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证候演变规律与血浆CGRP、ET含量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 : 12次 | 上传用户:yanjingh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选题思路和研究目的 中风病属于现代医学脑血管疾病的范畴,是当今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具有发病率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的特点。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步伐的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风病的发病率尚有升高的趋势,对于中风病的发病机制和救治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提高中风病的防治效果,降低其发病率、病死率、复发率和致残率,是医学界亟待解决的课题之一。中医学认为缺血性中风急性期常见的病理因素为风、火、痰、瘀、虚相互作用,导致气虚痰瘀,痹阻脑脉,闭塞脑窍,发而为中风。其中痰瘀贯穿发病过程的始终。所以,缺血性中风的治疗虽然有很多方法,而活血化瘀是治疗缺血性中风的根本方法之一。 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病因病机复杂,证候转化迅速,临床难以把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多次颁布中风病诊疗规范,希望标准化、规范化对中风病的临床和科研起到指导和推动作用。然而大量的研究表明,缺血性中风急性期证候组合形式是复杂多变的,各时间点2个证候以上同时存在的复杂组合形式在急性期表现尤为明显。证型的不确定性与不规范性,严重阻碍了中风病辨证现代化研究向更深层次的发展。 本课题即是从中医思维方式出发,在理论方面,阐明缺血性中风、证候的概念内涵,总结目前缺血性中风急性期证候研究历史及现状。在临床研究方面观察研究不同时点病理状态探讨证候随病情及时间的发展过程中证候分布变化规律,选用与血瘀证相关的生物学指标(CGRP、ET)探讨CGRP、ET随缺血性中风急性期证候变化(重点是血瘀证变化)的关系,为临床更好地预防及早期有效治疗缺血性中风提供有益探索。 2 研究方法 2.1 缺血性中风急性期证候文献研究方法 通过对缺血性中风证候研究相关文献和临床资料的梳理、分析,通过对近现代关于缺血性中风病因病机论述的系统回顾,总结临床经验,从而较全面地认识缺血性中风急性期共性病机及证候变化特点,为规范缺血性中风辨证指标提供依据。为进一步进行缺血性中风急性期证候研究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2.2 缺血性中风急性期证候临床研究方法 病例来源于广东省中医院及各分中心单位住院病人。严格按照纳入标准、排
其他文献
<正>"执行难"问题,原因固然复杂,但与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以下简称拒执罪)追诉乏力甚至形同虚设不无关系。因此,进一步完善拒执罪的追诉程序,加大对拒执罪犯罪行为的惩治力
当前土壤盐渍化日益严重,是限制植物生长的一个主要环境因子,然而在盐碱自然环境中生长着许多耐盐植物,为更好地了解盐生植物的耐盐机理,该文从无机离子Na+,K+,Ca2+含量、脯
关于长江三峡的起源与演变,60多年来诸多地质学家和地貌学家提出了种种不同的看法。本文主要根据近几年野外调查,提出如下见解。 1 长江上的三个峡,在地貌上有许多共同的特点
在国家现代农业政策引导和科技支撑下,我国现代农业迅猛发展。本文旨在通过对精准农业与智慧农业的本质区别研究,分析探讨精准农业到智慧农业的演进过程,阐述了大数据、卫星
目的:(1)总结中西医对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认识及现代研究进展;(2)观察通腑泄浊,健脾补肾法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 方法:(1)文献研究:通过查阅古代和现代中、西医国
目的 观察活血化瘀中药联合华法林钠对慢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的抗凝疗效及安全性,旨在结合国情初步评估受益与风险。 方法 入选符合本研究标准的50例慢性房颤患者,按照3:2比
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世界范围内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政府治理的变革运动,公共权力多元化得到深层次的发展,新公共管理运动推动各国政府在公共事业领域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目的 本研究通过比较脾肾双补方药、单纯补脾方药以及补肾方药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并与单纯补脾及补肾方药进行对比,评价脾肾双补方药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
“把”字句和“被”字句作为汉语的特殊句式,在句法结构、语义、语用以及信息传递方面既具有各自内在的规律和特点也具有相似之处。汉语语法学界关于这两种特殊句式的研究也
本文从动物实验方面观察蜂毒穴位注射对佐剂性关节大鼠(从大鼠)治疗前后免疫学指标的影响,探讨蜂毒对佐剂性关节炎的作用机理,为临床蜂针与蜂毒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