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煤飞灰结构演化与元素富集机制

来源 :中国矿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fu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运用现代微观微量测试技术,对不同煤种及其在不同类型电站锅炉中燃烧固体产物的显微岩石学、矿物学与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系统研究,建立了燃烧飞灰显微颗粒(结构)的分类方案,揭示出燃煤固体产物中物相与元素分布的差异性.运用煤岩学、矿物学、硅酸盐物理化学、燃烧学等多学科综合分析方法,从煤粉颗粒中矿物及伴生元素的分布赋存特征入手,研究了煤粉燃烧过程中无机组分的转化行为及有机组分燃烧特性及其产生的重要影响,提出了飞灰不同类型显微颗粒的形成机制与结构演化模式,并剖析了飞灰在锅炉受热面上的沉积特性与形成过程.通过分析飞灰表面发生的物理/化学吸附作用及其对超细颗粒的捕捉效应,初步探讨了微量元素在超细颗粒和铁质微珠中的富集机制,并提出控制燃煤超细颗粒物排放的新构想.
其他文献
岷江是长江上游主要的一级支流,是成都平原的母亲河。黑水县位于岷江上游支流黑水河流域,区内山高谷深,褶皱、断裂构造发育,地震活动强烈,地层复杂,冰碛、冰水堆积、冲积、洪积、崩
本文以南京河西某深大基坑为例,在处理承压水时采用止降结合的方法,并确定地连墙墙深超出降压井一定深度但没有进入下部相对隔水层,形成“悬挂式隔水帷幕”,结合各施工工况的监测
学位
本研究利用四川数字地震台网的宽频带数字地震台站、成都理工大学与法国地球物理研究所和巴黎高等师范学院等单位合作部署的宽频带流动地震台站的观测资料,采用被动源地震探测
地震解释人员的主要目标是从地震数据中提取越来越多的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解释地下构造、地层和岩性以及含油气特征.而提取和分析地震属性是获取所需信息的一条重要途径.因
期刊
该论文借用并改造了商业数据仓库的思想,将它应用于地学数据的管理中,希望将一个地区不同尺度、不同类型的地学数据集成在一个数据库中,建立一个地学数据仓库,实现地学数据共
化石能源大量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所带来的能源供给紧张、气候变暖、大气污染等,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严峻问题。在我国诸多能耗行业中,交通运输领域能耗占比很大。同时
本课题是根据新疆测井公司的生产实际需要而提出来的,对CSU数控测井系统进行升级改造,以改善现有的CSU测井系统的性能、延长其使用寿命.CSU-D数控测井系统的CPU与外围设备之
本文以东部凹陷下第三系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隐蔽油气藏形成的地质背景分析,从而对形成条件作详细论述.东部凹陷为"V"字型断陷,新生代的断裂可归纳为早期(ES)张性和晚期(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