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夏冬季节对血管内皮活性物质的影响探讨“心应夏”生物学基础

来源 :北京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zil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被喻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对全身的机能活动发挥主宰与协调作用,象征其在五脏系统中至高无上的地位,所以“心应夏”理论在“五脏应时”理论中同样具有重要地位。依据“五脏应时”理论,“心应夏”是指心的生理功能与夏季时令之间存在特异的同步性共振变化规律。但心是如何在季节变化中应时的做出反应,从而维持其自身稳定的状态,其内部存在怎样的生物学基础及作用途径,与冬季相比夏季心血管功能有何变化,这些都是“心应夏”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因此本研究从心的主要生理功能—心主血脉相关的血管内皮活性物质入手,通过观察夏冬季节血管内皮活性物质的季节变化,阐释“心应夏”的生物学基础。1目的通过理论探讨和实验研究,阐释“心应夏”的理论内涵及其生物学基础。2方法2.1理论探讨从中医对生命的认识方式、心的生理功能、生理特性以及心在夏季对其他四脏的影响出发,配合相关流行病学的资料分析,探讨中医“心应夏”理论的内涵。2.2实验研究2.2.1实验动物健康SD大鼠,雄性,24只,体重200g左右,分两批于夏至日(2021年6月21日)和冬至日(2021年12月21日)前8周购入。随机分为正常组和慢性心衰模型组(行腹主动脉缩窄术),每组各6只。夏季与冬季两个季节分批饲养,每个季节各安排两组,两个季节共4组,合计24只。饲养条件:所有大鼠饲养环境相同,自然光照,夏季室温(25±2)℃,冬季室温(17±2)℃。自由摄取食水,普通大鼠维持饲料喂养。2.2.2检测方法大鼠心功能,采用超声心动检测;血清、腹主动脉和股动脉检测ET-1、AngⅡ、PGI2、TNF-α、IL-1、IL-6、t-PA、VEGF含量,采用ELISA法;血清、腹主动脉、股动脉检测NO含量,采用硝酸还原酶法。2.2.3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展开分析,以均数±标准差(x±s)形式表示。两组数据间比较选择两独立样本t检验(若不服从正态分布或方差不齐则改用非参数检验中的Wilcoxon秩和检验),同组间多样本数据比较选择单因素方差分析法(若不服从正态分布或方差不齐则改用非参数检验中的Kruskal-Wallis H检验)。以P<0.01为差异极其显著,P<0.05为差异显著,P>0.05为无显著性差异。3结果3.1理论研究结果“心应夏”理论产生于中医在认识人体生命的过程中,人以五脏为中心,与自然相统一,由此构成天人合一的内外统一体。在这个内外联系的过程中,五脏与四时相收受。“心应夏”是指心在夏季以阳气为用,其生理功能及自身特性与夏季的阴阳消长变化相通应,在主动的改造与适应自然变化的过程中维持着自身及他脏的正常活动,由此实现机体内外同步变化的效果。3.2实验研究结果3.2.1冬夏季节变化对心功能、心脏结构及心肺重量指数的影响3.2.1.1生理情况下心功能、心脏结构及心肺重量指数的冬夏变化(1)EF、FS、LVAWd、LVAWs、LVIDd、LVPWd、LVPWs、左心体比、心体比、肺体比的冬夏变化趋势均为:夏季组<冬季组。(2)LVIDs值的冬夏变化趋势为:冬季组<夏季组。3.2.1.2慢性心衰情况下心功能、心脏结构及心肺重量指数的冬夏变化(1)EF、FS、LVIDs值的冬夏变化趋势均为:冬季组<夏季组。(2)LVAWd、LVAWs、LVIDd、LVPWd、LVPWs、左心体比、心体比、肺体比的冬夏变化趋势均为:夏季组<冬季组。3.2.1.3正常组与慢性心衰组心功能、心脏结构及心肺重量指数在冬夏两季的比较(1)EF、FS值在冬夏两季的比较结果均为:心衰组<正常组。(2)LVAWd、LVAWs、LVIDd、LVIDs、LVPWd、LVPWs、左心体比、心体比、肺体比在冬夏两季的比较结果均为:正常组<心衰组。3.2.2冬夏季节变化对血管及血中舒缩因子(ET-1、NO、AngⅡ、PGI2)的影响3.2.2.1生理情况下血管及血中ET-1、NO、AngⅡ、PGI2含量的冬夏变化(1)血管及血中ET-1、AngⅡ、PGI2含量的冬夏变化趋势相反:血清中ET-1、AngⅡ、PGI2含量及ET-1/NO、AngⅡ/PGI2比值的冬夏变化趋势均为冬季组<夏季组,而腹主动脉与股动脉中ET-1、AngⅡ、PGI2含量的冬夏变化趋势均为夏季组<冬季组。(2)血清与股动脉中NO含量的冬夏变化趋势均为:夏季组<冬季组,腹主动脉中NO含量在冬夏季节无明显变化。