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海洋捕捞抽样调查监测船数量优化研究

来源 :浙江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liangmi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渔业捕捞生产监测数据和渔业科学调查数据是开展渔业资源评估与制定管理策略的两类基础数据,其中生产监测数据伴随着渔业生产活动产生,是获得有关捕捞量和捕捞能力等信息的关键来源,其数据的真实性与准确性至关重要。本文根据2017年浙江省海洋捕捞抽样调查试点报告数据,通过计算机软件R和Python对其进行多角度优化分析,以原始数据中不同月份的目标物种产量作为计算机模拟的基础,分析不同样本渔船数量下优化指标的变化情况,并对模拟结果进行优化;以原始数据中不同地区的作业方式为分层抽样的基础,对各作业方式中的目标物种产量作为计算机模拟的依据,分析不同地区之间各样本渔船数量下优化指标的变化情况,并对模拟结果进行优化;选取不同作业方式中的目标物种,以目标物种的物种探测率作为计算机模拟的基础,分析不同样本渔船数量下优化指标的变化情况,并对模拟结果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1)基于浙江省海洋捕捞抽样调查所得数据,通过计算机软件R3.6.3统计软件对不同月份的目标物种产量进行计算,以原始数据中不同月份的目标物种产量作为计算机模拟的基础,计算结果显示:各物种的单船月捕捞产量及总产量估计值的REE和RB值随着监测渔船数量的增加而下降,其中在渔船数量少于110时REE值下降幅度较快,高于110时REE值下降幅度减缓并趋于平稳。同时分析每增加10艘监测渔船数量时REE值的减少量,其中,在渔船数量为70时,各研究目标估计值REE的减少量均小于5%,此时监测渔船总数量减少73.28%;当渔船数量为110时,REE值减少量均小于1%,渔船数量减少58.11%。且针对不同的优化调查研究目标,渔船数量优化结果存在较大差异。(2)以原始数据中不同地区的作业方式作为分层抽样的基础进行优化研究中,各地区中各物种的单船产量及总产量的REE均值均随着监测船数量的增加而下降,当监测船数量增加至一定数量后下降的幅度减缓。同时在监测船优化过程中出现目标物种产量及总产量的REE均值下降幅度较大现象。通过分析各目标物种的产量与总产量的REE均值与监测船数量的关系,将浙江省4个地区监测船数由240优化至145,此时监测船数减少了39.58%,且各目标物种的总产量REE均值上升均不超过10%。不同作业方式对REE值的影响不同,可以增加影响较大的作业方式渔船数保证监测数据准确,减少影响较小的作业方式渔船数降低监测成本。(3)基于浙江省海洋捕捞抽样调查所得数据,并以原始数据中不同作业方式作为分层抽样的基础,通过计算机软件Python对目标物种的物种探测率进行计算,分析不同样本渔船数量数量下物种探测率的REE与RB值的变化情况,最终优化结果为129艘,与原始监测船数对比,监测渔船数优化了50.76%。本文通过不同角度对2017年浙江省监测渔船数量进行优化,各角度优化结果均可以有效节约调查成本且兼顾数据质量。本研究方法可操作性强,可为其他省份或全国开展海洋捕捞抽样调查的研究提供参考,同时对改进海洋捕捞生产统计、掌握渔业资源动态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性腺发育是鱼类发育生物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面临着低龄化、性早熟、小型化等问题。因此,开展小黄鱼繁殖生物学、人工繁殖及增养殖技术等方面的研究成为当下非常重要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向。为进一步丰富小黄鱼人工养殖的实践技术,获得更加详细的小黄鱼性腺发育情况的基础数据。本研究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阐述:一是通过苏木精-伊红(HE)染液对小黄鱼不
学位
曼氏无针乌贼(Sepiella japonica)俗称墨鱼,曾是我国东海渔场的"四大海产"之一,上世纪70年代末,由于过量捕捞造成其资源的枯竭,无法形成稳定渔汛。近年来,虽采取了人工育苗和加大增殖放流力度等保护措施使得曼氏无针乌贼资源量有所恢复,但随着曼氏无针乌贼性腺发育提前以及资源小型化等问题的出现,使其生物学特征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这些问题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放流人工养殖乌贼对自然海域中乌贼的影响
