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科书作为课程的物化形式,不仅是衔接学校课程和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载体,还起着连接国家课程和教师教学的重要作用。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进的过程中,出现了丰富的中小学教科书种类,呈现出“一标多本”的多元化局面。但在国内,关于教科书的文本阅读质量的比较研究成果较少,关于生物学教科书的文本阅读质量方面的研究更少。心理学以及脑科学的研究表明,人的大脑可以通过一定的层级结构组织错综复杂的知识,这和概念图的结构极为相似,因而可以通过概念图直观地看出知识的组织状态。基于此,本研究尝试利用概念图绘制软件对教科书文本进行概念图转绘。首先将初中生物学教材中的“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的文本内容以概念图的形式呈现出来,进而对概念图进行比较,采用定量统计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教科书的文本阅读质量,以优化教师的教学,并为生物学教科书文本阅读质量的比较研究提供新方法,丰富概念图的功能。本研究通过文献法,搜集相关资料,梳理国内外研究文献,确定研究的工具和研究方法。在奠定相关理论基础、界定完核心概念后,确定本研究的主要内容:(1)“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内容文本阅读层级的比较。通过概念图软件将教材文本内容转绘为概念图,再利用概念图软件自带的统计功能进行数据统计,比较三个版本教材的内容广度、阅读难度和概念图的相似度。(2)重点设置的比较。通过统计概念的连接频率,并进行排序,判断该部分内容的重点,再对比课程标准的要求,判断该版本教科书的重点设置是否合理。(3)组织结构的比较。首先将三个版本的内容组织结构以概念图的形式呈现出来,再进行定性分析,得出每个版本的组织结构特点。(4)呈现方式的比较。以“人的性别决定”内容为例,从插图设置、栏目设置以及学习情境设置三个方面来比较三版本教科书内容的呈现方式。然后对上述内容的研究结果进行详细的分析讨论,归纳总结出三个版本教材的异同。最后结合前文的理论基础进行总结分析,得出如下几点结论:(1)教材内容的组织符合学生的认知结构,更有利于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在“遗传和变异”这一部分内容的编排中,北师大版内容广度和阅读难度居中,注重知识的循序渐进,组织结构贴近学生的认知特点,有助于学生主动学习;人教版内容广度和阅读难度相对较小,注重初高中知识的衔接,适合大多数学生使用;苏教版的内容广度和阅读难度相对较大,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有一定的要求。(2)三个版本教材均有关注重要概念的学习,并组织了一定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及应用重要概念;三个版本教材在内容重点的设置上均符合课标要求,有利于课程目标的达成。(3)人教版和苏教版教材相对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插入了丰富的图片和栏目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促进智力的多元发展。北师大版在内容呈现方式上,相对侧重于文本的直接叙述,插图和栏目较少,学习情境相对单一。根据以上结论,本文分别对我国同一课标下三个不同版本的教材使用者提出相应的建议:人教版关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内容的编排方式适合大多数学生使用,教师在教学时应充分利用好教科书中的各类插图、栏目和学习情境,根据实际教学情况适时补充相关知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让教材真正成为学生提高技能、联系社会与增强感情的媒介。使用苏教版教科书进行教学时,教师应适当补充功能图帮助学生理解重要概念,适当增设栏目和生活情境,降低阅读难度。使用北师大版的教科书教学时,教师应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多创设一些辅助学生理解的问题情境和经验情境,尽量图文并茂,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同时适当拓展学生视野,增加教学趣味性,发展学生的多元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