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广州洋商游赏的园林研究

来源 :华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ol_19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清政府在广州实行一口通商政策后,广州一直作为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窗口及中西交流的主要舞台。在这一时期内,欧美洋商纷纷来到珠江口岸开展贸易往来活动,无数瓷器、茶叶等当时中国特产的商品通过广州销往西方世界,并在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达到了高峰。在这段贸易期间,专事买办的广州十三行的行商积累了惊人的财富,并纷纷营造各自华丽的宅邸。但在经历近代多次战火与社会变迁,这些盛极一时、代表岭南造园最高水平的行商园林至今几乎已经消失殆尽了。但在当时的洋商在广州的活动地点受限制及中洋商贸活动频繁的社会背景下,多数来广州的洋商参观与游赏了这些岭南园林的宅院。洋人以日记和游记的形式记载了他们当年在广州的活动,并购买了大量描述这些园林场景的外销画与创作了园林相关的摄影作品等图像作为纪念品带回欧美。因此留下了大量宝贵的历史信息,为清代岭南园林的研究提供参考材料。本研究以清代洋商游赏的广州公共园林与私家园林为研究对象,而公共园林主要以英国花园与美国花园、海幢寺为例,并且选取了潘家花园、伍家花园、馥荫园、海山仙馆、馥荫园为代表的私家园林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对目前国内出版的有关18至19世纪期间广州行商园林的外销画图像、摄影图像与相关文史进行整理。并结合现有岭南园林史的研究成果,较为系统地探讨当时珠江河岸沿线的主要园林的基本面貌、历史变迁与造园特点,其主要结论有以下:(1)清政府对洋商的限制政策随着国家主权的逐步削弱,洋商在广州的游赏活动逐步从十三行扩展到河南等地。大量的应酬、商业来往与公共游赏活动影响了这些园林的选址、总体布局、功能布置与造园风格。(2)在清政府的限制下,英美国花园与海幢寺等洋商出游的主要公共园林,总体空间布局与园林要素使用考虑了洋商公共活动需求。英国花园与美国花园是中国近代现代公园之开端。(3)对所选取私家园林造景手法进行提炼与归纳。在整体布局上,主要通过就地开挖池塘、就原有水系利用、引周边水系进行引流作水庭院布局,再通过桥、堤与亭划分多处“园中园”。由于公共游赏交往活动的需要,通过两种形式大量布置环水步行:1)布置3~5人能同行的步行空间。2)布置步行廊桥。采用本地果树、乔灌木(如榕树、荔枝等)形成绿化组团作为造景与遮荫,以满足广州湿热多雨的天气。并设置多种形式花基、花台与盆栽,丰富立面空间。(4)行商园林景观布局、建筑、水体驳岸、植物种植与小品的造园艺术特点主要有:1)建筑不拘泥于传统建筑法度,对岭南风格与西洋风格的提炼与糅合。在建筑形式上除了常见的歇山顶、硬山顶、还有圆顶、平顶等。在材料上,大胆使用铸铁、玻璃作为建筑材料。在功能上,建造出同时具有楼、厅、舫等功能的船厅。2)在植物种植以岭南花木为主,注重实用性。遮荫乔木的种植多位于庭院角落或者休憩空地上,以满足功能为主。园林内随处种植的岭南本土的可食的瓜果和水生植物。行商园林内多种植遮荫果树,如荔枝、柑橘、黄皮、龙眼、杨桃等大中型乔木,在滨水植物的使用上也使用了蒲桃、洋蒲桃、荷花、菱角、芡实、等开花结果的可食植物,尤其以海山仙馆的红荔绿荷最能体现。3)在潘家花园、伍家花园与馥荫园中大量应用花基、花台与盆栽。砖砌为主的花基与花台多为规则式,注重在砌筑中加入有岭南地方特色“三雕两塑”中的石湾陶、灰塑、砖雕,内容则为山水花鸟、戏曲人物等吉祥如意的主题或符号。花台布置有几种形式:呈几何形布置在大乔木下进行围合、沿走廊一侧或两侧布置、天井小院、建筑墙角与厅堂正面两侧对称,在造景形式上中通过花基直接搭配盆栽进行空间分割与围合,或在墙角等地方进行小型植物造景,通过景石头与造型灌木进行组景,在底层种植沿阶草、麦冬等。4)驳岸水体的表现形式:水池营造主要有三种类型:为引河涌水而开挖的水池、利用地下水而开挖的水池,或者是改造原有湖池。而根据具体情况需要处理水岸关系,行商园林庭院中的驳岸主要有三种:建筑墙体作为驳岸、花基与盆栽围合点缀、园林建筑栏杆。这三种驳岸处理方式体现岭南园林富有实用性的特点。
其他文献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党和国家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为中山市特色农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多年来,中山市大力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
