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MSCT对不同海拔高度正常成人肝脏血流灌注状态及体积的研究,了解在长期低氧状况下健康成人肝脏血流灌注状态及体积是否有差异。材料与方法研究对象共60例,其中男性37例,女性23例,年龄20-50岁,平均年龄(40.3±5.7),志愿者分三组,其中A组22例,来自海拔为2260—3260米;B组20例,海拔为3261—4260米;C组18例,海拔为4261—5260米,所有志愿者为既往无心、肺、肝疾病和无高血压病史,肝炎病毒标志物阴性,肝功能等均正常。高原志愿者均为该地区的世居者,所有志愿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MSCT采用Philips Brilliance 16排螺旋CT,肝脏CT灌注成像扫描(1)查前准备:查前禁食4h,扫描前30min口服清水750~1000ml充盈肠道;(2)仰卧位,先常规全肝CT平扫(上包括肝顶,下包括肝脏下缘),然后选定灌注扫描层面,通常以肝门区为中心,门静脉、肝动脉显示清晰,包括脾的层面。(3)灌注扫描:选择多层连续动态扫描模式,对比剂优维显(300mgI/m1)50ml,注射速度5ml/s,注射对比剂后同步扫描。CT扫描后产生的重建图像,传送到工作站,经CT perfusion软件分析计算,分别测量出肝动脉灌注量(HAP)、门静脉灌注量(PVP)、肝脏总灌注量(TLP)、肝动脉灌注指数(HPI)等肝脏灌注参数。(4)肝脏体积测量:使用点圈法人工勾勒出每一层面肝脏的边缘,然后应用工作站CT perfusion软件得出各层面积,再根据层厚计算出每一层的体积,将每一层的体积相加即得到肝脏体积。圈定时注意避开肝裂、胆囊、下腔静脉及门静脉肝内主要分支。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7.0软件。比较三组间各组参数值的均值差异有无显著性意义。结果(1)CT平扫观察各组肝脏表现:肝脏形态及大小均正常,肝裂不宽,肝内未见异常密度影。脾脏形态及大小均正常,脾内未见异常密度影。(2)肝动脉灌注量: A、B、C组分别为10.50±3.62 mL/(100ml·min)、15.03±4.27 mL/(100ml·min)、18.39±7.20 mL/(100ml·min)。A组与B组及B组与C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3)门静脉灌注量:A、B、C组分别为138.78±14.29 mL/(100ml·min)、80.42±16.80 mL/(100ml·min)、63.78±7.79 mL/(100ml·min)。A组与B组、B组与C及A组与C组,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4)肝脏总灌注量:A、B、C组分别为149.30±15.55 mL/(100ml·min)、95.57±18.75 mL/(100ml·min)、82.19±10.56 mL/(100ml·min)。A组与B组、B组与C及A组与C组,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5)肝动脉灌注指数:A、B、C组分别为7.00±2.17、16.27±4.22、22.05±7.90。A组与B组、B组与C及A组与C组,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6)灌注伪彩图清晰直观显示了肝脏血流灌注状态(红色→蓝色代表血流高灌注区→低灌注区)(7)肝脏体积:A、B、C组分别为1173.5±155.2cm~3、1482.9±362.2cm~3、1625.4±352.2cm~3,除A与B组、B组与C组无统计学意义( p>0.05)外, A组与C组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通过MSCT观察并描述了不同海拔下正常成人肝脏血流动力学特征及体积的变化情况。发现海拔高度因素直接影响着肝脏的灌注量,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肝动脉灌注量逐渐增加,门静脉灌注量逐渐降低,肝脏总灌注量亦随之降低,肝动脉灌注指数逐渐升高,肝脏体积逐渐增大。研究结果表明MSCT肝脏灌注成像可以活体无创的反映长期在慢性缺氧状态下肝组织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为长期低氧环境对肝脏的血流灌注的影响的研究提供了依据,同时有利于高原地区对高原性肝脏疾病的诊断、治疗及评价功能成像在临床疾病诊断中的价值。MSCT能够快速扫描,其高时间、高空间分辨率,可快速、准确、无创地评价肝脏血流动力学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