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液界面相互作用对微尺度流动与传热影响规律的研究

来源 :国防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llys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科技的进步,研究对象微型化成为当今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微尺度流动和传热有着不同于常规尺度的特殊规律,微流动系统等的发展和应用对微尺度流动和传热规律的研究提出了迫切需求。本文以微推进等微型系统中的流动和传热问题为切入点,以固-液界面相互作用机理及其影响规律为研究重点,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及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其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针对近壁面区液体表观粘性进行了理论分析。基于分子间相互作用理论和物理界面界面层模型润湿理论,建立了近壁面区液体表观粘性系数模型。由模型可知,受固-液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影响,亲水性壁面附近液体粘性大于液体体相区粘性,疏水性壁面附近液体粘性则较小,固-液分子间相互作用越强,则界面润湿性越强,近壁面区液体表观粘性与体相区粘性间的差值越大,同时液体表观粘性随着离开壁面距离的增加而变化。针对微通道中液体层流流动进行了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基于近壁面区液体表观粘性系数模型,对描述流动的经典N-S方程进行了改进。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固-液相互作用强弱、通道尺寸对微尺度流动特性的影响。分析得出:亲水性微通道中流动阻力大于传统理论值,疏水性微通道中流动阻力小于传统理论值,同时流动的泊肃叶数不再是一个定值,与界面润湿性和通道特征尺寸有关。考虑固-液相互作用时微通道中流动特性与传统理论间的偏离随着润湿性的增强而变大,随着通道特征尺寸的增大而减小,当尺寸达到一定值后可忽略固-液相互作用对流动的影响。针对微通道中液体单相对流换热特性进行了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基于近壁面区液体表观粘性系数模型,对圆管内对流换热模型进行了改进。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固-液相互作用强弱、通道特征尺寸等对微尺度对流换热特性的影响。分析表明微尺度对流换热的平均Nu数不再是一个常数,随着固-液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增强而减小,当微通道表面为亲水性时,Nu数小于传统理论值,当微通道表面为疏水性时,Nu数大于传统理论值。固-液分子间相互作用对微尺度对流传热特性的影响随着管径的增加而逐渐减弱。针对微通道中液体流动和换热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建立了微尺度流动与换热实验系统,实验研究了润湿性强弱、通道特征尺寸对液体流动与换热特性的影响。流动实验结果表明微通道中液体流动阻力比传统理论值大,流动的泊肃叶数大于传统理论值并且不再是一个定值,随着雷诺数的变大而减小,同时实验结果与传统理论值间的偏离与固-液界面润湿性强弱和通道特征尺寸有关,润湿性越强,偏离量越大,而通道特征尺寸越大,偏离量越小,这与理论分析结果一致;利用实验数据对提出的表观粘性系数模型进行验证,利用该模型修正后的质量流量理论值与实验结果有较好的吻合度,从而验证了本文提出的表观粘性系数模型的有效性;单相对流换热实验结果表明微通道中层流态热充分发展段的平均Nu数明显小于传统理论值,且不再是一个定值,而是随着雷诺数的增加而增大,当通道尺寸一定时,Nu数随着流动速度的增加的增大,当通道特征尺寸增大时,Nu数明显变大,即流动状态和通道特征尺寸是影响微通道中对流换热强弱的重要因素。针对微通道几何特征对流动特性的影响进行了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首先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矩形通道宽高比、等腰三角形通道顶角角度和等腰梯形通道参数对流动特性的影响。发现矩形微通道宽高比越大,流动阻力阻力越大,润湿性对流动的影响也越大,润湿性对三角形微通道中流动的影响随顶角角度变化的幅度非常小,润湿性梯形通道中流动的影响随上边角角度的增大而减弱。其次开展了两种材质(石英玻璃和钢)微圆管中的流动实验,分析了表面粗糙度对微尺度流动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微圆管中的流动摩擦阻力随着雷诺数的增加而增加,同时粗糙表面会导致流动阻力变大,随着管径的增加,表面粗糙度与管径的比值变小,表面粗糙度对流动的影响逐渐减弱,在实验中没有发现提前转捩现象。
其他文献
随着脉冲功率驱动源技术的紧凑化发展,具有高储能密度和良好耐压特性的液体绝缘介质在脉冲功率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中甘油介质具有较高电阻率和较好的电阻率保持特性,与水介质相比甘油介质可不使用去离子循环装置,实现免维护,并且甘油脉冲形成线在工作过程中漏电流小,可应用于低电压长时间(数十微秒)充电的脉冲功率系统。本论文的研究对象主要是甘油介质作为形成线储能介质在数十微秒充电时间条件下的击穿特性和相关机
