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电池NiO负极材料的性能优化研究

来源 :三峡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shouy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主要是研究NiO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性能优化研究。根据纳米化、结构优化设计和复合化的思路优化NiO的电化学性能。根据纳米化制备NiO纳米颗粒、NiO纳米片,结构优化设计得到NiO/Ni复合结构,复合化制备NiO/天然石墨的复合材料,以提高NiO负极材料的性能。   纳米颗粒的电化学性能不佳,纳米片的性能较好。合成的纳米片平均尺寸大约为2μm,厚度为20nm。通过传统的电化学测试,NiO纳米片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在100mA/g电流密度下,首次展现出1213mAh.g-1的放电容量和902mAh.g-1的充电容量。循环50次后,充放电容量分别为990和1015mAh.g-1。在800mA/g电流密度下,首次的充放电容量为 541 和749 mAh.g-1 ,循环50 次后容量维持在 567 和578mAh.g-1。   通过两步法制备NiO/Ni复合结构,首先利用化学浴的方法在泡沫镍上沉积生长Ni(OH)2,随后在空气中350℃煅烧得到NiO/Ni复合结构。NiO电极展现了很好的容量和高的倍率性能。首次的充放电容量为1.36和1.94mAh.cm-2,在0.4C电流密度下循环140次容量维持在1.38和1.41mAh.cm-2,即使在2.5C的高倍率下容量还能维持0.2C时的70%。当倍率转回0.2C时,容量缓慢恢复到原来容量的105%。在泡沫镍上嫁接生长NiO形成的NiO/Ni复合结构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归因于在循环过程中泡沫镍基体存在的多孔结构对活性物质团聚的抑制效果。   天然石墨比其它碳材料具有储量丰富、价格低廉、良好的导电性和优异的储锂性能,因此天然石墨与NiO混合得到NiO/天然石墨的复合材料,可以改善电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通过传统的电化学性能测试得到复合材料在0.15C的电流密度下,首次的充放电容量478和630mAh.g-1,循环100次后容量维持在522和532mAh.g-1。从0.25C 到 2.5C 的变倍率测试下循环 40 次,在 0.25C 时首次放电容量为 504 和508mAh.g-1,当倍率再次转回到0.25C是,容量回复到467和472mAh.g-1。NiO/天然石墨电极与NiO/乙炔黑电极做对比,可以看到NiO/天然石墨电极展现更好的循环性能、更高的比容量和更优异的倍率性能。
其他文献
本论文通过将语音识别技术应用于几何造型软件,设计出了语音辅助几何造型系统,该系统采用输入设备和语音命令结合的人机交互方式,可以使用户在进行几何造型的过程中穿插语音辅助
某些生产机械的各个工作部件相距较远,用机械轴联系将使传动机构极为复杂、笨重,甚至无法实现。这时如果在各个工作机构间采用电气同步旋转系统(电轴系统),则可以使生产机械的结构简单而紧凑。本文首先使用等效电路和向量图分析了电气同步旋转系统的工作原理,归纳总结了三种不同类型的电轴系统,以及不同结构的电轴系统在工程中的应用范围,介绍了电气同步旋转系统应用在滚动试验台的基本情况。其次,本文对电轴系统的整步做了
该研究以冰核活性细菌Xanthomonas ampelinaTS206为实验菌种(以下简称206),利用现代发酵技术实现发酵产品最大的生物量和高水平表达的冰核活性,为冰核活性蛋白的开发以及规模
  石材产业是世界传统产业之一,广泛用于各类建筑的室内室外装修。在经济蓬勃发展、城镇化进程加快、国家投资拉动和居民消费升级等多因素的推动下,我国石材产业正迎来新一轮
“我不想再练了,我已经考过十级了,再练这首曲子有什么用?那么多人参赛,我又不一定能获奖,还浪费时间.我不要练,不要练!”我气呼呼地躺在沙发上,对妈妈说着我的一千个一万个
期刊
浓硼自停止腐蚀技术作为一项重要的微机械加工手段在MEMS领域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基于该技术获得的浓硼自停止层可直接作为微器件的结构层,其最突出的优点在于可以实现微器件及
该论文分别从盐藻基因组DNA和总RNA中通过PCR扩增获得盐藻Psy基因的DNA和cDNA片段,并对所得序列进行相关的生物信息学分析.根据两种藻Dunaliella bardawil,Haematococcus plu
中国制革工业要向环境排放废水达8000万吨以上,属于污染严重且较难处理的工业废水.传统的制革废水处理技术主要是采用物化+好氧法的工艺.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能耗大,运行成本
现行的《新语文课程标准》已将培养学生合作、自主、探究式的学习方式纳入了新课改语文教学理念。在这三种学习方式的有机结合下,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将被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上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由于每一位学生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本身的心理素质和学习基础都不尽相同,每位学生都难免存在一些差异。因此,在每所学校和每一个班级里都不可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