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耐药性逆转的新型c-Met抑制剂的设计、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nyww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c-Met又称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受体,属于受体酪氨酸激酶家族(RTKs)。HGF与c-Met结合可以调控下游的多种信号通路参与多种生理过程,包括细胞的增殖和存活、细胞凋亡和血管生成等,HGF/c-Met信号通路发生异常会导致肿瘤的发生发展。特别的,c-Met信号通路的过表达与临床上较差的愈后和EGFR抑制剂的耐药密切相关。克唑替尼(Crizotinib)和卡博替尼(Cabozantinib)是目前已经上市的两个c-Met小分子抑制剂,在肿瘤的临床治疗上效果显著,但随之产生的获得性耐药大大降低了c-Met靶向药物的抗肿瘤疗效和应用价值。目前临床上报道的c-Met的耐药机制主要有基因的扩增和过表达、c-Met突变以及旁通路激活等。因此,针对不同的耐药机制引入新的手段和新的技术有效逆转c-Met抑制剂的获得性耐药,是临床分子靶向肿瘤治疗的迫切需求。本论文的研究内容主要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针对由c-Met基因的扩增和过表达以及点突变导致的耐药,采用PROTAC策略设计研发c-Met靶向降解剂;第二部分是针对由c-Met的旁通路激活如c-Myc的上调产生的耐药,探索c-Met/BRD4双重抑制剂的设计和发现。PROTAC是一种基于细胞自身的泛素蛋白酶体系统降解蛋白的机制发展而来的新型靶向降解目标蛋白的技术。PROTAC分子是一种双功能分子,既能与目标蛋白结合,又能招募E3泛素连接酶,从而将目标蛋白泛素化,进而通过蛋白酶体将目标蛋白降解。相较于传统小分子抑制剂的作用,PROTAC分子能够降解整个目标蛋白,因此PROTAC分子有望克服由于靶蛋白突变产生的获得性耐药问题。基于这一策略,我们从课题组前期研发的c-Met小分子抑制剂LXM-262出发,通过优化连接链(长度、极性、连接方式)和E3泛素连接酶底物(CRBN,VHL两种E3泛素连接酶的配体),共合成37个c-Met靶向的PROTAC双功能分子,在酶活性、细胞活性测试中都显示出强效的抑制作用。其中使用VHL的配体以及聚乙二醇连接链得到的先导化合物2-28,不但具有强效的c-Met激酶抑制活性和c-Met依赖肿瘤细胞增殖抑制活性(c-Met IC50=129 nM;EBC-1 IC50=0.36 μM),而且在细胞实验中展示有效的 c-Met蛋白降解活性(DC50=10 nM)。更重要的是,对c-Met抑制剂获得性耐药肿瘤细胞株 EBC-1/D228Y,c-Met 靶向的 PROTAC 分子 2-28(EBC-1/D228Y IC50=0.24 μM)相比于LXM-262(EBC-1/D228Y IC50=0.7 μM)表现出了显著的疗效优势。一系列机理验证实验表明化合物2-28确实是一个有效的降解剂,并且降解c-Met是通过泛素蛋白酶体途径实现的。进一步的药代动力学评价表明,化合物2-28在静脉注射给药后被迅速代谢,半衰期仅为0.1小时。PROTAC分子由于分子量大,在理化性质和药代动力学方面性能不理想,所以,为了得到具有成药性的小分子降解剂,我们又采用“分子胶水”策略,来发现c-Met靶向的新型降解剂。通过c-Met抑制剂和CRBN结合配体的活性骨架杂合的策略,我们设计得到了一系列双靶标化合物。其中化合物2-37(c-Met IC50=3 nM,EBC-1 IC50=0.13 μM)细胞活性显著提升,同时在耐药细胞株中化合物2-37的活性(IC50=0.17μM)仍然优于 LXM-262(IC50=0.64 μM)近 4 倍。但在细胞实验的 western blotting检测中,化合物2-37并不能明显降解c-Met蛋白。我们认为其活性的提升有两种可能,一种可能是2-37酶活抑制活性的提高使其仅发挥了 c-Met抑制剂的作用。另一种可能是2-37仍然是一个降解剂,可能降解了 c-Met信号通路相关的其他关键蛋白,从而抑制了其功能。目前我们正在采用蛋白组学实验研究其作用机制。本论文的第二部分研究内容主要针对由c-Met的旁通路激活产生的耐药,设计c-Met/BRD4双重抑制剂的尝试。已有研究表明,c-Myc的上调是c-Met获得性耐药的原因之一,而下调c-Myc可以逆转c-Met的获得性耐药问题。BRD4介导c-Myc的转录,其抑制剂可以有效下调c-Myc的表达。因此,c-Met小分子抑制剂与BRD4抑制剂合用,在克服c-Met的获得性耐药方面具有一定的协同作用。考虑到药物联用中面临的药物-药物相互作用等潜在问题,我们预期c-Met/BRD4小分子双重抑制剂可解决c-Myc上调导致的c-Met的获得性耐药问题。经过初步的探索,我们使用骨架跃迁以及杂合等策略设计并合成了哒嗪并三氮唑类化合物29个,这些化合物都表现出了较好BRD4活性,其中化合物3-26(BRD4 IC50=98 nM)活性仅与阳相对照JQ1相差一倍,但对于c-Met缺乏有效抑制。后续的工作主要围绕提高c-Met的活性展开。总之,我们针对c-Met小分子抑制剂在临床的获得性耐药问题,根据两种主要的耐药机制,分别采用PROTAC策略和c-Met/BRD4双重抑制策略进行了一系列新型靶向抗肿瘤药物的设计合成及其活性研究,获得了一些积极结果。特别是在运用PROTAC策略得到有效降解c-Met耐药突变的降解剂,为进一步成药性优化发展成为有临床应用前景的新型抗肿瘤药物提供了先导化合物和新的作用机制。
其他文献
