行运动皮层绘图,初步评估其安全性和可靠性。方法:利用成年雄性SPF级SD大鼠8只,建立硬膜外植入电极阵列的动物模型及皮层电刺激通路。植入术后第2,5,8,11,14天大脑的电极阵列覆盖区的运动皮层绘图并纵向比较不同时间点测量值的统计学差别,同时第14天后取脑组织进行HE染色,评估其安全性及可靠性。结果:8只参与实验大鼠均能
背景复发与进展是膀胱尿路上皮癌(bladder urothelial cancer,BUC)典型的生物学行为特征。提高BUC患者就诊时高复发进展风险的预判能力,可有效改善其诊疗及预后水平。肿瘤在体细胞生物学行为分析可用于评估肿瘤复发进展风险,其检测依赖荧光图像技术的发展,但在实现过程中存在技术上的困难。量子点(quantum dots,QDs)是一种纳米半导体晶体,因具有独特光学性质,被广泛应用在
背景:宫颈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尽管手术和放化疗治疗有了很大的进步,恶性宫颈癌仍有较高的死亡率。肿瘤的侵袭和转移是影响宫颈癌预后的主要因素,深入研究宫颈癌侵袭转移机制是当下亟待解决的研究课题。CCL20/CCR6是肿瘤微环境中的趋化因子的成员,高表达于肝癌、胰腺癌和乳腺癌等肿瘤,与肿瘤的预后不良相关。AEG-1在肝癌、神经母细胞瘤和乳腺癌等肿瘤侵袭转移中发挥作用。但是CCL20/CCR6和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