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思想现象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来源 :武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198809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对思想政治教育学一种学术观点:“思想现象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对象”展开分析。这是应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现状的理论诉求,本文的篇章结构体现了这一特点: 第一,分析目前学界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对象的几种观点:以“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的目的是什么?”、“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的方法是什么?”、“思想政治教育学对被教育者主体性的认识是什么?”三个问题,构建分析框架。具体分析了八种观点:“两个规律论”,“发展论”;“思想关系说”,“思想转换规律说”;“社会思潮说”,“政治心理说”;“校风说”,“观念创新说”。 第二,分析思想现象说提出的背景:实践背景和理论背景。思想现象学的实践背景包括:改革开放的思想现象;自以为是的思想现象;思想现象的调查实践活动;思想现象的互动。 对于思想现象的理论背景,本论文从四个方面展开分析:思想现象说的中国文化底蕴——自视甚卑、有人无己、凝聚人心。思想现象说受西方文化的启示——对宏大叙事体系的解构诉求。思想现象说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坚持唯物辨证的研究方法。思想现象说和思政学界其他观点的互动——在学术争鸣中,思想现象说寻找立身之地。 第三,分析思想现象说的理论分野。思想现象说自李鸿义、霍绍周、谢圣明三位学者于1987年著文《亟待建立一门思想现象学》,正式提出思想现象的概念始,进行了艰苦的理论探索。 本文按理论诉求把这种探索归为两种思路:其一,从思政工作的视角展开;其代表作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思想现象学》。其二,从构建某种学术体系的视角来展开;其代表作是《再论建立思想现象学——评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本文认为,所以出现这种理论分野的根源:即在于思想现象说的开篇之作《亟待建立一门思想现象学》文中对思想现象的理解的双重性:一是从“处处留心皆学问”意义上理解的“思想的闪光”;一是从“有指导意义上”提出的“闪光的思想”。前者着重从现象的视角理解思想;后者着重从本质的视角理解思想。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本文进一步分析认为:《函待建立一门思想现象学》中出现这种对思想现象概念的矛盾理解,根本原因就在于著文者仍在沿用本质和现象的概念来理解思想;未把握“思想现象的根本就是思想现象本身”这个命题。本文从马克思对唯物辩证法的经典论述出发,阐述了对这个命题:“思想现象的根本就是思想现象本身”的理解。并对思想现象说做出界定:是一种在个体层面上从需求出发进行分析的研究方法。 本文最后,将思想现象说的理论底蕴理解为:培养公民,走向宪政。
其他文献
构建和谐社会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国有企业作为国家的经济支柱和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肩负着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物质基础的重要使命。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国有企业
保定地处“京畿腹地”,是我国北方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而教育事业的发达是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显著特点之一。在这里诞生了中国第一所高等农业学堂(直隶农业学堂)、第一所法政专
养老保障制度在客观上维系着国家的长治久安,是最基本的民生问题,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具有重大的影响。我国现在处于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人口老龄化使年轻人赡养老年人的负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转型,伴随而来的社会生活结构也在发生重大变化。以往以单位为主要生产、生活组织的“单位人”逐渐向“社会人”转变,原本属于单位的
物联网作为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重点方向,已成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扶持对象,推进物联网产业联盟向高级阶段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网络结构这一中观视角出发,识别
腹腔注射豚鼠气单胞菌灭活疫苗可以提高吞噬细胞和血清溶菌酶的活性.强化免疫后72h,腹腔吞噬细胞活性和血清溶菌酶活性最高,吞噬率为3983%,吞噬指数为1872,而对照组的吞噬率为2670%,吞噬指数为
美国华裔男性不仅失去了性别优势,还同时面临着种族和文化的问题,族裔、文化、性别成为美国华裔男性主体构建中不可回避的因素,三者相互纠结,反照出其文化身份割裂的痛苦。对
土壤中重金属和抗生素的复合污染能够比单一污染产生更强的生态毒性和更高的抗性基因丰度,因此对人类健康造成巨大威胁。吸附是控制土壤污染物流动性和生物有效性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土壤不同组分是影响污染物吸附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生物炭作为一种有潜力的土壤修复材料,能够与土壤中不同组分发生相互作用,进而影响生物炭的吸附能力。因此,研究生物炭的吸附能力对于评价复合污染物在土壤中的环境行为和生态效应具有重要意义。本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原理为指导,结合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优良传统和丰富经验,力图对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这一崭新课题,进行富有时代性地初步探讨。 全文共分四个
本文首先介绍了虚拟现实技术的概念、发展历程及其具有的沉浸感、交互性、构想性的特点,接着分析了实现虚拟现实的基本原理,之后从医学教育、辅助治疗、康复三个方面阐述了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