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电子束蒸发技术制备钽掺杂氧化铟锡薄膜的光电性能研究以及其与P型氮化镓欧姆接触的研究

来源 :华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chaoem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研究了钽(Tantalum Ta)金属掺杂的氧化铟锡(Indium Tin Oxide ITO)薄膜的光学性能和电学性能,以及其实际应用。通过在氧化铟锡(In2O3/SnO2=95/5 wt%)中掺入钽金属(质量百分比为0.2wt%),研究了钽掺杂氧化铟锡透明导电薄膜的光电综合性能;并用上述薄膜制备氮化镓基发光二极管(GaN-based LED)的导电层,研究透明导电薄膜与p型氮化镓之间的欧姆接触。   首先,以电子束蒸发技术(Electron-beam evaporation technique)将钽掺杂氧化铟锡靶材蒸镀于玻璃片上,形成Ta掺杂ITO透明导电薄膜,再通过不同温度下的退火处理,研究透明导电薄膜的综合性能。在最佳蒸镀条件下,作出传输线模型器件后,研究透明导电薄膜与p型GaN的欧姆接触,并进一步制作出LED芯片,研究LED的光学和电学性能。   在实验结果方面,以蒸镀时衬底温度为25℃,钽金属质量百分比为0.2wt%的掺杂浓度,所制备的Ta掺杂ITO透明导电薄膜的综合性能最佳。当在氮气氧气氛围下经过500℃退火时,Ta掺杂ITO透明导电薄膜表面均方根粗糙度为2.17nm,方阻为10-20 Ω,在440nm的透光率可达98.5%。   以此条件制作出的传输线器件,在氮气氧气氛围下经过500℃退火30分钟,得到与p型GaN较低的欧姆接触电阻(5.65×10-5Ω·c㎡)。制作所得蓝光LED器件,在注入电流为20mA时,其开启电压可达3.21V,与传统Ni/Au欧姆接触蓝光LED器件比较发现,其输出功率此时增加了62%。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学位
近年来,随着集成电路制造技术的不断进步,电子产品向便携化和小型化发展的趋势非常明显,在此基础上中央处理器和专用芯片的工作速度大幅提高。同时,芯片间以及芯片和外围电路
学位
SOPC(System On Programmable Chip,片上可编程系统)技术可由单个芯片完成整个系统的主要逻辑功能,并且将处理器、存储器、I/O口等系统需要的功能模块集成到一个PLD器件上,构
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准确评价生态系统与大气之间的净CO2交换量(NEE)。由于NEE是光合作用(GPP)和呼吸作用(Re)的较小差值,因此,成功模拟NEE的时空变化依赖
纤毛是一种突出于细胞表面的毛发状细胞器,分布在除真菌和高等植物以外的大多数生物体内。这种古老且保守的结构对于个体发育和内稳态的维持都是至关重要的。纤毛从功能上可被
学位
草鱼是我国重要的淡水养殖鱼类之一,但良种匮乏、病害频发,对鱼类养殖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其中草鱼出血病是一种流行地区广泛、发病率高、死亡率高(高达85%)的病毒性鱼病,严重的威
现代城市消耗了我国50%以上的电能,其中商业型楼宇和办公型楼宇的照明能耗占据相当大的比例。我国主要以火力发电,利用自然光照明,可以降低楼宇用电量,从而减少煤炭的消耗和温室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