模数转换器(analog-to-digital converter,ADC)作为沟通模拟世界和数字世界的媒介,是支撑现代电子系统的重要基石,被广泛应用于雷达、示波器、通信、电子战等领域。随着待测信号瞬时带宽的不断提升,迫切需要具有更高采样速率和更高分辨率的ADC,而在现有的工艺条件下,单个ADC的采样速率和分辨率是相互制约的。为了提升采样速率并保持原有分辨率,研究者们提出利用多片相对低速的ADC构
Hg+离子光频标是目前世界上最精确的频率标准系统之一。产生包含194 nm激光,254 nm激光和282 nm激光在内的窄线宽可调谐深紫外光源是实现Hg+离子光频标的必要条件与主要难点。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是利用非线性频率变换技术产生高性能的深紫外光源,并应用于精密光谱学领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根据由Boyd-Kleinman最佳聚焦条件求得的最优束腰设计并制作了用于产生这三种深紫外激光的倍
热透镜效应,作为热效应的一种,在高功率的情况下会改变增益光纤内部折射率的分布,进而影响模式在增益光纤中的传输。对于所有的增益光纤不论是传统的大模场光纤,还是经过特殊设计结构的超大模场光纤,在激光器中都会由于泵浦吸收量子亏损产热,而受到热透镜效应的影响。就目前对热透镜效应的研究现状来看,研究内容主要是围绕由热透镜效应引起的模场收缩而导致的非线性阈值下降等问题开展的。众所周知,由于增益作用和耦合效应,
基于量子叠加和量子纠缠的量子计算在计算能力上表现出极大的优势。光量子计算系统因具有相干时间长、易于编码和操控、易与量子通信系统对接等天然优势,成为实现量子计算的重要方案之一。相比较体块光学方案,片上光量子计算具有更好的集成度、稳定性、可扩展性、可配置性,是一种更具有实际应用前景的实现方案。在诸多光量子计算芯片的实现平台中,硅基光子芯片具有较大的非线性系数、高集成度以及制备与CMOS工艺兼容等优势,
作为一种特殊的电磁介质,等离子体具有导行电磁脉冲的能力,因此,基于飞秒激光等离子体通道的电磁脉冲传输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理论分析、仿真计算和实验验证三个方面开展了飞秒激光等离子体通道的电磁脉冲传输性能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归纳如下:(1)进行了飞秒激光等离子体通道的产生与复合研究。根据飞秒激光大气传输中的非线性物理过程,讨论了等离子体丝的形成原理和过程;利用移动焦点模型研究了自由空间传
近衍射极限大功率光纤激光器功率的进一步提升受到了非线性效应等因素的制约。为了提高非线性效应阈值,采用大模场光纤是最直接、有效的措施。然而,增大纤芯直径的同时将导致可支持的本征模式数量增加,在高功率运行下可能产生模式竞争、模式耦合、模式不稳定等过程,最终导致光束质量的恶化。本文主要研究利用光学相关滤波模式分解方法,围绕大功率光纤激光的模式分解与自适应相位控制这一主题,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实验验证
传销自进入中国以来,给国家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并严重危害了社会的安全稳定和人民群众的安居乐业。特别是近年来,借助于现代通讯、交通、金融与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传销呈现出新的态势,传播范围急剧扩大,危害程度急剧增加。目前,传销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其存在空间也不仅仅是局限于某一个城市或者某一具体空间,已经演变成为一个综合性的社会问题。传销作为公共治理的重要内容,日益成为政府部门和公共安全问题专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不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推动工作,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推动21世纪马克思主义深入人心、落地生根。上述讲话极具针对性,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内外意识形态安全问题愈加复杂,部分敌对势力利用网络媒体低门槛、高渗透的特点,错误解读、蓄意歪曲甚至直接攻击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试图动摇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指导地位;部分党员干部精神疲软,少数人理想信念出现动
高功率窄线宽光纤激光在引力波探测、激光雷达、太赫兹产生、光参量振荡等领域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在实际应用中,由于更高的相干性、更高的探测灵敏度和更高的转换效率等优点,线偏振的高功率窄线宽光纤激光更加受到青睐。然而,与宽谱光纤激光和窄线宽随机偏振光纤激光相比,窄线宽线偏振光纤激光面临更强的非线性效应,其中受激布里渊散射(SBS)效应是限制其功率提升的首要因素。随着众多SBS效应抑制方法的采用,窄线宽线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