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散中的悲歌——萨尔曼·拉什迪《摩尔的最后叹息》的后殖民主义解读

来源 :河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riveformon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塞尔曼·拉什迪在世界文学史上无疑是一颗璀璨的明星,特别是在后殖民文学之林中享有很高的文学地位,其作品中的文化杂交性一直受到很多后殖民主义作家的追捧。2007年,为表彰其在文学方面的成就,塞尔曼·拉什迪被英国政府授予爵士勋章。众所周知,拉什迪1981年创作的《午夜孩童》,曾获英国最高文学奖——“布克奖”,这也使得他声名鹊起。但是他1988年出版的小说《撒旦诗篇》由于被穆斯林认为书中存在对伊斯兰先知穆罕默德的侮辱性言语而掀起轩然大波,激怒了伊斯兰世界,从而导致伊朗前精神领袖霍梅尼对其宣布宗教追杀令。拉什迪从此过上了将近十年的躲避和流散生活。他花费五年时间创作的小说《摩尔的最后叹息》是在他为躲避伊朗宗教追杀令而过上流散生活后的最新一部作品。 当今许多评论家从魔幻现实主义、后现代主义以及后殖民主义等多个不同的角度评析拉什迪的文学创作策略。本文试图从描绘印度独立前后百年史实的小说《摩尔的最后叹息》入手,通过对后殖民主义理论中杂交、模拟与第三空间等概念的引入及应用,尝试分析拉什迪特殊的后殖民主义文化身份及其七年流散生活中的政治立场。 本文分为引言、正文两章和结语三部分: 第一部分引言首先对拉什迪的生平和他的主要文学作品做以简单介绍,然后对小说《摩尔的最后叹息》的内容情节及主题进行概述,并对当今流行的后殖民主义理论进行概念上的阐述,最后对当前国内外对拉什迪及其文学作品的研究现状给以总结并提出文章正文写作思路。 第一章:根据后殖民主义理论巨匠霍米巴巴在《文化的定位》一书中关于文化身份的论述对小说《摩尔的最后叹息》中处处弥漫着的后殖民主义话语气息进行分析,并对拉什迪混杂的、模糊的文化身份进行定位,指出拉什迪作为生活在东西方之间的“中间人”或“边缘人”有着其特殊的后殖民主义文化身份。 第二章:通过对小说标题中“叹息”两字的涵义进行着重的深层次剖析,试图对拉什迪的后殖民主义立场进行总结,提出“叹息”不仅是对印度国内政治文化现实状况的担忧和对1947年印度独立时尼赫鲁提出的印度世俗主义发展蓝图即将破灭表示的无奈,更是对自己在宗教“追杀令”之后七年流散生活“无根性”的一种抗争,从而更加印证了拉什迪身上那种独一无二的后殖民主义身份认同。 根据全文的阐述与分析,结语部分指出通过小说《摩尔的最后叹息》中对印度过去与现在的重写,特别是对印度现代化大都市城市孟买的细致描写,拉什迪给读者展现了一个多元文化杂交的印度社会现实。同时,作为后殖民主义文学大师,拉什迪在这部作品中一直延续着继《撒旦诗篇》与《午夜之子》等前期作品后对反原旨主义的思考和对多元文化融合的向往。
其他文献
近日拜读了原全国政协副主席胡启立纪念中共中央原总书记胡耀邦的一篇文章。胡启立同志满怀深情地回忆了他到团中央任职时,耀帮同志对他的亲切教诲。耀邦同志对刚任职的胡启
品特的“威胁喜剧”是悲剧与喜剧的巧妙结合,是威胁与笑声的糅合。更重要的是,品特的“威胁喜剧”包含了许多“异质”的内容,体现了强烈的狂欢化特点。本文从巴赫金的狂欢理论出
意识流是风行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独具创造性的文艺理论与创作方法。它完全脱离传统的轨道,摒弃对客观事物的具体描写,强调人的主观感受和内心世界。被称为意识流领军人物的英国
请求是人类进行语言交流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日常生活中频繁进行的语言行为。说话人要求听话人为自己做某事时所采取的语言表达方式就是请求表达。在请求的过程中,听话人由于某
西方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是女性主义与译学结合的产物。女性主义思想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影响着译者的翻译行为,社会性别在翻译中扮演着其特有的角色。女性主义译者的性别意识和女性
从翻译实践诞生以来,等值一直就是翻译所追求的目标。在传统译论中,翻译中的不等值、转移现象以及译者的角色都是极少被提及的两个问题。然而,通过仔细的文本对比和描述可以
学位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以江阳大桥为例,从路政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宣传力度、巡查重点的调整、各职能部门之间的沟通几方面介绍了提高路政管理服务水平的途径,以确保高速公路的高速通行.
2000年以前,这里还是一个信息闭塞、基础设施简陋、人均收入很低的特困村,如今,她摇身变成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的先进村。村内平坦的柏油路,整齐宽敞的抗震房,村民院内
三亚市邮政局以政治思想为工作先导,以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加强对广大党员职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使他们深刻认识到保持先进性的具体体现在于发展生产力,自觉地把智慧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