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根据传统方剂的作用功能和组方特点,通过剂型改造将白头翁汤制成一种复方中药颗粒,同时对白头翁颗粒的质量控制方法、稳定性、安全性及药效学进行了研究,并与白头翁汤剂进行比较,从药学和药效学方面对白头翁颗粒进行评价。为了得到白头翁颗粒的最佳制备工艺,本实验运用回流提取法以溶剂浓度、料液比、提取次数和提取时间为主要影响因素,通过L9(34)试验,确定最佳提取工艺为:在75%乙醇溶剂中加入适量组方药材按料液比(1:8),提取3次,每次1h。以颗粒的外观性状、溶化率等作为评价指标确定白头翁颗粒的最佳成型工艺:以葡萄糖为辅料,按浸膏:辅料为5:5制备软材,制粒,80℃烘干,整粒。制得颗粒呈浅黄色,外观色泽均匀,成型率达98%。经验证,白头翁颗粒的制备工艺稳定、科学、可靠。利用薄层色谱法(TLC)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白头翁颗粒的质量进行了研究,建立了白头翁皂苷B4和盐酸小檗碱的含量测定方法,并制定了白头翁颗粒质量标准(草案),通过加速试验和长期稳定性试验初步考察其稳定性。结果表明,白头翁颗粒的质量稳定,可控,所建立的方法简便,专属性强。在0.1~2.0mg/mL范围内白头翁皂苷B4线性关系良好,15.0~120.0μg/mL浓度范围内,盐酸小檗碱与其对应的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分别为Y=4016X+71.36(r=0.9995)和Y=36674X-80.642(r=0.9995),且规定每1g颗粒中含白头翁(按白头翁皂苷B4计)和黄连、黄柏(按小檗碱计)不得少于10mg和5mg。在实验动物整体水平上对白头翁颗粒的主要药效学进行研究,评价剂型改变前后药效学的变化。通过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和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肿胀致炎模型研究颗粒的抗炎作用;利用番泻叶、蓖麻油致腹泻动物模型研究颗粒的抗腹泻作用,并运用墨汁法研究白头翁颗粒对小肠推进的影响;采用打孔法和微量肉汤稀释法考察白头翁颗粒的抗菌效果。结果显示,白头翁颗粒具有较好的抗炎、抑菌、止泻作用,能显著抑制小肠运动,且作用效果均显著大于传统方剂白头翁汤。同时,通过人工诱导建立雏鸡大肠杆菌病模型科学评价白头翁颗粒的疗效。试验结果显示,白头翁颗粒对人工诱发鸡大肠杆菌病具有良好的疗效,其预防和治疗效果均高于传统方剂白头翁汤,可有效抑制其引起的典型病理症状,降低机体脏器指数,促进体重增加。综上所述,白头翁颗粒制备工艺稳定,科学合理;质量可控、可行;药效明显,安全无毒,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