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小麦植株及土壤氮素高光谱诊断研究——以太行山山前平原区中同村为例

来源 :河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halista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氮素实时和精准管理是以作物高产、养分高效为目标的作物生产实际中最为关键的养分管理措施之一;利用作物高光谱特异性对其氮营养状况进行快速监测和精确诊断是近年来精准农业管理与应用中的研究热点。基于此,本研究开展了冬小麦大田试验,设置三种灌水水平和三种施肥水平。基于高光谱技术,分别使用偏最小二乘法、一元线性回归法构建了光谱与植株氮素含量及叶绿素含量之间、植株氮素含量与土壤氮素含量之间的数学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了光谱与土壤氮素之间关系,建立了冬小麦高光谱氮素诊断模型,为冬小麦精准施肥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1)通过对冬小麦植株叶绿素含量及植株氮素含量的变化规律的分析,可以得出:在各个处理下冬小麦叶绿素含量的变化趋势完全一致,叶绿素含量随着生育期的推进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最大值出现在灌浆期,最小值出现在成熟期。在灌水处理相同时,冬小麦叶绿素含量与施肥量成正比;在施肥处理相同时,冬小麦叶绿素含量与灌水量成正比。各处理下植株全氮含量的变化趋势均一致,叶绿素含量随着生育期的推进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最大值出现在抽穗期,最小值出现在成熟期。(2)通过对冬小麦植株叶绿素含量及植株氮素含量的光谱图像分析,可以得出:不同叶绿素含量、不同植株氮素含量的光谱反射率总体变化趋势大致一致,叶绿素含量或植株氮素含量越高,反射率也始终是越大的。在可见光480~650nm范围内,反射率变化幅度不大,但峰谷特征明显,出现了“绿峰”和“红谷”。在680~770nm范围内,有明显的“红边”现象,叶绿素含量或植株氮素含量越高,“红边幅值”也越大。(3)通过对土壤硝态氮含量及铵态氮含量的变化规律的分析,可以得出:土中硝态氮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少,表土层硝态氮含量最高;土壤中铵态氮含量在0~20 cm 土层变化明显,30~80 cm 土层的铵态氮含量变化规律基本一致,随时间先增加再减小,90~100 cm 土层的铵态氮含量呈现随时间先增加再减小的规律。(4)通过对植株氮素与土壤氮素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确定出每个生育期的关键土层,可以得出:拔节期时的关键土层为30~40cm 土层;在抽穗期时的关键土层为30~40cm 土层;灌浆期时的关键土层为60~70cm 土层;在成熟期时的关键土层为80~90cm 土层。(5)对植株叶绿素含量、氮素含量与光谱植被指数、“三边”参数分别做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植株叶绿素含量、氮素含量与植被指数相关性较好,在冬小麦的四个生育时期,植株叶绿素含量与NDVI植被指数相关性最好,相关系数分别是0.922、0.917、0.921、0.941,相关性系数均在0.9以上,呈极显著相关。植株氮素含量也与NDVI植被指数相关性最好,相关系数分别是0.930、0.864、0.861、0.968,相关性系数均在0.9左右,呈极显著相关。(6)由于植株叶绿素含量、氮素含量与光谱植被指数相关性较好,分别建立偏最小二乘法模型,通过比较两种模型的决定系数和均方根误差可以得出:植株氮素含量与光谱指数之间的函数模型精度更高,优于植株叶绿素含量与光谱指数之间的函数模型,于是采用植株氮素含量作为自变量与土壤氮素含量进行模型构建。
其他文献
双鱼石研究区位于龙门山构造带北段,构造样式复杂,前期该区油气勘探在二叠系岩层取得了重大突破。已有研究对双鱼石区块的地层压力、沉积岩石学特征和剖面构造特征进行了一定的工作,得出了一些新的认识,但由于资料质量不高,导致对双鱼石构造的三维特征认识不足。为查明研究区三维构造特征和构造演化史,帮助研究该区油气成藏历史,进一步指导川西北部油气勘探,有必要对研究区新采集的三维地震资料进行构造解释,通过三维构造建
学位
径流式水电站的开发与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自然河道地形地貌和区域水文状况,对原有的河流生态系统产生了冲击。其中一个主要影响是会在取水坝下游产生一定长度的减水段,破坏了原有的河流生态系统。径流式水电站是北方地区主要的水电开发形式,分析研究减水段生态流量的计算及生态修复方案的制定,对恢复北方地区受水电开发影响的河流生态系统自然生境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河流生态系统结构功能整体性概念模型,将滦河李家沟门河