当今社会,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不断推进,空气质量遭到了严重破坏,时刻威胁着人类健康,各种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呈逐年增长趋势。此外,空气中的飞沫、气溶胶和颗粒物能够携带细菌、病毒、孢子和其它病原体,从而导致疾病的传播。尤其是新冠疫情爆发以来,由于新冠病毒极强的传染性,目前已在全球蔓延。因此,开发具有高效过滤防护性能的医用防护材料对阻断疫情传播、保护公共健康安全尤为必要。然而,传统的医用防护材料
学位
在碳中和的背景下,开发高安全、低成本的水系离子电池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水系电池通常容量低,循环稳定性差,从而限制了其大规模应用。由于Cu2+独特的氧化还原特性,即作为载流子的同时还参与额外的氧化还原反应,因而具有很高的容量。围绕水系铜离子电池材料及系统,本论文开展了以下研究工作:(1)基于Se的高电导和对Cu2+的氧化还原活性,我们研究了 Se的铜离子储存性能。在0.5 A g-1电流密度下,Se
学位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是一种主要发生在5岁以下婴幼儿的急性发热性出疹性疾病,病理特征是全身免疫性血管炎,主要侵犯中小血管。冠状动脉损害(coronary artery lesions,CALs)是KD最主要的危害,已经取代风湿热成为儿童后天获得性心脏病的最常见原因,并且是成年后缺血性心脏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大剂量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
学位
第一部分:GBP3在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对患者预后、替莫唑胺化疗敏感性调控的研究目的:鸟苷酸结合蛋白(Guanylate binding proteins,GBPs)家族多个成员在胶质瘤中表达增高,并可促进胶质瘤恶性生物学行为。本部分研究拟阐明GBP3在胶质瘤中的表达情况、与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及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并探索DNA损伤后GBP3表达的变化及GBP3对替莫唑胺(tem
学位
第一部分SWI/SNF基因突变AML/MDS患者临床和实验室特征研究目的:(1)系统分析 SWI/SNF(switch/sucrose nonfermenting)基因突变在AML/MDS(acute myeloid leukemia/myelodyplastic syndromes)中的发生率,总结患者临床和实验室特征。(2)揭示SWI/SNF突变对AML/MDS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1)采用
学位
目的:肿瘤转移是导致骨肉瘤患者预后不良的重要因素,虽然目前已有很多研究报道了骨肉瘤转移的机制,然而依然无法完全阐述骨肉瘤转移的原因,肺部是骨肉瘤转移的主要器官之一,长链非编码RNA是长度大于200个核苷酸片段的非编码RNA,可以调控人体多种细胞和器官的功能并参与疾病的进展,然而在骨肉瘤肺转移过程中长链非编码RNA起到的调控作用还未知。本项研究将探讨长链非编码RNA在骨肉瘤肺转移过程中的调控作用。方
学位
数字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近年来逐渐成为分子诊断领域的重要支撑技术之一。数字PCR技术可实现生物样本中目标核酸分子的绝对定量检测而无须使用标准曲线作为参照,在基因突变检测、核酸拷贝数变异检测等方面具备不可比拟的优势。尽管如此,该技术仍存在定量精度不足和低浓度样本检测易受假阳性影响的问题。本论文围绕影响数字核酸定量检测精度的四个关键因素开展了
学位
目的:寻找与胃癌患者腹腔灌洗时心率骤降相关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研究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心率骤降的关系方法:(1)以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在苏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接受胃切除术的胃癌患者为受试对象。所有患者胃切除术和腹腔淋巴结清扫术后,用42℃温蒸馏水500mL在5秒内距腹壁10cm范围内的剑突处灌入腹腔,灌洗时间为15min。观
学位
第一部分MIR155HG基因中遗传多态与心源性猝死易感性关联及机制研究目的:研究心源性猝死相关基因MIR155HG(miR-155 hostgene)非编码区的插入/缺失(InDel)多态rs72014506与中国人群心源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风险的关联,通过基因型-表型关联分析,结合功能实验及生物信息学技术以探讨插入缺失多态位点在心源性猝死中发挥的作用及潜在的
学位
目的: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后,中枢神经系统的脂肪酸代谢出现异常,引起脂滴堆积。肉毒碱棕榈酰基转移酶1A(Carnitine Palmitoyltransferase 1 A,CPT1A)是长链脂肪酸进入线粒体氧化分解的关键调节酶和限速酶,抑制CPT1A会导致长链脂肪酸进入线粒体氧化分解减少,引起脂肪酸代谢异常。文献报道:CPT1A的抑制剂Etomoxir加重短暂性大脑中动脉阻塞(Transient M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