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温度下干湿循环对红黏土力学性质影响

来源 :桂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xp_crysta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红黏土在我国南方分布广泛,然而受到南方极端降雨和干旱环境影响,加上冷热交替环境的作用,造成红黏土地区的一些工程问题。在长期面对这些极端的环境时,很容易造成红黏土强度和稳定性下降,从而埋下了工程隐患。论文针对这一极端环境,以广西桂林雁山某工地红黏土为研究对象,利用土质学和土力学的理论知识,通过室内试验结合理论分析,对不同温度下干湿循环对红黏土强度衰减规律进行了研究,并结合红黏土的微观结构对强度衰减进行了补充解释。本文模拟一种极端的自然环境,试验采取由饱和到烘干的循环方式,试验以初次饱和(室温下,未进行干湿循环)土样作为起始强度,干湿循环温度选用了70℃和105℃两种温度,研究取得了如下成果:(1)试验得出了自然状态下红黏土一些基本物理指标,通过室内比重试验的出了红黏土的比重,界限含水量试验得出了红黏土的液塑限值。(2)得出70℃下各次循环的土样抗剪强度指标以及105℃下各次循环土样的抗剪强度指标与未进行干湿循环前土样抗剪强度指标的对比分析结果,得出随干湿循环次数增加,抗剪强度降低并逐渐趋于稳定。(3)得出了分别在70℃下和105℃下的各次干湿循环的应力-应变关系,得出了围压越大,抗剪强度越高;循环温度越高,抗剪强度指标越低。(4)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试验对红黏土结构变化进行了分析,对红黏土的强度衰减做了补充说明。通过试验结果结合理论分析,得出了不同循环温度下干湿循环对红黏土力学性质影响的初步结论,对处于降水丰富、温差较大,容易形成干湿循环地区的红黏土稳定性具有参考意义。
其他文献
地表水源热泵系统因能大大降低能耗,被广泛应用于中央空调领域。然而地表水源热泵系统中机组性能系数、机组能耗以及水体的热承载能力这些参数均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因此研究这
对反抗权问题的探讨具有深厚的历史背景,从安提戈涅诉诸于神圣的法律而对抗实在的国王命令,以及苏格拉底宁愿选择死亡而不违反法律而出逃的行为和论辩,再到现代的罗尔斯和德
出血转化是急性脑卒中溶栓治疗过程中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血脑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BBB)完整性的破坏是主要的病理基础。因此,研究急性脑缺血早期BBB损伤的机制并寻求干预靶点将成为降低出血转化的重要策略。我们之前的研究结果表明,急性缺血2小时BBB的损伤首先发生在腹侧纹状体,然而机制并不清楚。已有文献报道,急性脑缺血会导致纹状体区域多巴胺的显著增加,而注射多巴胺受体1(dop
手性是指结构不能与其镜像完全重叠的性质,是对物质对称性的一种几何描述。自然界中大部分的生物分子都具有手性,手性物质和人类生命息息相关,因此,探测物质的手性信号已成为
《精矿的脱水再制浆(合同编号:332)》由甘肃省天建建筑公司和加拿大埃尔拉多黄金公司签署。埃尔拉多黄金公司在青海有一个金矿项目,名为滩间山金矿项目。该合同就青海大柴旦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高度重视在历史中汲取智慧和继续前行的力量,深刻指出破解历史周期率的经验教训在于“四个不容易”,即“功成名就时做到居安思危、保持创业初期那种励精图治的精神状态不容易,执掌政权后做到节俭内敛、敬终如始不容易,承平时期严以治吏、防腐戒奢不容易,重大变革关头顺乎潮流、顺应民心不容易”。这既是对全党的提醒、告诫和谆谆教诲,也是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总结,更对破解“历史周期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启示。
工程结构的安全性一直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作为土木工程学科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结构健康监测技术近年来也因此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结构模态参数识别是结构健康监测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对工程结构尤其是大型工程结构(例如大跨度桥梁,超高层建筑等)进行动力分析是十分必要且具有重要意义的,而结构的模态参数正是结构动力分析的基础。结构模态参数识别的应用也很广泛,包括模型更新、结构响应预测、结构振动控制以及结构动力系统
WD40-repeat蛋白广泛分布于真核生物中,参与形成多种生物大分子复合体,在植物生命活动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如参与调控配子体发育、胚胎发育、表皮毛形成、光形态建成、非生物胁
为研究含能材料热行为间的相关性、及金属氢化物对炸药热行为和安全性的影响,本文采用三种经验方法对钝化RDX、TNT及RDX/Mg(BH4)2、TNT/Mg(BH4)2混合炸药的爆热进行计算,同时
尼古丁会通过诱导间质细胞自噬减少睾酮的分泌。间质细胞作为睾酮的分泌细胞,对维持稳定的男性生殖环境起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的目的就是观察尼古丁对间质细胞的转录组发生了哪些影响,通过哪些通路影响了睾酮的分泌。我们将C57BL/6J小鼠分成对照组(CT)和尼古丁处理组(NT),通过免疫荧光染色发现间质细胞在尼古丁处理后分化成熟的比例下降。通过单细胞转录组测序和后续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如差异基因聚类分析和基因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