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茶为生:一个土家族村落的生计方式研究

来源 :朱兴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beib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恩施市黄连溪村的茶叶生产作为切入点,通过文献整理、参与观察、访谈记录等民族学人类学研究方法,以文化适应理论对黄连溪村的茶业生计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黄连溪村有着悠久的茶叶生产历史以及独特的茶文化表达形式,从游耕生计、农耕生计直到以茶为支柱的茶业生计,茶业从边缘走向中心、从山地走到平地、从旱地走到稻田,茶叶生产随着主要生计方式的不同而不同。随着工业化思想的逐渐发展,黄连溪村茶业生计以现代科学技术为主导,呈现出机械加工、无性扦插、多元融合的趋势,茶业生计呈现出以商品性生产为主导,经营模式不成熟,茶农利益难以保障,茶业实质上失去了所谓的支柱性地位。文化适应机制导致黄连溪村发生了众多变化,诸如习俗、观念、社会组织等众多文化要素。当茶业生计被定位在最大化的获得了经济效益之后,茶业生计面临着失去传统文化支撑、风险因素层叠、资源利用方式单一、民族特色消失的现实困境。黄连溪村的茶业虽然已经与市场需求相结合,但片面追求农业现代化化、产品商业化、种植规模化和效益最大化的现实实践,仍然值得商榷。茶业生计和现代化进程、传统文化保持、经济增长以及民族产业特色之间的关系一直存在着众多的曲解需要澄清。本文认为只有生态的安全才会生计的安全,生态环境是生计的可靠保障;合理的生计方式的原则不是效益最大化的陈旧逻辑,而是生计体系中各种要素的耦合运行。所以,“茶业生产”虽然是“产业”,是一项生产活动,但这一“产业”上升到“生计”之后,事实上也就牵连到了“生计体系”的层面,这个体系包括生境体系、地方性知识体系、生态体系、市场交易体系、技术体系、制度体系、认知体系、信仰体系、习俗体系等。
其他文献
村民自治既是我国一项政治制度,也是一项法律制度,是新时代“三治结合”乡村治理体系的基础组成部分,与法治和德治一同构成“一体两翼”的关系。“三治结合”乡村治理体系能够顺利运行的关键在于村民自治的现代化转型。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地区有着自己独特的内生型治理资源,在村民自治的现代化转型过程中,这些内生型治理资源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选取湘西州少数民族村落为调查对象,主要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对
学位
自20世纪起,社区矫正盛行于西方国家,被联合国预防与控制犯罪组织予以充分的肯定与倡导,从而逐步革变为一种以社区为基础的矫正罪犯的成熟制度。民族自治地方社区矫正的本质是社区矫正的本土化,社区矫正受民族自治地区文化、习惯、环境等等因素的影响,不考虑民族性和民族区域性一味推行社区矫正,就会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况,难以取得成效。本文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阐述民族自治地方社区矫正的概念、特征、价值取向和意
学位
报纸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个民族之间相互依存、休戚与共,共同推动着中华民族的文明与进步。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有其鲜明的民族特性,民族地区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与否,不仅影响着社会和谐,而且关系到民族团结与国家安定。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存在自然环境恶劣、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社会保障相关立法滞后、社会保障整体水平偏低、管理不规范等问题。为了更好贯彻全面依法治国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进一步落实少数民族地区的社
学位
梁氏苗画是湘西苗画的代表,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梁氏苗画题材丰富,技艺精巧,具有重要的精神价值和经济价值。梁氏苗画的发展是湘西苗画发展的缩影,从梁氏苗画可以看到湘西苗画传承和传播中存在的问题。在传承中,湘西苗画存在传承和创新边界模糊的问题,湘西苗画传承人群体量较小、传承中具有个体性、等级性和特殊性,相关人员对湘西苗画空间认识模糊、保护不够,外力介入较多也造成湘西苗画传承的阻力。同时在湘西苗画发
学位
婚礼仪式作为人生重要的过渡礼仪,能让参加仪式的人拥有身份认同,男女主角在婚礼中与过去的角色分离加入到新的环境中,迅速完成角色转换。在土家族婚姻文化中,土家族女性通过“哭嫁”这个仪式作为女性青春期和结婚之间的阙限中期,她们在“哭嫁”这个通过仪式以后,才真正进入到全新的人生阶段。“哭嫁”作为婚礼仪式的一部分,是对土家族社会生活形态的直观反映,也为新娘情感表达和情绪宣泄提供了通道,更是土家族女性群体仪式
学位
“巴岱”(bax deib)做为古代苗族祭祀、习俗和其余社会仪式的专业执仪者,不仅是苗族主流文化的传承者,也是湘西苗族传统文化中最重要、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方面之一,其所传承、主导、影响的苗族文化被称为巴岱文化。巴岱文化产生于苗族人民对生产生活的表达和精神世界的实践,是湘西苗族民间信仰的象征。以巴岱为载体,拥有多种表达方式的“巴岱文化”是湘西苗族信仰的重要构成部分,属于精神文化信仰范畴。虽然巴岱文
学位
贵阳市高坡苗乡的竹编制品,自“改土归流”以来,逐渐发展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特色产品,对于当地老百姓的生产和生活有着特殊的意义。以竹编制品为基础的竹编产业,不仅满足了当地对竹编制品的需求,同时也为高坡苗族的百姓带来了实际的收益,还兼收生态维护的效益。本文从生态民族学的角度出发,以高坡乡云顶村为主要田野点,并参考周边平寨村、摆龙村等村寨,运用文献分析和田野调查的方法,以生态民族学作为理论基础,对高坡苗族
学位
龙山县内溪乡民间吹打乐是湘西土家族民间器乐艺术最有代表性的一种形式。内溪乡独特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使这种民间音乐艺术得以延续和传承。目前,内溪乡的14个行政村有9支吹打乐队,100余名乐手,使吹打乐成了龙山县一张亮丽的文化名片。本文立足于文化人类学的视角,通过长期的田野调查,介绍了内溪乡的自然和人文环境;解释了内溪乡民间吹打乐的乐队编制和乐器形制、班堂组织和流派、演奏技法等文化符号;分析了其在仪
学位
芭排是苗语,也被称为“道排”,是苗族的一种传统民俗织锦工艺品。在苗语中“芭排”即“花铺盖”,汉语俗称“牛肚被面”,以断色挖花工艺、色彩绚丽和图纹井然生动而闻名,所以被视为丹青镇最具代表性的民俗工艺品之一。随着“遗产化”浪潮一波又一波的袭来,湘西苗锦芭排的生存语境从相对封闭的语境向开放性的现代语境转变,面对这一变化湘西苗锦芭排该如何立足其中,从而实现更好的传承发展,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本文在查阅大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