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越来越频繁爆发的银行危机给发生国造成严重的经济创伤,这使得各国监管当局和学者不得不研究银行脆弱性问题,其中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银行脆弱性的测度问题,它关系到如何正确评估本国银行业脆弱性程度,进而分析导致银行脆弱的关键因素。这个问题的解决有助于各国监管当局提高监管水平,也有助于银行管理者提高内部管理水平。国内外关于银行脆弱性的测度方法丰要有:事件分析法、CAMELS框架、信号法等,这些方法分别具有各自的优缺点和适用性,作者对此进行了评析,并且认为一个好的银行脆弱性测度模型应该具有三个特征:(1)模型的解释因素应该是导致银行脆弱的关键因素;(2)模型计量简便易行;(3)模型应具有预测功能,而不是事后测度。在此基础上作者构建了银行脆弱性指数(Banking Fragility Index),并运用该模型对中国银行业1999-2007年间的银行脆弱性进行了测度,最后对构成银行脆弱性的成因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了分析。本文在结构上共分为四章:第一章为引言部分,主要介绍文章的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并对国内外有关银行脆弱性研究成果做了简要评述,我们从中可以看到我国关于银行脆弱性的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仍有很多问题面待研究。第二章首先探讨了银行脆弱性的内涵,然后介绍了银行脆弱性基本理论,为后面的分析铺垫好理论基础。第三章介绍了国内外关于银行脆弱性测度的方法,并对这些方法进行了评析,在此基础上构建了银行脆弱性指数,最后,按照构建的银行脆弱性指数对中国银行业脆弱性进行了测度。第四章首先介绍本文所采用的实证研究模型即Logistic回归模型,然后选择9家商业银行(1999-2007)作为样本,对中国银行脆弱性成因进行了实证分析。本文在学习其他学者关于银行脆弱性理论论述和测度实证研究基础上,主要做了以下几点创新性研究:第一,对银行脆弱性概念进行了深刻辨析。概念是研究的起点,但是目前学者对银行脆弱性的界定尚不统一,有的从形成机制方面,有的从银行业内在特征方面,有的从金融风险角度解释银行脆弱性,作者对这些概念进行了辨析,提出了狭义银行脆弱性和广义银行脆弱性概念,并以流程图的形式展示了狭义银行脆弱性、银行非系统风险、系统风险、银行系统性风险、外牛冲击、银行危机之间的关系,直观地描述了银行危机的形成机理。第二,对各种银行脆弱性测度方法进行了评析。当前国内外学者关于银行脆弱性测度的方法丰要有事件分析法、CAMELS框架、信号法等,笔者对这些方法进行了评析,分别指出了每种方法的优缺点。第三,构建了银行脆弱性指数(Banking Fragility Index)。作者通过对银行脆弱性起关键作用的K个因素(本文使用了4个因素)做服从卡方分布处理,将因素的实际值与因素的历史平均水平比较,用以判断该指标是否严重偏离历史平均水平,进而判断银行脆弱性。第四,使用自下而上的方法测度银行脆弱性。目前,国内学者关于中国银行业脆弱性的研究均是以总量的方法进行的,但是总量方法很明显会掩盖个体特征,造成信息失真,并且银行危机的爆发往往是以某个银行的失败而开始的。本文主要是采用自下而上的方法对中国银行业脆弱性进行测度和Logistic回归分析。当然本文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局限,主要有:第一,银行业脆弱性测度的自下而上方法是一种静态方法。自下而上方法是通过估计单个银行失败的概率,然后乘以其资产古整个银行业资产的权重,求得各家可能失败银行的概率和,以此作为银行业整体的脆弱性程度。这种方法没有考虑银行间系统性风险的存在,因而是一种静态的方法。第二,样本的时间跨度短,可能影响宏观变量的显著性。由于我国自1999年开始在商业银行间试行五级贷款分类制,为了保证数据的可比性,笔者选择了9家银行1999-2007年间的数据作为分析样本。从样本看,银行微观数据能够满足分析要求,但宏观变量却只有9年数据,这可能对其显著性产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