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育课程在线学习的问题研究 ——以H省高师生为例

来源 :哈尔滨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qinghua52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教育课程是提高教师素质的关键,其重要性日益凸显。因此,教育部颁布了《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教师[2011]6号),并特别制定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教育信息化作为这一标准制定的背景,使之广泛利用信息技术、开发信息资源,促进教育现代化的过程。目前,在线课程学习是这一背景的标志,并已经从最初作为课程的补充形式,发展为现在的有机组织部分。特别疫情时期为全面在线课程提供了一个实践的场域,即使是在当前的后疫情时期,一些课程仍保留了在线的形式。教师教育课程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其在线学习效果值得深思。本研究结合《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以教师教育课程为研究对象,从非正式学习理论、认知建构学习理论、以及情景认知学习理论出发,采用文献分析、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的研究方法,以H省高师生为例,对教师教育在线课程的学习情况进行审视。在全面了解基本现状的基础上,发现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知识学习缺乏系统性、与专业实践结合度低、学习过程互动不到位、学习情景构建的硬件支持不力以及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不强五个方面。尽管造成问题的原因有很多,但通过研究发现,关键性原因集中表现在:课程设计碎片化导致知识的系统性不足,课程缺乏有效分类导致与专业实践结合度低,师生互动存在模式的固化,教育信息化建设经费投入低、设备不足,思维定势导致学习自主性不强等层面上。为提高教师教育在线课程的学习质量,必须通过上述原因来破解相关问题。鉴于此,为实现更好的学习效果,教师教育在线课程可以采用“系统化设计,丰富课程内容”“科学分类,提高与实践的结合度”“防止固化,创造灵活的互动形式”“增加投入,构建学习情景的硬件支撑”及“打破定势,激发学生学习自主性”等策略予以改进。综上所述,《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的出台和教育信息化为教师教育在线课程提供了学习的依据和可能,本研究在对现状的描述的基础上,深入挖掘了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其目的在于探讨完善教师教育在线课程学习的路径,以争取更高质量的学习效果。
其他文献
十九大以来,中国的改革开放进程不断加快,金融领域的改革亦得到不断推进深化。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我国金融业增加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已达8%左右,已超过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的占比水平。实体企业利润近几年增长停滞,甚至出现负增长,制造业上市公司在金融市场进行金融投资的规模不断扩大。实体经济金融化的问题在我国日益凸显,经济“脱实向虚”的现象愈发严重,而一个国家强大的综合国力需要建立在实体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础之上
美丽乡村建设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针对美丽乡村建设指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强调要为农民建设生态宜居、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近年来,随着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我国更加重视美丽乡村建设,相关政策的提出都是以改善乡村的生态环境、优化乡村的产业结构、实现村民生活富裕为目的的。这也为中国乡村建设指明了发展方向,同时,也对上海加快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和乡村发展不充分的问题提出了新要求
本文以湖南桑植民歌为研究对象,从音乐本体的视角对桑植民歌中《四季花儿开》、《马桑树儿搭灯台》两首作品进行音乐本体分析。2006年桑植民歌正式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一批国家级非遗”,而桑植民歌基本上囊括了所有中国传统民歌的歌曲种类,所以桑植民歌不仅是桑植人的口述历史也是中国传统民歌演变的“活化石”。文章欲通过桑植民歌的人文背景、地域特征、音乐特征及其演唱去厘清桑植民歌的历史与现状,另一方面去思考在这片文
石油和煤炭作为我国主要的生产和消费能源。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的消耗日趋增多,严重影响我国环境。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恶化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能源全生命周期中各阶段,由于产业结构、工艺水平、用水环节等特点不同,因而用水和污染物排放状况也千差万别,因此有必要开展研究,定量评估我国能源在全生命周期中各阶段的用水量及污染物排放情况。黑龙江省作为我国主要的能源生产基地之一,同时也是能源消
随着“互联网+”战略的推行,互联网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使得我国教育产业也迎来了升级与创新。近些年,随着在线教育的发展逐渐成熟以及巨大市场利益的驱使,产生了一系列在线器乐陪练软件。风靡的在线陪练软件,吸引了无数社会资本布局其中。在线陪练软件的诞生,使得练习不再受时间、地域和空间的限制,一方面使得练习过程变得方便、快捷,另一些方面也随之引出了一系列值得思考的问题。从在线教育发展的趋势来看,未来在线陪练软
华金·罗德里戈(Joaquin Rodrigo)作为西班牙代表性的民族作曲家,始终坚持为豁达和洋溢着生命哲理的心声而创作。因此,“心灵作曲家”、“感性创作思维”是最常加注在他身上的形容词,但这都不足以体现他真正的音乐价值。在本文中,笔者以“音乐修辞”为分析视角,将他的两部吉他独奏协奏曲作为研究对象,来说明他为贴近内心声音所做出的修辞行为、具体的实践过程及其背后所隐喻的音乐内容。整篇论文的正文共分为
徐梵澄先生是出入中、西、印三大文明的学者,其在比勘、会通三大哲学传统时,提炼出以“精神哲学”来诠释儒学的独特路径。这一会通便体现在其以“神圣之爱”对古典儒学新估和以“知觉性”对陆王心学重温的“精神哲学”诠释实践之中。面对现代性的冲击,徐氏与学界主流迥异,并非借助西方资源来诠释儒学,而是选择了在气质上与中国哲学更为接近的“吠檀多哲学”来重新诠释儒学。徐氏的这一诠释凸显出儒学的“精神性”和“神圣性”维
詹姆斯·恩索尔(James Ensor,1860-1949)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比利时最具代表性的画家。他的绘画对当时的表现主义和象征主义运动起到了很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促进了比利时二十世纪出现的超现实主义流派的发展。恩索尔的作品脱离了当时的主流文化,以奇异荒诞,讽刺而幽默的创作成为艺术史上无法被忽略的独立存在。他的绘画为超现实主义开辟了道路,超现实主义画家称恩索尔为超现实主义的先行者,并被认
受到自然资源、科技水平等条件约束,燃煤火电仍是我国电力生产的主要结构。虽然近年来可再生能源发电获得了飞速发展,但火电发电所占的比重还是很大,甚至消费比重呈现增长的势头。随着“十三五”规划纲要供给侧改革并满足生态环境需要战略方针的提出,生态环境保护成了重污染行业的一道不容忽视的政策指令,协调环境保护与发展重污染行业之间的矛盾则是当务之急。作为环境污染大户的电力企业在环境保护方面虽然已经贡献良多但在生
20世纪80年代之后,德里达的思想发生了文化伦理转向,但其诗学中对于“不可能性的激情”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文章以“他者”概念为核心切入点,将德里达的“他者”放置在法国当代哲学背景中去考察,把握“他者”概念的脉络。然后选取与“他者”相关的哀悼、日期、弥赛亚等主题来对这种“不可能性”进行论述。德里达通过对保罗·德曼的哀悼,让他者通过“我”言说,通过“我”在场,以哀悼来表达对朋友的忠诚;通过对策兰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