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离子束核反应生物诱变效应与作用机制研究

来源 :山东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nsancaic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离子束与传统的辐射诱变因素(x射线,γ射线)相比,它除了具有能量沉积作用外,还具有质量沉积、动量传递以及电荷交换作用,具有更高的生物学效应。<7>Li离子束不仅具有普通离子束所具有的特点,还可以与生物体内的氢元素发生<1>H(<7>7Li,<7>Be)n内靶核反应,从而有望获得显著的诱变生物效应。 本研究利用pUC18质粒DNA为试验材料,探讨不同剂量的<7>Li离子束对离体DNA的氢键损伤效应和诱变效应;利用两个小麦品种(ZY9和ZH7)对小麦M<,1>代基因组DNA的损伤效应、M<,2>代的诱变效应和M<,3>代突变性状的遗传稳定性进行研究,以期揭示<7>Li离子束生物诱变效应与作用机制。研究结果如下: 1.<7>Li离子束与γ射线相比具有不同的氢键损伤效应,且较低剂量的<7>Li离子束可产生较高的氢键损伤。<7>Li离子束对质粒DNA氢键的损伤大于γ射线。 2.对10个lacZ<->突变体测序分析发现,突变体的DNA碱基发生了碱基的颠换、转换、缺失等,且转换频率(60%)远高于颠换频率(30%)和缺失频率(10%)。A、T、C、G四种碱基都能发生突变,其中T发生突变的频率最高(50%)。在碱基的突变类型中以T→C、C→T的突变为主。位于T和C之间的碱基较易发生突变。 3.小麦种子经<7>Li离子束注入处理, M<,1>代幼苗产生了多种形态畸变,经SSR.分析出现带数的增加、缺失和带长度的变化且产生了较高的多态性频率。多态性片段的类型主要以条带数的增加和缺失为主。 4.分别用剂量为10Gy、20Gy、30Gy、40Gy、60Gy、100Gy、140Gy的<7>Li离子束辐照小麦品种ZY9和ZH7,其M<,2>代产生了矮秆、穗型、穗长、育性、生育期等多种变异。40Gy剂量处理的诱变效果最佳。 5.<7>Li离子束处理的M<,3>代突变系的DNA检测分析表明<7>Li离子束处理产生的变异可以稳定遗传。<7>7Li离子束可以作为一种新的诱变源在作物改良中发挥作用。
其他文献
  本文首先介绍了铁路信息化的含义,然后重点分析了铁路信息化对铁路运输经济效益增长的影响。一方面通过进一步论证铁路信息化的重要作用来突出论文研究的意义,另一方面是要明确了铁路信息化的特征,为下文的研究做了铺垫。之后,文中分析了几种常用的定量研究的方法。通过费用效益分析和投入产出分析两种定量研究方法的特点及适用范围的分析,说明了不采用其作为本论文定量研究方法的理由。分析了采用生产函数法作为定量研究方
学位
我国湖泊富营养化问题日益突出,水体中藻类的大量繁殖,造成生态环境和水质严重恶化,人们的饮用水安全遭受严重威胁,各种除藻杀藻技术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其中电催化氧化技术因其操作简便易于实现自动化、与环境兼容等优点而备受关注。本论文建立了中性红染色法和TTC-脱氢酶还原法两种细胞活性测定法,对电催化氧化过程中,藻细胞活性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并从藻细胞活性的变化、溶液性质的改变入手研究了电催化氧化的灭藻效能
目的: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种慢性进行性脑变性所致的神经系统疾病。目前,AD的确切病因仍不清楚。多数研究认为,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protein,Aβ)增加是AD的中枢病因性过程,凝聚态Aβ具有明确的神经毒性作用。AD患者早期海马及内嗅区就可出现大量Aβ胞外聚集,加剧神经纤维缠结,引起一系列级联反应,最终导致细胞死亡,这是AD形成
