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米粉风味物质分析及优良菌株的筛选和应用

来源 :江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btl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米粉是中国的一种传统食品,在中国西南乃至东南亚地区十分受欢迎,在中国桂林更是被当作日常主食的一种。发酵是发酵米粉制作中十分重要的步骤,目的是改善大米加工性质,降低面团粘性,增加米粉爽滑筋道的口感,同时赋予产品独特的风味。然而,目前米粉发酵多采用自然发酵,发酵过程中容易受杂菌污染,产生异味,在增加清洗成本的同时,也带来了食品安全风险。目前关于发酵米粉的研究有限,尤其是其风味形成机制还鲜有报道。因此,深入研究米粉发酵风味的形成机制,可以为强化发酵中优良菌株的筛选提供理论指导,为发酵米粉工业化生产的优化提供参考。本论文以一款典型的传统发酵米粉为研究对象,旨在通过系统的风味分析和微生物分析,找到与关键风味物质相关的微生物,并以此为指导进行相关菌株的筛选和应用,以期建立更优越的米粉强化发酵工艺。论文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首先,实验分析筛选出了桂林样品中的关键风味物质。HPLC-MS和GC-MS结果显示,醇类和酸类是主要的风味物质,发酵过程中醇类(尤其是乙醇)的含量先上升、后下降,酸类则呈逐渐积累的趋势,其中,乙醇、异戊醇、乙偶姻、乙酸和2-苯乙醇的风味强度都达到了2,是关键的风味物质。此外,样品中检测到了7种生物胺,其中腐胺、酪胺和组胺的含量最高,这三种生物胺虽然未对风味造成明显影响,却增加了食品安全风险。其次,实验明晰了微生物在关键风味物质合成中的分工。扩增子测序结果显示,发酵系统中的微生物主要为乳酸菌,优势菌种包括魏斯氏菌、乳球菌、戊糖片球菌、明串珠菌、乳杆菌、醋酸杆菌和曲霉菌等。同时,实验根据关键风味物质和优势菌种发酵过程中的动态变化,从统计学层面分析了微生物组成与风味的相关性;再结合宏基因组功能注释结果发现,乳杆菌属、醋酸杆菌属和乳球菌属在关键风味物质的生成中发挥了主要作用,其中乳杆菌属的应用潜力最大,展现出了乙醇、乙酸、异戊醇及2-苯乙醇等多种关键风味物质的合成潜能。最后,实验筛选得到了在米粉风味发酵中具有应用潜能的发酵乳杆菌,并建立了相关发酵工艺。实验首先从桂林发酵米粉样品中分离得到了4种不同的乳杆菌,分别为短乳杆菌、干酪乳杆菌、植物乳杆菌和发酵乳杆菌。将这4株菌应用于米粉的强化发酵,并从风味、有害微生物、质构等多方面评价比较强化发酵的效果,针对筛选所得的最优菌株建立强化发酵工艺。结果显示,植物乳杆菌强化发酵和发酵乳杆菌强化发酵所得样品的风味喜好度显著高于自然发酵的样品,其原因在于强化发酵样品中的1-辛烯-3-醇等物质,赋予了强化发酵样品额外的鲜味;同时,强化发酵样品酸味的主要来源为乙酸,相比于自然发酵的3-甲基丁酸,其酸味更为愉悦;并且,强化发酵样品的风味也更为稳定。两株乳杆菌中,又以植物乳杆菌发酵的样品风味评分最高,上述关键风味物质构成了其风味的主体;而发酵乳杆菌在具有良好发酵风味的同时,其优越的乙酸生成能力使其能够有效抑制发酵过程中霉菌的生长。因此,实验针对发酵乳杆菌的强化发酵工艺进行了进一步优化,得到工艺如下:采取固态发酵(粉状)形式,菌液接种量1.0%(v/w),于30℃,发酵3 d,通过添加0.20%(w/w)碳酸钠可有效去除发酵带来的酸味,从而简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通过该工艺制得的米粉在蒸煮、口感及风味等方面都显著(p<0.05)优于自然发酵及未经发酵的样品。
其他文献
微生物油脂可以代替动物和植物油脂为生产生物柴油提供廉价原料,但培养产油微生物的高碳源成本和低油脂产量等问题限制其发展。尽管使用木质纤维素原料代替常见的淀粉质碳源能降低培养成本,但原料水解糖液中复杂的混合糖和发酵抑制物常常影响微生物的生长和油脂积累。本论文基于实验室保藏的产油酵母Trichosporon dermatis ZZ-46,开展其诱变育种、共发酵葡萄糖/木糖及利用木质纤维素水解混合糖液产微
现如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存在大量的高维数据,如何从高维数据中快速获取有辨别性的信息,成为目前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这一课题的常用方法是使用降维技术。现有降维算法通过理论和实践的不断创新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不足。1、实际样本中噪声分布不均匀,样本自身差异性往往被忽略;2、样本数据维度和特征维度的结构捕捉往往不完整;3、捕捉邻域关系的图矩阵往往由于噪声影响不够准确。针对以上不足,论文提出了三种新的
