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烯/高分子功能复合材料设计及性能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q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石墨烯是一种性能优异的新型二维炭纳米材料,其高比表面积、优秀的机械性能、各向异性的高导电/导热性,赋予其诱人的应用潜力,受到科研和工业界的广泛关注。其中,氧化还原法制备的石墨烯,因其原料丰富(石墨)、制备工艺相对简单易行,有望进一步扩大石墨烯材料的应用。将石墨烯作为高效改性剂,通过与高分子材料复合形成各种改性功能材料是石墨烯应用的一个重要方向。在该研究领域中,石墨烯以极少的添加量就能显著提高聚合物基体材料的各项性能参数,但它的均匀分散是关键和难点。在石墨烯/高分子复合材料中,团聚是制约石墨烯优异性能发挥的瓶颈,同时在基体中无序分布也限制了其各向异性特征的发挥。熔融复合法是制备石墨烯/高分子复合材料的重要方法,但此方法中石墨烯团聚严重且添加量大,无法实现预期性能。为改善上述问题,本论文设计了一种不破坏石墨烯本征性能的预处理过程,与传统熔融复合法相结合,提高了石墨烯的均匀分散和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此外,对于石墨烯在高分子基体中乱序分布的问题,本论文设计一种机械挤压处理工艺,制备了石墨烯取向分布的复合材料。  围绕石墨烯/高分子复合材料的设计及性能研究,本论文的实验内容和结论总结如下:  一、探索石墨烯与高分子材料之间的高效熔融复合方法。以石墨烯为填料,低密度聚乙烯为基体,通过熔融复合法制备了石墨烯增强的低密度聚乙烯复合材料(LPGNs)。分别将未经预处理的原材料以及预处理后的预混料进行熔融复合,对比研究预处理对复合材料的性能影响。经预处理后的LPGNs优势明显,各项性能都有显著提高。当石墨烯添加量为0.8wt%时,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明显提高,空气气氛下的外延起始温度提高58℃;结晶度和机械性能改善明显,其中拉伸强度和弹性模量分别提高35%和56%。  二、探索石墨烯如何在高分子基体中取向分布,从而充分发挥其各向异性。以石墨烯为填料,以常温下易变形的硅橡胶为基体,用机械混合法制备了石墨烯增强的硅橡胶复合材料(GN/MVQ)。复合材料在辊压机中经过多次挤压处理,得到石墨烯取向分布的GN/MVQ。石墨烯取向分布能够提高GN/MVQ的拉伸强度,当石墨烯添加量为2wt%时,石墨烯取向后的GN/MVQ的拉伸强度比未取向的提高59.1%。当石墨烯添加量为4wt%时,石墨烯取向后GN/MVQ的面内导热率为1.1W·m-1·K-1,是其面外热导率的1.9倍。
其他文献
摘 要:练习预设与过程变异是辨证的对立统一体,两者是相互依存的,如果没有高质量的预设,就不可能有行云流水的变通性变异;反之,如果不重视过程信息的变异,那预设必然脱离学情。可以说练习更是学生个性化学习过程。个性化的学习过程变异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在这种课程资源的共享中,学生的学习能力会得到最大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练习;预设;变异  小学数学练习是一种占据较大课时比重的重要数学活动,由于传统
多媒体作为一种现代化科技已在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大大地提高了教学质量、利用电教媒体手段可以让人、事、景、物跃然纸上,以声音、形状、色彩、动作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官,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物理教学中优势突显。下面谈谈笔者在教学中利用电教媒体教学的心得体会。  1 利用电教媒体创设气氛激发兴趣  充分利用电教手段,创设一个激趣的氛围,可以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情
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定位是: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事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在本节课教学中我主要以一个虚拟的人物wilianm一家三代人的一天的活动为主线来
通过梳理法解释学领域中的问题思考与体系思考的两种解释方式能够引出法秩序的统一性和违法判断的相对性议题.在法哲学层面有“存在论”与“目的论”的学说对立,而基于比较法
核能系统的升级和换代对核材料提出了更苛刻的要求,抗辐照、耐腐蚀、耐高温的新一代核材料的开发迫在眉睫。碳化物、氮化物等先进陶瓷材料由于高熔点、耐辐照等优点,成为未来核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贮木场是林区企业贮存、造材、转运木材的主要场所。原木以楞堆的形式堆放在贮木场,所以楞堆在贮木场中又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东北林区主要采取冬季采伐作业的方式,贮木场在
胶合木结构住宅是木结构住宅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具有低碳节能、抗震稳固等特点,逐渐被广泛应用。在胶合木梁柱连接中,梁与梁之间以及梁与柱之间主要是使用金属连接件进行连
纳米材料是纳米科学与技术的基础,它在信息存储、光电装置、催化和传感器等许多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制备与应用一直是科学工作者的研究热点。   碳化硅(SiC)是
我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在长期的发展中,人们在不同的地域安营扎寨、繁衍生息,形成不不同形态、绚烂多姿的传统民居形式,以及与之相应的民居文化,在当前乡村振兴大背景下,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