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成像仿真与图像增强算法研究

来源 :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579895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红外技术是基于热成像的,因此红外成像相比于可见光成像,具有不受气候环境和黑夜影响的强抗干扰性优势,在军事和民用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在军事领域中,获取红外图像非常困难,一方面由于军事保密的原因,很多作战目标的红外信息缺失;另一方面,红外作战的特殊环境和背景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因此红外成像仿真的相关研究变得越来越必要。本文以构建红外成像仿真系统为目标,对红外传输过程、红外图像预处理和仿真系统的搭建等关键问题进行了研究,最终生成了不同飞行目标在各种背景下的红外仿真图像。本文首先分析了辐射能量从目标物体到达红外探测器的过程,建立了相应的红外传输模型。对于大气辐射传输理论,分别研究了大气的吸收、散射作用与气象因素引起的衰减效应,并利用公式和数据进行了大气透过率分析。然后研究了红外探测器的辐射率计算与灰度转换过程,并利用Vega的Sensor对探测器效应进行仿真,生成了不同环境下的红外图像。针对仿真工具中的探测器噪声仿真效果差的问题,本文还利用三维噪声理论对红外图像进行噪声建模,为红外图像添加了三维噪声。为解决红外图像的对比度低、细节模糊和信噪比低而导致难以处理和识别等问题,本文进行了红外图像增强算法相关研究。为了提高红外图像的视觉效果,本文首先对Retinex算法进行改进,相对于单尺度和多尺度Retinex算法,该算法可根据图像局部特性实现尺度自适应。为了综合提高红外图像的对比度、增强细节和降低噪声,本文基于Retinex分解、引导滤波和直方图均衡,提出了一种红外增强算法框架。经过实验评估与客观验证,该算法能有效增强红外图像的对比度和边缘细节,并降低了噪声的影响。为了提高红外仿真系统的交互便利性,本文基于Vega的API进行二次开发,并在MFC平台上构建了红外仿真系统。通过三维目标建模、纹理映射、视点与路径控制等方式,该系统可以对多种飞行目标在不同场景及大气环境下的红外仿真,并生成了一系列的动态红外图像。为评估仿真图像的逼真度,本文采用了一维直方图、二维直方图与综合指标对仿真结果进行辐射逼真度评估,验证仿真的真实性。
其他文献
地理新课程倡导问题式教学,而运用问题式教学,设计问题是基础。依据课标,以“植被”一节为例,从问题指向、问题呈现、问题难度3个维度对同课异构进行观察分析,探讨其在问题设计上的相同理念与不同构思,最后提出优化课堂教学的实施策略。
乡土文化源于学生家乡故土的地域环境。将乡土文化素材融入中学地理教学,有利于培育学生的乡土文化情结,增强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之情,进而落实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文章以“交通运输布局影响聚落发展”内容为例,以隆昌市为区域背景,借助成渝古驿道文化和隆昌夏布文化来设计教学,认为教师应将传承乡土文化与地理教学相结合。
比较分析了国内外现有的7个教材数据库,了解了中学地理教材数据库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发现现有中学地理教材数据库应用广泛而开发程度较低、涵盖内容类型不够广泛、检索方式较为粗略、图文化程度较低、开放程度不高、功能不够完善。通过对国内其他成熟数据库的界面功能、检索方式等的调查,以及对中学地理教师和地理师范生进行问卷调查,为中学地理教材数据库的建设提出建议,包括数据库内容要更加完备、检索功能要更加精细、其他配
分析了地理课程内容渗透乡村振兴战略的教育意义;以人教版必修第二册为例,对教材中蕴含的乡村振兴素材进行挖掘与梳理;以“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为主题,设计了渗透乡村振兴战略的教学案例;认为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中与乡村振兴有关的素材,利用多个课时、循序渐进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教学。
新中图版高中地理教科书每节正文开篇都设置了“探索”栏目。“探索”以图文材料分析、真实问题解决、虚拟建模探究、动手实验实践等方式创设课堂教学问题情境,具有时代性、育人性、实践性、探究性、实用性等特点。建议开展“探索”栏目教学时从5个方面着手:预制悬念,激活课堂;线索贯穿,统领课堂;首尾呼应,融通课堂;整合应用,升格课堂;留有回味,延展课堂。
基于网络调研数据,整理高中地理教学中国家安全教育实施的常见困惑,从国家安全含义、学科认同、教学目标等方面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三点对策:领悟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核心要义及其在教育中的实践要求;理解国家安全教育主要内容及其与地理课程内容的契合点;明确地理课程标准中加强国家安全教育的目标和实施方式。
中国地理科学学科体系有望能引领未来十余年中国地理学之发展。文章在介绍其建设背景的基础上,重新审视“面向学科发展:培养地学人才”“面向社会发展:培养现代公民”“面向科学研究:重塑研学旅行”三个当前中学地理教育的核心功能。同时,还兼议地理研究与地理教育之间的关系,认为两者同频共振,因此地理教育学必须加强凝练学科底色和学科价值,再次深度融入中国地理科学学科体系的建设之中。
<正>外伶仃岛地处粤港澳大湾区,在珠江入海口之东,与珠海、澳门、香港隔海相望。远眺该岛,山坡上散落着许多鸭蛋一样的球状岩石,它们被称为“石蛋”(图1)。众多“石蛋”组成了“石蛋群”,这就是传统意义上的石蛋地貌。
期刊
<正>中国古代哲人说人生有三重境界:观山是山,观水是水;观山不是山,观水不是水;观山还是山,观水还是水。笔者认为上课同样也有三重境界:育分、育能、育人。育分境界上课的第一重境界是育分,即依“标”据“本”。是以课标为指导,以教材为中心,以考点为生命,以教师的讲、问、演,学生的听、记、考为核心,以“教给”为目的的一种教学模式。这一境界的上课是完成教学任务,学生考出好成绩,师生关系演变成“牵”的关系(歌
期刊
环境伦理观是协调人与自然环境关系,进而约束自己行为的一种秩序。地理学科是解读人与自然的学科,在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伦理观不仅是提升地理基础知识与技能素养教学的要求,更是朝向立德树人方向的迈进。文章尝试对高中地理中环境伦理观的培养意义与途径进行探究,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以提高环境伦理观在高中地理学科中的渗透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