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带来了福祉供给能力的空间不均衡,如何以需求来均衡调控福祉供给,这是进入新时代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应有之义。本论文以鄱阳湖区居民福祉供给能力测度、区域差异分析和空间均衡调控为研究重点,综合运用基尼系数、泰尔系数等研究方法,定量分析了 2007—2017年鄱阳湖区居民福祉供给能力的空间差异动态演变特征以及各供给主体福祉供给能力的空间差异,并基于居民福祉需求对鄱阳湖区各区县福祉供给能力进行了空间均衡调控模式研究。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2007—2017年,鄱阳湖区的居民福祉供给能力得到了快速提高,居民福祉水平明显改善。鄱阳湖区福祉供给结构进一步优化,但鄱阳湖区整体在文化、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供给能力相对较低。滨湖区的财政、医疗卫生、基础教育、文化供给服务以及社会保障服务能力提升相对较快,供给能力高于环湖外围区。环湖外围区的基础设施服务能力、生态环境保护服务供给能力高于滨湖区。(2)2007—2017年,在政府、企业、家庭三个福祉供给主体中,政府是鄱阳湖区居民福祉总供给中最重要的主体,其对居民福祉供给能力的不断提高是鄱阳湖区居民福祉总供给不断提升的最主要来源。鄱阳湖区各区县之间企业与家庭的福祉供给能力差距整体上都呈缩小态势,而政府的福祉供给能力差距呈快速扩大态势,政府供给能力的空间不平衡是导致鄱阳湖区总体福祉供给能力差距的主要原因。滨湖区和环湖外围区居民福祉供给能力存在空间不平衡,滨湖区的居民福祉供给能力提升明显快于环湖外围区,福祉供给结构更为优化。(3)2007—2017年,鄱阳湖区福祉供给能力指数的泰尔系数和基尼系数整体呈增长态势,说明鄱阳湖区各区县之间的福祉供给能力差距逐渐扩大。鄱阳湖区居民福祉供给能力的空间差距主要在于滨湖区和环湖外围区的内部差距,滨湖区的福祉供给能力差距较大,环湖外围区的福祉供给能力差距较小。环湖外围区的福祉供给能力差距主要体现在各大流域间的差距,修河、长江流域各区县之间的福祉供给能力差距较小,其余流域内部各区县之间的居民福祉供给能力差距较大。(4)根据主观需求指数与客观需求指数综合计算发现,鄱阳湖区居民福祉需求指数的区县差异较大,都昌县、鄱阳县、余干县等区县的福祉需求较高,存在较大的福祉供给缺口;而德安县、永修县、东乡区等区县的福祉需求较低。鄱阳湖区居民福祉“供给—需求”关系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异,说明该区域存在着发展不平衡和不充分的特征。滨湖区福祉“供—需”的差距比环湖外围区更大,福祉供给盈余和福祉供给缺口较大的区县主要分布在滨湖区。鄱阳湖区的福祉供给与福祉需求存在较为明显的空间失配现象,应用基于需求侧的比例分摊法提出了鄱阳湖区居民福祉供给能力空间均衡调控方案。通过降低福祉供给盈余区县的福祉供给,提高福祉需求缺口区县的福祉供给,—定程度上缓解了鄱阳湖区居民福祉供需失衡问题,整体上实现了供需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