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课环境下学习者话题挖掘与学习者保持研究

来源 :上海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wul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MOOCs近年来发展迅速,它是新兴信息技术和教育深度融合的颠覆性创新,为公众提高能力提供了多元化的学习方式,使学习者足不出户就可以拓展国际化视野,进一步推动全民学习和终身学习。伴随着MOOCs平台蓬勃发展,MOOCs学习者辍学率高,大量学习者没有完成课程,这种现象开始受到业界质疑和诟病,也引起学术界关注。虽然低完成率、低保持率指标与传统教育评价更为相关,并不适合以此指标评估MOOCs学习效果,但低完成率的确表明MOOCs学习质量及教学环节存在很大问题。由于有些MOOCs学习者的主要目标并不是完成整个课程,只是想体验一下MOOCs学习,或者在需要时选择性地学习整个课程的一部分,因此在教育学视角下的课程完成率和保持率指标,并不是衡量MOOCs有效性的最佳方法;在信息系统视角下,不管学习者是否完成整个课程,把学习行为看成学习者对MOOCs的采纳及持续使用,更适合揭示MOOCs的有效性及其持续性发展。结合教育学视角和信息系统视角,本研究将学习者保持定义为学习者对MOOCs的初步采纳及持续使用两个阶段过程,尝试了解MOOCs教学支持服务如何满足学习者需求,带来学习者初次注册的美好体验,最终促进学习者持续学习行为。两阶段学习者保持定义弥补现有文献中“只注册者”学习体验的研究不足,考虑到MOOCs的社交特征,MOOCs学习者具体学习行为扩展为:学习者注册、持续学习和社交媒体传播MOOCs资源行为,这些学习行为形成一个积极学习循环“社交媒体传播->学习者初次注册->学习者持续学习”,社交媒体的传播机制会引导更多学习者参与到MOOCs学习,使用MOOCs后的学习者也愿意到社交媒体分享自己的体验和收获,从而促进MOOCs的健康持续发展。本研究引入学习理论、认知负荷理论及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为指导,涉及教育心理学、管理学、计算机科学及认知神经科学等多个学科,集成文本挖掘、机器学习技术、统计建模等多种研究手段,围绕MOOCs学习者保持问题,将MOOCs学习过程看作一个动态的学习循环“社交媒体传播->学习者初次注册->学习者持续学习”,展开本文的研究工作,具体工作包括以下几方面:首先,面向社交媒体评论的MOOCs话题挖掘研究,为学习者保持研究的影响因素提供参考依据。MOOCs具有社交媒体的特征,学习者更倾向于通过社交媒体分享传播MOOCs资源并相互交流,社交媒体用户评论为MOOCs研究提供重要而独特的信息来源。本研究从社交媒体收集MOOCs相关数据,包括Coursera、ed X、Udacity、学堂在线、中国大学MOOC及MOOCs学院等六个MOOCs平台的用户生成内容,统计分析MOOCs话题热度及公众的关注趋势。为了深入了解学习者需求,采用文本挖掘技术识别MOOCs话题,综合考虑概率主题模型和词共现关系,提出GPLSA方法,其具体实施步骤包括PLSA算法初步识别子话题、去除公共背景词、合并相似冗余的子话题及对话题关键词进行更新;算法评估结果表明,本研究提出的GPLSA方法性能高于传统的K-means和LDA方法,生成的话题质量更高。GPLSA方法有效识别了学习者话题,其中包括优质MOOCs平台、实践课程资源、授课教师信息、证书激励、情感的互动交流以及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困惑,这些子话题为后续学习者保持研究的影响因素提供参考。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学习者会发求助帖,例如课程丰富而导致的选择困惑、视频播放卡、中文字幕的设置、手机客户端的使用、课程难度大产生的畏难情绪等,这些情况反映了学习者不能够及时得到MOOCs平台提供的教学支持,所以到社交平台寻求帮助,MOOCs的教学支持服务也亟待提高。其次,MOOCs学习者初步注册课程的情境认知。针对中途退出者的研究不足,以及缺乏“只注册者”体验的认知,因此本文采用两阶段学习者保持研究,即初步采纳和后续的持续使用阶段;学习者采纳MOOCs实际上就是学习者初次注册课程的决策过程,这个体验过程至关重要,对学习者后续的持续学习行为有很大的影响。本研究以认知负荷理论及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为指导,从认知神经科学视角,基于第一性情感、第二性情感信息特征,提出学习者情景认知模型,具体讨论服务型MOOCs产品的信息呈现方式,即无教师呈现方式和有教师呈现方式,对学习者注意力、情感及学习效果的影响;将在线课程浏览体验问卷调查和客观的眼动追踪实验结合,观察学习者认知轨迹,揭示促进或阻碍学习体验的情景认知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两种呈现方式都出现“热马铃薯”行为,学习者注意力避开了图片区域;(2)教师图像呈现显著正向影响学习者感知有用性情感和视觉注意力,但是参与者信息回忆能力并没有比无教师呈现方式下表现得更好或更差;(3)教师图像呈现改变了学习者浏览行为,引导学习者更积极地参与认知活动。