学位
几丁质是自然界中产量仅次于纤维素的多糖,广泛存在于真菌细胞壁、节肢动物的外骨骼和甲壳类动物的外壳中。近年来,随着虾、蟹等甲壳类动物产量和消费量与日俱增,产生了大量的虾、蟹壳等副产物。这些副产物被丢弃在环境中,不仅浪费了几丁质资源,也造成了环境污染,所以,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几丁质,不仅具有科学价值和经济效益,也有利于环境保护。然而,天然几丁质具有较高的分子量、大量的分子内和分子间氢键,以及致密的晶体结
学位
平原地区地势平缓,河道关系复杂,社会经济状况较好,工业与农业发展相对较快,但存在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匀、生态及农业需水严重不足,环境质量较差等问题。伴随着城镇规模的不断扩张,平原河网地区内的水利工程建设数量逐渐增多,河道内的连通性严重降低,另一方面植被在河道的生态修复应用过程中得到了大量的应用,已成为一种不容忽视的影响因素。廊坊市是我国典型的平原河网地区,区域内河道形态单一,河流流速极为缓慢,容易遭
学位
本次研究为明确开江-梁平海槽演化对海槽西北侧飞仙关组鲕粒滩体的控制机理,论文以碳酸盐岩沉积学及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及野外露头、钻井取芯、测井、录井、地震和相关分析测试成果,对研究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层序划分、沉积相及储层特征、海槽演化及鲕滩储层展布规律进行详细分析,为开江-梁平海槽西北侧飞仙关组油气勘探提供重要支撑。广元-巴中地区飞仙关组与下伏上二叠统长兴组或大隆组呈整合接触。根据
学位
河北省水资源短缺、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匀是农业生产的关键制约因素。在水资源刚性约束条件下,保证粮食安全,发展节水农业,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是当前面临的主要任务。本研究于2020年6月至8月在河北省巨鹿县河北农业大学试验站开展绿豆膜下滴灌试验。试验设计考虑灌水量和追氮量2个因素,其中灌水量设3个水平:低水(W1)、中水(W2)和高水(W3);追氮量设3个水平:低氮35 kg·hm-2(N1)、中氮
学位
水肥一体化技术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也是未来农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然而现在应用滴灌系统进行田间施肥施药,市面上水肥一体化设备大多关注的是施肥(药)量的问题,而很少有装置是从田间作物需肥(药)浓度进行考虑设计的,这就极易导致用滴灌系统进行田间施肥施药时,出现肥药田间浓度不稳定的情况。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研究开展了理论分析、设计和试验,研发出一种新型的滴灌施肥施药装置。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
学位
随着“双一流”战略发展目标的提出,天津港在调整运输结构、推动海铁联运、构建智慧港口方面面临更高的发展挑战。本文以港口集疏运为切入点,通过深入研究港口集疏运现状,梳理发展天津港集疏运存在的问题;在港口定位、港口发展目标的指导下分析集疏运需求特征,从基础设施网络一体化、运输组织一体化和信息资源一体化三个角度出发研究规划港口集疏运一体化发展路径,制定相关的保障措施,为天津港完善港口集疏运体系、推动港口绿
期刊
河北省是我国重要粮食生产区之一,也是全国十大缺水省份之一,其农业主要灌溉方式有畦灌、喷灌和滴灌等。地下滴灌作为一种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在大田作物中也得以应用,但存在诸如埋深小容易受到大型耕种机具的破坏,埋深大容易发生深层渗漏等问题。我国地下水资源污染也日趋严峻,约有45%的地下水受到污染,其中农田过量施用氮素是造成地下水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此,本课题组前期提出了膜调控润灌技术并进行了水分运移、农田耗
学位
煤层气作为清洁能源之一,对于防治大气污染、提升环境质量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煤层气的开采与利用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通过预测煤层气产能以及挖掘煤层气井产量的变化规律能够提高措施选井决策效率的同时提升单井的产气量。然而,目前大多使用公式推算以及传统算法来预测煤层气产能,这些方法不仅花费的时间成本高,准确率也有待提升。本文综合机器学习中的多种算法对煤层气产能作出预测并对影响煤层气产能的因素展开研究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