我国传统的农业推广是实行以政府为主导,由上往下的推广模式,但随着现代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这种“单一化”和“行政化”的农业推广模式,已难以激发农民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导致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制约着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如何改进农业推广模式、提高农业推广效率是我国推进农业现代化亟需解决的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我们指明了改革的方向。新型农业
全球地表水和地下水污染普遍来自非点源污染,同时农业又恰恰是非点源污染的主要来源。根据东源县农业局提供材料和《东源统计年鉴》显示,东源县长期过量施用化肥,按折纯量计算,2016年,东源县耕地施用化肥量达329kg/ha,远超国际公认的化肥施用安全上限225kg/ha。长期过量施用化肥对土壤质量、水体质量、食品安全、大气质量和人体健康存在危害。经过调查分析,发现农业技术推广局限、城镇化发展、种植户环保
近年来,我国加大农业产业调整力度,积极走绿色、高附加值和可持续的农业经济增长之路,努力协调环境保护与农业生产,保护环境,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增加农民的农业收入,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在众多的新型农业发展理论和农业生产模式当中,稻鸭共作作为一种绿色、安全、高效的循环经济模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以中山市南朗镇为例,就稻鸭共作循环经济模式展开分析和探讨,并通过对南朗镇100户种植户的问卷调查,总结
疼痛尤其是慢性疼痛是一类常见的临床疾病,不仅给患者带来了严重的身体和心理的痛苦,而且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近年来慢性疼痛发病率升高态势,究其主要原因在于包括发病机制尚不清晰,及尚无有效评估手段和治疗。在神经病理性疼痛和炎性疼痛过程中,钠离子通道与疼痛发生的全过程有密切联系,其中Nav1.8是重要的离子通道蛋白之一,可能将成为治疗慢性疼痛研究的新靶点。1-甲基海因等海因类化合物,通过阻滞钠离子通道发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是一种兼性厌氧菌或需氧菌,对生长环境要求不高,极易存活。MRSA会产生多种毒性蛋白,包括肠毒素、杀白细胞素和剥脱毒素等,进而引起急性毒血症和食物中毒等肠道疾病,影响畜禽养殖业健康发展。MRSA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也可引起公共卫生安全、坏死性肺炎和中毒休克综合征等多种人畜共患病。华南农业大学药理研究室合成了系列截短侧耳素衍生物,其中WL-18和WL-20对MRS
疼痛是广泛存在于多种疾病的一种常见伴发病症,是一种高度复杂、异质和动态的过程,迄今发生机制尚不明晰。真正意义上的疼痛治疗,尤其慢性疼痛治疗仍是医学上的难题之一。钠离子电压门控(Nav)通道与慢性疼痛密切相关,Nav1.7是引发疼痛信号所必需的通道蛋白,已成为镇痛药物研究的热门作用靶标。选择性阻断Nav1.7通道不仅能抑制疼痛反应,还能抑制疼痛。海因类化合物通过阻滞Nav通道发挥药理作用,1-甲基海
帕托珠利为托曲珠利在动物体内的代谢产物以及主要活性成分,同为三嗪类抗球虫药物。临床运用时具有抗虫谱广、安全、高效、药效持久等优点,对于球虫不同生长繁殖阶段均有抑制与杀灭作用,推广前景广阔。目前帕托珠利仅用于治疗马属动物原虫所引起的脑脊髓炎,尚未被批准用于食品动物。本研究分别开展了帕托珠利的口服混悬液、注射液以及托曲珠利混悬液在仔猪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试验,分析比较不同受试药物在仔猪体内的药动学特征,以
森林公园已成为东莞市重要的休闲旅游场所,随着东莞市进一步建设森林城市,也将加大对森林公园的建设。优美的观花植物大规模开花常常能吸引大量游人观赏,但对东莞市森林公园观花乔木的研究却很匮乏。本文选择东莞市森林公园中的大屏嶂森林公园作为调查对象,通过调查和分析东莞市大屏嶂森林公园主要景点及车行道两侧一定范围内的含观花乔木区域,归纳及分析大屏嶂森林公园内观花乔木的资源状况和观花乔木景观情况,通过SD-SB
广州市区人口多、建筑密集,市民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渴望与用地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如何在有限的城市空间里扩大绿化面积、增加绿量、营造良好的城市生态,解决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立体绿化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城市空间,提高城市绿量,对广州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选取广州市区建构筑物立体绿化为研究对象,通过大量文献检索和研究,梳理了立体绿化的概念、特点、分类与作用。结合对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