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对客运碳排放影响研究

来源 :东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ckensk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1世纪起,中国城市化进程迅猛,城市人口迅速增长,人们对交通的依赖程度日益增强。高速发展的交通在减轻城市居民的出行压力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随着汽车数量不断增长,中国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也在不断增加,这对我国的环境治理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近年来轨道交通在中国得到了快速发展,与传统的运输方式相比,它具有不占用地面空间、运载能力强、碳排放效率高等优点。因此,本文将轨道交通与碳排放相结合,以探讨其对客运碳排放的影响。本文以中国2012-2019年已开通轨道交通的12座城市为研究对象,在测算城市客运碳排放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轨道交通对客运碳排放的影响。首先,本文对城市客运碳排放来源进行了详细的分类,主要分成四大类:私家车、公交车、出租车和城市轨道交通,并对这四类交通方式的碳排放进行了测算及汇总。其次,为研究轨道交通对城市客运交通碳排放是否具有抑制作用,本文从两方面进行了实证分析。一是利用SBM模型计算轨道交通效率,进而展现轨道交通资源的配置情况。并以轨道交通效率为核心变量,以城市客运碳排放量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二是考虑到城市常住居民每年都在变化,本文选用居民年均乘坐轨道交通次数为核心变量,以客运碳排放总量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为:(1)城市轨道交通效率对城市客运碳排放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城市轨道交通效率每增加1个单位,城市客运碳排放总量就相应的减少2%。(2)城市轨道交通效率对公交车、出租车、轨道交通以及私家车部门的碳排放都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轨道交通效率提升一个单位,公交车、出租车、轨道交通以及私家车的碳排放量分别下降0.5%、1%、36.5%和9.8%。(3)居民年均乘坐轨道交通次数对城市客运交通碳排放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居民年均乘坐轨道交通次数每增加一个单位,城市客运交通碳排放量就下降0.2%。最后,依据研究结论,本文对进一步发展城市轨道交通事业,提高轨道交通出行占比,以及提高居民乘坐轨道交通出行的满意度提出相关建议。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1)本文将轨道交通效率引入到交通碳减排的研究中。主要研究了城市轨道交通对客运交通碳排放的抑制作用,将轨道交通效率作为立足点,揭示了轨道交通效率对客运交通碳排放存在一定的抑制作用,并详细探讨了轨道交通效率的提升对私家车、公交车、出租车以及城市轨道交通四种客运方式碳排放的抑制作用,丰富了轨道交通对城市客运碳排放作用的认知。(2)本文采用新的指标探究了轨道交通对客运交通碳排放的影响。使用居民年均乘坐轨道交通次数来探究轨道交通对客运碳排放的影响。以往文献更多研究的是客运总量对客运碳排放的影响,随着城市居民人口数量的变化,轨道交通客运量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因此本文剔除了城市人口变化对客运量的影响,这样更能直观的反映居民乘坐轨道交通的意愿,实证分析更具客观性。
其他文献
<正>一、大概念与学科大概念“大概念”是一种学科顶层概念,它是经过检验并处于学科中心的概念性知识,对学科内容所反映的事物与现象具有较强的解释力与较高的归纳程度。它能够解释学科的本质、整合学科知识,构成学科内容的骨架,并在学科各学段具有可教性与科学性。大概念教学可以培养学生从科学家的角度,根据真实情境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学科大概念是学科最有价值、最核心的概念;它不是一个基础概念,而是一个非常抽象、具
期刊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形态逐渐以知识经济体系为核心,人力资本的特殊性决定其成为一个国家的核心前进动力,也是国家在发展领域维持竞争的根本原因。作为企业中被广泛认同的关键性资源,人力管理非常的重要,尤其是管理层,从公司战略制定、实施到应用效果等,都离不开他们。面对当下如此激烈的市场环境,健全高效合理的薪酬管理体系是维系一个企业自身与其内部管理人员关系的重要纽带。换句话说,企业想要谋求生存和进一
学位
小学语文单元教学要着重引导学生利用整合的学习资源主动阅读与鉴赏,梳理与探究,进而学会表达与交流。从单元大概念的人文主题、语文要素以及编者意图着眼,在符合学生心理水平和认知规律的前提下解读教材,通过单元整合,重新构建进阶式的教学内容,设计有挑战性的语文实践活动,使语文学习成为有目标、有序列、有整体的过程。
期刊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乡村振兴是迈向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和基础保障。党的十九大以来,各级财政部门在党委政府坚强领导下,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积极履行新时代财政支持乡村振兴战略的职责使命,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破难题、开新局、聚合力提供了坚实
期刊
高中物理作为一门实践性和复杂性较强的学科,其中涉及诸多抽象的物理概念,学习难度较大.为了培养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和学习能力,应积极落实大概念教育,可以起到促进学生物理观念形成和发展的作用,增强概念之间联系,新旧概念有机融合,形成完善的概念体系.在提升学生物理观念水平同时,促进学生各项素质能力高水平发展,对于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着积极作用.本文就此展开分析,对大概念和物理观念的概念简单阐述,提出
期刊
项目化教学是以“项目为载体,任务为驱动”的一种教学方式,通过持续探究包含学科核心概念的具有驱动性的问题,引发学生对日常生活情境中的问题进行思考,切实培养学生对现实问题的解决能力。语文学科大概念与项目化学习的内核紧密相连,有意义的项目化学习需要大概念的引领。本文以八上第二单元回忆性散文的学习为例,将学科大概念应用于项目化学习设计中,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语文学习生活情境中展开学习和研究活动,切实提升学生的
期刊
在小学阶段,关注学生语用能力的养成,采用大概念教学的方式,其不仅改善了学生语文课堂学习的模式,推动了整个课程教学的变革。同时也帮助班级内的学生形成了一定的大概念思想,在提升班级内学生准确理解文本内容能力的基础上,使其形成了良好的语文素养能力。鉴于利用大概念教学法培养学生语用能力的优势性,教师在指导班级学生进行学习时,既要指导学生利用概念图来进行知识的学习,并在此基础上对构建的知识体系展开交流,以此
期刊
大概念教学侧重学科知识的整合与运用,是学生“扩充—概括—运用”的过程,有利于创新学生学习方式和培养学科核心素养,同时大概念教学理念与课后作业改革方向高度联系。以课后作业改革方向与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和选择性必修教材为切入点,建议教师把握课后书面习题的核心内容、指导学生对章节知识进行归纳与梳理、重视作业实践性并加强作业与生活的联系、在作业设计中遵循“大地理”原则,同时优化作业指导与作业批改反馈,在多方
期刊
“大概念”的出现引起知识教学整合的新潮,但当前学者在讨论“大概念整合”时似乎只强调涵盖范围和抽象形式之大,却忽视了其实质内涵与精神价值之深,失去差异立场,割裂了与“小概念”的紧密关联,故而导致提出的“大概念”陷入过浅、过泛、过悬和过简的困境,阻碍学生的理解和迁移。不同知识、学科、认知、情境所构成的“小概念”间的差异立场,既是“大概念”存在的根基,亦是构建“大概念”图谱的关键和发挥“大概念”育人功能
期刊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台湾光复。1949年前后,大量军、公、教人员随同国民党集团迁往台湾,他们纷纷以地缘为纽带成立大陆同乡会,联络同乡情感。1958年7月27日,姚琮向台北市府登记成立“温州同乡会”,台北市温州同乡会正式成立。台北市温州同乡会筹建会所,给在台温籍人士提供互相联络之便利,会所的陈设也体现了对温州的集体记忆。《温州会刊》中大量有关对温州的地景名胜、饮食、岁时节日的文章,呈现出在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