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济全球化带动了旅游业的全球发展。红色旅游是旅游业发展浪潮中新兴的一种主题文化旅游产业。江西,作为红色中国的摇篮,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可圈可点,拥有十分丰富的红色资源。这里有被称作人民军队摇篮的南昌,有被称作中国革命摇篮的井冈山,还有被称作共和国摇篮的瑞金。近年来,随着中国与世界的接轨,江西也因其独特丰富的红色资源受到了世界的关注。越来越多的外国人选择来江西旅游。作为外国游客了解江西人文和历史的主要方式,红色旅游译文还有待提高。生态翻译学,是一门在中国大地上新兴的翻译理论,2001年由国内学者胡庚申教授在香港浸会大学的首期翻译讲座中首次提出。他将生态学术语和法则引入翻译学,尝试把"生态"和"翻译"相结合,是一种从生态学视角对翻译进行研究的范式。该理论强调翻译过程中的适应性选择与选择性适应,指出译者只有对原文的生态环境进行选择性适应之后才能对译文做出适应性选择。同时还主张在翻译过程中的多维转化,主要体现在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的转化上。该翻译理论具有跨学科交叉研究性质,对翻译实践,特别是应用型翻译实践,具有强大指导功能。在此,笔者拟以江西省红色景区的翻译为例,以生态翻译学为理论基础,尝试分析生态翻译学对红色旅游翻译的指导作用。本文首先介绍了红色旅游景点英译的研究背景及其研究意义,提出相关研究问题和研究方法,并梳理了论文大纲。其次,本文分别对红色旅游研究、旅游翻译研究和红色旅游翻译研究,及生态翻译学研究进行综述,了解相关研究在国内外的发展状况。再次,本文对指导理论——生态翻译学进行介绍,重点从生态整体主义、东方生态智慧、"适应、选择"理论这三个方面介绍了生态翻译学的理论基础,并从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这三个方面介绍了三维转换的理据。第四,本文以江西省红色旅游翻译为例,分别从语言维、文化维及生态维三个方面对当前旅游翻译中的失误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原因。第五章具体分析了生态翻译学在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这三个方面的指导作用,从而得出结论:为提高红色旅游文本的翻译质量,在语言维适应选择的转换过程中,译者可以针对性地使用一些生态翻译学的翻译技巧,除此之外,译者还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并端正翻译态度;在文化维的适应选择转换中,译者需偏重原语文化,并对会产生文化空缺的地方进行"补译";在交际维的适应选择转化中,除了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需要"掏空"原语信息,避免在语言、文化等方面受原语影响之外,还可以以政府"干涉"的方式来建立一些红色旅游翻译数据库和监管部门,规范并提高红色旅游翻译质量,此外,在新时期新媒体环境下,译者还需要对市场生态做出选择和适应,才能保证红色旅游文本翻译的生命力。最后,在结论部分,重点梳理了研究发现和研究不足,并对今后的相关研究提出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