根据以上研究结论,进一步可以得出促进学习体验的情景认知机制,在MOOCs学习情景中,教师图像呈现方式满足人们情感需求,符合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的设计原则,增加学习者相关认知负荷,基于选择性注意调节,有效引导学习者把更多的认知资源投入到与学习相关的认知活动中,从而激发学习者持久的第二性情感反应,提升学习者情景认知体验,最终增加学习者继续学习的可能性。最后,MOOCs学习者持续学习行为的动态过程建模。学习者采纳MOOCs的美好体验会增加后续再次访问该MOOCs网站的可能性,因此在学习者保持研究的第二阶段,需要考虑如何留住已有的学习者,形成一个积极的学习行为循环。MOOCs有学习过程的特征,根据Knud Illeris的学习框架,学习包含两个过程,一是学习成果获得过程,大部分MOOCs学习者受内在动机驱动,是为了获取知识和提高能力,本文把这一过程具体定义为学习者能力变化过程;二是个体与外部环境的互动过程,本文将外部环境因素具体定义为网站、课程、同伴效应和师生交互,该互动过程实质上一系列理性学习决策的动态过程,其中每一次学习决策都是个体能力与外部环境因素互动的结果。在MOOCs环境下,学习者能力差异性增大,对于相同的教学环境可能存在完全不同的认知过程,因此引入能力反转效应理论,分析学习者能力的动态变化规律以及学习者能力与外部环境因素(网站、课程、同伴效应和师生交互)的互动过程对学习决策的影响。考虑到能力状态的不可观测特性及两个过程的学习特征,借鉴隐马尔可夫模型,将学习者能力状态作为隐含参数,将个体与环境的互动结果,即学习决策作为可观测参数,对学习者持续学习的动态过程建模。收集上海学习网相关数据,采用最大似然法估计模型参数。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能力状下,外部因素(网站、课程、同伴效应及师生交互)对学习决策的影响存在差异,同伴效应对不同能力学习者的学习决策均有正向影响,高能力学习者的学习决策易受网站和课程等因素影响,低能力学习者更愿意参与师生交互活动;(2)学习投入积极促进学习者能力的提高,但高能力、低能力学习者存在差异,高能力者有积累优势,更有可能取得成功和进步;进一步分析积累优势的原因,由于高能力学习者表现出更积极的持续学习行为,因而更可能保持自身的积累优势及地位;最后识别学习者能力状态演化路径及规律。根据以上研究结论,在MOOCs学习环境下,尽量避免单调一刀切教学方式,根据学习者能力和需求的不断变化,提供有效干预方法。相较已有研究成果,本文的创新之处可归纳为以下几点:1、基于MOOCs社交媒体数据进行学习者话题挖掘研究,突破了传统调查和访谈样本数量的限制;提出GPLSA方法,融合概率主题模型和词共现关系,避免了原始文档中词间语义关系的丢失,有效提高话题识别的质量,GPLSA方法不仅对MOOCs话题识别方法进行新的探索,也拓展了国内MOOCs学习者话题挖掘的研究成果。2、在学习者初次注册阶段,引入认知负荷理论及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作为指导,提出基于认知神经科学的学习者情景认知模型,该模型为MOOCs学习者初次体验的认知过程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揭示促进或阻碍学习体验的情景认知机制;眼动追踪技术不仅避免了参与者主观影响,还丰富了MOOCs研究方法与手段;除此之外,学习者初步注册过程的研究,对“只注册者”的认知做了有益的补充。3、在学习者持续学习阶段,借鉴隐马尔可夫模型,将学习者能力状态作为隐含参数,将学习者能力与外部环境因素的互动结果,即学习决策作为可观测参数,对学习者持续学习的动态过程建模;扩展HMM学习决策模型,将能力状态转移概率的计算问题归结为一个有序Logit模型的构建,将学习决策概率计算转化为构建二元Logit模型。这种学习理论框架和隐马尔可夫模型的融合,不仅丰富MOOCs成果,提供了分析MOOCs学习持续性问题的新思路和方法,也拓展了HMM模型在管理学领域应用。
其他文献
中国“十三五规划”将大数据列为国家战略,大数据作为互联网、物联网、移动计算、云计算之后IT产业又一次颠覆性的技术变革,将从多方面影响未来世界的信息环境。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人们可以获得的数据量呈现出爆发式增长的态势,同时可以获得的数据类型也在不断细分和扩充。而金融学作为最早利用数据进行定量研究和实践工作的社会学科之一,也应该积极运用大数据思维,尝试从不同数据维度进一步拓展研究视角。自从上个世纪投
学位
纵观世界公司治理发展历史,尤其是考察各国《公司法》的每一次重大变革和有关公司治理理论发展,往往都与公司治理的风险事件密切关联,概括而言,似乎可以总结为这样一种模式:“公司治理风险事件→公司治理监管改革→新的公司治理风险事件→公司治理监管进一步改革”,无限闭合循环。并且,公司治理监管的不断强化和规范似乎总是滞后于公司治理实践,不断推出的监管法规总是难以实现对公司治理风险的有效防范。中国保险业也不例外
学位