党参是传统道地药材,具有补中益气,健脾益肺之功效,将其与其他药材合理配伍开发成保健类口服液制品具有广泛的市场前景。党参多糖作为党参中的主要功效成分之一,研究表明其具有免疫调节、抗氧化、抗肿瘤等活性。在党参口服液制备过程中,发现传统的高压灭菌生产工艺会导致党参口服液中的多糖含量有大幅下降,该下降是否伴随着多糖的结构和活性的改变关系到口服液产品的品质以及功效的发挥,因此研究高压灭菌工艺对党参口服液中多
氨基甲酸乙酯(Ethyl carbamate,简称EC)是发酵制品中的一种伴随产物,已被证实具有致癌性,由EC引起的发酵制品的安全性问题已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本论文对我国黄酒特别是具有地方特色的广东客家黄酒中EC含量现状进行了调查;系统研究了广东客家黄酒中EC的生成机制;采用碱浸硅藻土去除黄酒中的EC,并研究了其对风味的影响。研究结果为广东客家黄酒中EC的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指导。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学位
木糖氧化无色杆菌为革兰阴性杆菌,多分布于水生环境,也见于各种临床标本。随着抗生素大量和长期的使用,木糖氧化无色杆菌对多类抗生素都产生了耐药性,防控变得更加困难,因此开发新的木糖氧化无色杆菌防控方法是刻不容缓的。噬菌体是感染细菌的病毒,能专一高效地裂解宿主菌,具有增殖快、无残留和安全有效等特点,可以作为抗生素的替代品,研发前景广阔,研究思路和方法有可能进一步应用到食品科学领域新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本研
如何有效地利用多酚与食品中生物大分子的相互作用构建具有功能性的新型食品配料用于提高其对人体健康的利用价值是目前食品研究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姜黄素是一种典型的具有高生物活性,低水溶性与低生物利用度特点的活性小分子,由于其具有许多优良的生物活性,例如抗癌,抗氧化,抗炎以及治愈伤口等等,受到医药健康领域的青睐。姜黄素在食品领域的研究主要局限于姜黄素单体功能性的研究与姜黄素复合物的配方或制备工艺的探索,对
学位
本研究以金萱茶鲜叶为乌龙茶加工原料,首先建立了乌龙茶样品中茚虫威、虫螨腈、高效氯氟氰菊酯、高效氰戊菊酯、三唑磷和毒死蜱农药残留的QuEChERS-高效液相色谱(HPLC)方法,进而以乌龙茶传统加工工艺为基础,研究了不同工序、紫外照射、微波与真空冷冻干燥技术及其联合应用对乌龙茶样品中6种农药残留的影响,初步鉴定了晾青叶中茚虫威、虫螨腈、高效氯氟氰菊酯、高效氰戊菊酯和毒死蜱的紫外照射降解产物。主要研究
学位
本论文以新鲜哈密瓜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了超临界CO2技术(SCCO2)处理前后及贮藏期内,哈密瓜汁的色度、浊度、褐变度等指标变化趋势,并分析了相关数据的动力学;同时采用气相色谱(GC)、高效液相色谱(HPLC)、固相微萃取-气质联机(SPMEIGCIMS),对SCCO2处理前后哈密瓜汁中的脂肪酸、香气成分、糖及有机酸组成和含量的变化进行了分析测定,并研究了SCCO2处理前后的变化规律。对SCCO2
学位
枇杷为我国南方特产水果,果实柔软多汁,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但枇杷果实成熟于高温多雨的初夏时节,采后在常温条件下不耐贮藏和运输,极易变质腐烂而失去商品价值。低温贮藏可有效抑制果实腐烂的发生,但同时会出现果皮和果肉粘连,果肉由柔软多汁变为质地生硬、粗糙少汁的木质化败坏症状,使果实失去商品价值,从而缩短果实的贮藏期。因此,研究枇杷果实采后木质化败坏的机理及其控制技术,已成为解决枇杷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