学位
浙江中南部近海集众多的岛屿、河流、海湾于一体,成为大黄鱼(Collichthys lucidus)、小黄鱼(Larimichthys croceus)、带鱼(Trichiurus lepturus)等经济种的重要产卵场,是我国著名的“东海鱼仓”。本文根据2020年~2021年浙江近海27°00′-29°30′N,121°00′-123°00′E(0~80m等深线)范围的水平拖网资源调查数据,综合运
学位
舟山海域的渔业资源严重衰退,鱼类种类组成低龄化、低值化与小型化早已成为共识,恢复和重建舟山渔场渔业资源已成为了国家、地方政府及科学家关注的热点。为阐明舟山沿岸灰鳖洋海域鱼类群落变化规律及其特征,本文根据2016-2021年春秋季在灰鳖洋海域进行的10个航次渔业资源底拖网调查数据,运用相对重要性指数(IRI)、Jaccard相似性系数、资源密度估算、物种多样性指数等,阐明了调查海域鱼类群落的种类组成
学位
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生性好斗,自相残杀现象极其严重,导致其养殖产量极低,设置隐蔽物被认为是防止三疣梭子蟹自相残杀的有效方式。本研究将探究隐蔽物存在的条件下不同体质量三疣梭子蟹的隐蔽习性,三疣梭子蟹的交配行为以及隐蔽物对三疣梭子蟹混养品种(日本对虾(Penaeus japonicus))存活、生长的影响,丰富三疣梭子蟹行为生态学、繁殖生物学理论知识,为进一步
学位
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是东海海域一种重要的经济蟹类,同时也是东海重要的渔业捕捞品种之一。近年来,随着捕捞压力的不断增大和海洋环境的变化,三疣梭子蟹的产量出现了较大的波动,其资源也出现过度捕捞的迹象。为了保护三疣梭子蟹资源,维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政府相关部门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如不断加大增殖放流力度,延长三疣梭子蟹休渔期等。2017年农业农村部在浙北渔场正式
学位
微塑料作为一种新型环境污染物,广泛存在于海洋环境中。由于微塑料具有粒径小、透明度高和不易察觉等特点,易被海洋生物误食而进入食物网中,其对海洋环境和人类食品安全带来的威胁受到人们关注。此外,进入海洋环境的微塑料将不可避免地与溶解性有机质(DOM)产生相互作用,并影响微塑料在海水中的迁移、归趋及生物有效性。大型海藻是近岸海域DOM的重要来源,有关大型海藻DOM光降解过程及其与微塑料相互作用的研究鲜有报
学位
在高强度捕捞及环境变化压力影响下,大黄鱼等东海区传统重要经济种渔业资源出现明显衰退,带鱼、小黄鱼等低龄化和小型化趋势严重,东海区渔业资源结构发生了较大改变。龙头鱼(Harpadon nehereus)是东海及邻近海域重要优势种,在东、黄海食物网中处于较高的营养层次,根据近年来在东海区底拖网渔船的大面定点调查,渔获物中龙头鱼重量平均占比2.34%,在近海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地位。开展龙头鱼生物学和资源
学位
杀香鱼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lecoglossicida)是一种重要的鱼类致病菌,能造成大黄鱼等养殖鱼类的大量死亡。前期本实验室发现大黄鱼致病株XSDHY-P基因组中编码有3套Ⅵ型分泌系统(分别命名为T6SS-1、-2和-3),其中T6SS-2介导了菌间竞争,可促进菌株在养殖环境或宿主中定植。目前,P.plecoglossicida介导T6SS菌间杀伤的效应因子及其功能尚未阐明。已发
学位
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是我国重要的海水养殖经济鱼类,养殖产量自2014年以来一直处于我国海水养殖鱼类品种之首。随着现代高密度集约化养殖模式的发展,生产上先后爆发了多种大黄鱼养殖病害。其中,由杀香鱼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lecoglossicida)感染引起的大黄鱼内脏白点病,因发病率高、致死性强,已成为威胁大黄鱼养殖产业健康发展的主要细菌类病害。目前,生产上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