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离不开政治经济学批判。因为,政治经济学批判是揭示时代矛盾、显现理论缺陷,发展时代政治经济学的方法论,马克思诸多理论正是在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过程中创立或者发展的。如何更好的开展政治经济学批判,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也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因此,研究经济思想史上对政治经济学批判做出过重要贡献的学者的批判思想,就显得非常有意义。西斯蒙第正是这样一位在政治经济学批判思想
学位
20世纪80年代以来,金融危机的阴影一直挥之不去,对世界经济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阻碍,其具体的表现形式主要为银行业危机、货币危机、主权债务危机三种。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不断深化的背景下,这三类危机的爆发频率显著增加,并且由于各国实体经济与金融市场间的联系日益密切,使得金融风险能够迅速地实现国与国之间的传染,新时期金融危机也越来越表现出显著的跨地区、跨市场、跨行业传染特性。受此影响,即使一国国内经济基本面
学位
当前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对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生产提出了挑战。过去30年,全球价值链是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推手。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凭借劳动力禀赋优势,通过发展加工贸易嵌入全球分工体系,极大地促进了对外贸易增长(文东伟和冼国明,2009)。如今外部环境复杂多变,我们要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三大政策支柱之一便是要素流动与区域一体化,价值链向本土化和区
学位
以人工智能技术优化教学服务形态已成为“人工智能+教育”的新趋势,课堂教师行为的反馈作为教学过程评价的一种服务,是教师提高教学能力的重要渠道,教师行为分析的目的是挖掘行为数据背后有价值的信息,最终促进教师对于教学过程、教学结果以及教学环境的优化。教师行为提取与识别是教师行为分析的第一步。然而,目前基于视频的教师行为提取与识别仍普遍采用半自动方式,固定时间分割视频场景后过于依赖于分析人员的主观经验,无
学位
人类从来没有摆脱过贫困问题的困扰。进入21世纪后,人类的贫困问题不是减弱了而是严峻了,尤其是在人类经历了2008年世界经济危机后,贫困问题更加严峻,它不仅是落后国家和地区的严重问题,即便是发达国家也仍然存在着严重的贫困问题,这种现象被称为丰裕社会的贫困。这些情况足以表明,当今世界贫困问题仍是一个全球性的大问题。严峻的贫困现实已导致了贫富两极分化的加剧,在国际上我们称作南北差距,南北差距的加大直接影
学位
本文旨在研究国际智囊以往的研究和报告中关于“一带一路”倡议的论述。研究详细阐述了中国-阿拉伯及中国-黎巴嫩自建交以来的关系,在研究结尾作者为促进“一带一路”倡议在阿拉伯地区正常运作并成功执行签订项目提出了一些建议。作者指出,这一倡议是增强中国在阿拉伯地区的影响力的有效工具,并为与阿拉伯人建立伙伴关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黎巴嫩作为阿拉伯世界参与到“一带一路”倡议中的一份子,将受益良多。一带一路”(OB
学位
汇率变动对于实体经济的影响一直是学术界和政策界关心的重要问题。2005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开启人民币汇率改革之后,人民币汇率进入了一段较长的升值通道。同时学界也涌现了许多关于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国经济影响的相关研究。众多文献从经济增长、金融监管、国际贸易、国际资本流动等角度研究了汇率变动的宏观效应,但是这些都难以揭示汇率变动带来的微观成效。因此,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探索汇率对微观经济主体经营绩效的影
学位
政治认同是在特定的经济基础上,主体对所处社会环境中一定的政治对象所产生的肯定性、同一性、归属性的心理状态和实践活动的总和,它在实现社会成员个人价值和身份认同、建构政治权力的合法性基础、维护国家的统一稳定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人心向背、力量对比是决定党和人民事业成败的关键。人心是最大的政治,认同是最强的力量,提升民众政治认同是新时代中国政治建设的重大任务。我国正处于转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