目的:本研究主要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s,Lnc RNA)DLGAP1-AS2在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中的表达及功能,并初步探索其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PCR(Real 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reverse transcription PCR,qRT-PCR)检测DLGAP
目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所带来的问题已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加重社会的经济及医疗负担。尽管开展肺康复能够有效降低疾病所带来的影响,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仍面临着交通、距离、康复专业人才缺乏等诸多问题。肺康复项目的参与率与坚持率尚未达到理想状态。通过远程进行COPD患者肺康复干预可以解决上述问题,促进患者参与和坚持肺康
终止子是一个特殊的发夹结构,3’末端紧随着一串多聚U序列,其主要功能终止基因转录。另外,有个别研究显示终止子在转录后阶段也有一定的作用。然而,目前对终止子在这两方面的具体调控程度尚没有具体研究,序列组成和二级结构对其功能的具体影响还不明确,并且终止子对转录和翻译两个层次的调控幅度也缺乏量化比较分析。针对以上问题,本论文通过建立终止子的全面表征策略,以及将高通量的DNA和RNA测序结合流式分选技术,
随着半导体制备工艺技术的提升,具有集成化和轻量化的微纳可调器件逐渐进入科研工作者的视野并受到广泛关注,例如应用于光学成像、调控光波传输性能的超构表面,制备工艺较为简单的多层膜系器件等。然而,受限于自然界材料的种类和结构复杂度,能够实际应用的各种功能调制器依旧相当匮乏,因此,研制适配于更多场景,实现更多功能的灵活可调器件是当前非常重要的任务。本文在金属/介质多层结构的基础上,以理论仿真与实验测试相对
随着目前对高分辨成像的要求日益提高,天文观测、生物显微、人眼成像、大气通信等领域对自适应光学技术的需求增大。基于传统压电变形镜的自适应光学系统复杂、光能利用率低、需要高压驱动、成本高,这些缺点限制了其在民用领域的发展。近年来,人们对无波前探测自适应光学技术进行了大量研究,无波前探测自适应光学技术不需要波前探测器,系统结构紧凑,且能量利用率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它仅用算法替代了波前探测,降低了系
目的: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是一个多因素导致的性神经退行性疾病,是中老年人不可逆性失明的重要原因,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而早期防治更是其中的关键和难点。流行病学研究表明,饮食与代谢可能是与AMD的发生有关。近年来有报道称高热量饮食可能通过肠道菌群作用促进小鼠发生AMD样改变。但目前这些研究都局限于无黄斑结构的啮齿类动物,缺乏
随着经济全球化愈演愈烈,市场经济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在激烈的市场活动中,企业面临的经营压力和风险与日俱增。为规避金融危机带来的风险,企业应积极寻找符合自身发展的战略部署,审时度势,加大产业结构的改革和升级,着重注意财务会计方面的管理工作,探寻与企业会计管理相匹配的价值链管理理念,尽可能建立高效益、高效率的会计管理系统,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因此,本文围绕价值链理论的相关内容展开研究,分析新
伴随人类活动,抗生素大量进入环境,促进了环境中抗生素抗性基因(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ARGs)的发展。污水处理厂是ARGs重要的“汇”与“源”,剩余污泥中常检测到高达1012 copies/g的ARGs,若直接排放势必对环境造成巨大的生态压力。因此,必须加强剩余污泥处理处置过程中对ARGs的控制。厌氧消化(anaerobic digestion,AD)是国际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