3.2.2.2慢性心衰情况下血管及血中ET-1、NO、AngⅡ、PGI2含量的冬夏变化(1)血管及血中ET-1、AngⅡ、PGI2含量的冬夏变化趋势相反:血清中ET-1、AngⅡ、PGI2含量及ET-1/NO比值的冬夏变化趋势均为冬季组<夏季组,而腹主动脉与股动脉中ET-1、AngⅡ、PGI2含量的冬夏变化趋势均为夏季组<冬季组。(2)血清与腹主动脉中NO含量的冬夏变化趋势均为:夏季组<冬季组,股动脉中NO含量在冬夏季节无明显变化。3.2.2.3正常组与慢性心衰组血管及血中ET-1、NO、AngⅡ、PGI2含量在冬夏两季的比较(1)血管及血中ET-1、AngⅡ、PGI2含量在冬夏两季的比较结果均为:正常组<心衰组。(2)血管及血中NO含量在冬夏两季的比较:夏季血清中NO含量表现为正常组<心衰组,腹主动脉与股动脉中NO含量无明显变化;冬季血管及血中NO含量均无明显变化。3.2.3冬夏季节变化对血管及血中炎性因子(TNF-α、IL-1、IL-6)的影响3.2.3.1生理情况下血管及血中TNF-α、IL-1、IL-6含量的冬夏变化血管及血中TNF-α、IL-1、IL-6含量的冬夏变化趋势相反:血清中TNF-α、IL-1、IL-6含量的冬夏变化趋势均为冬季组<夏季组,而腹主动脉与股动脉中TNF-α、IL-1、IL-6含量的冬夏变化趋势均为夏季组<冬季组。3.2.3.2慢性心衰情况下血管及血中TNF-α、IL-1、IL-6含量的冬夏变化血管及血中TNF-α、IL-1、IL-6含量的冬夏变化趋势相反:血清中TNF-α、IL-1、IL-6含量的冬夏变化趋势均为冬季组<夏季组,而腹主动脉与股动脉中TNF-α、IL-1、IL-6含量的冬夏变化趋势均为夏季组<冬季组。3.2.3.3正常组与慢性心衰组血管及血中TNF-α、IL-1、IL-6含量在冬夏两季的比较血管及血中TNF-α、IL-1、IL-6含量在冬夏两季的比较结果均为:正常组<心衰组。3.2.4冬夏季节变化对血管及血中纤溶因子(t-PA)的影响3.2.4.1生理情况下血管及血中t-PA含量的冬夏变化血管及血中t-PA含量的冬夏变化趋势相反:血清中t-PA含量的冬夏变化趋势为冬季组<夏季组,而腹主动脉与股动脉中t-PA含量的冬夏变化趋势均为夏季组<冬季组。3.2.4.2慢性心衰情况下血管及血中t-PA含量的冬夏变化血管及血中t-PA含量的冬夏变化趋势相反:血清中t-PA含量的冬夏变化趋势为冬季组<夏季组,而腹主动脉与股动脉中t-PA含量的冬夏变化趋势均为夏季组<冬季组。3.2.4.3正常组与慢性心衰组血管及血中t-PA含量在冬夏两季的比较血管及血中t-PA含量在冬夏两季的比较结果均为:正常组<心衰组。3.2.5冬夏季节变化对血管及血中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3.2.5.1生理情况下血管及血中VEGF含量的冬夏变化血管及血中VEGF含量的冬夏变化趋势相反:血清中VEGF含量的冬夏变化趋势为冬季组<夏季组,而腹主动脉与股动脉中VEGF含量的冬夏变化趋势均为夏季组<冬季组。3.2.5.2慢性心衰情况下血管及血中VEGF含量的冬夏变化血管及血中VEGF含量的冬夏变化趋势相反:血清中VEGF含量的冬夏变化趋势为冬季组<夏季组,而腹主动脉与股动脉中VEGF含量的冬夏变化趋势均为夏季组<冬季组。3.2.5.3正常组与慢性心衰组血管及血中VEGF含量在冬夏两季的比较血管及血中VEGF含量在冬夏两季的比较结果均为:正常组<心衰组。4结论4.1在生理与病理(慢性心衰)两种情况下,大鼠心功能、心脏结构、心肺重量指数以及血管内皮活性物质都呈现出冬夏季节性变化的规律。4.2心血管疾病与季节变化密切相关。与夏季相比,冬季慢性心衰组大鼠心功能、心脏结构、心肺重量指数呈现冬弱夏强、冬厚夏薄、冬重夏轻的季节性变化,血管组织中ET-1、AngⅡ、PGI2、TNF-α、IL-1、IL-6、t-PA、VEGF 含量冬季增加,这可能是冬季心衰加重的病理基础。4.3“心应夏”是指心具有随着季节变化而调整自身功能与结构以及血管内皮活性物质的活性以此来适应外界气候变化的特征,心功能、心脏结构、心肺重量指数呈现冬弱夏强、冬厚夏薄、冬重夏轻的季节性变化,夏季血清中ET-1、AngⅡ、TNF-α、IL-1、IL-6、t-PA、VEGF含量增加,NO含量减少,即是“心应夏”在生物学上的体现。
其他文献
传统发酵蔬菜是全世界最具代表性的发酵食品之一,因其独特的风味、丰富的益生菌和生物活性物质,广受人们喜欢。在中国,传统的自然发酵方式仍是发酵蔬菜的主要生产方式,尚未形成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另外,传统发酵蔬菜的发酵机理尚未阐明。因此,该文总结了传统发酵蔬菜的制作工艺、从理化指标及微生物两个指标归纳了传统发酵蔬菜的品质特征、概述了传统发酵蔬菜在发酵过程中的底物和发酵产物、阐述了发酵过程的微生物及其作用,
期刊
研究目的:近几十年以来,国内许多专家学者围绕文献整理、动物实验、临床应用等不同方面对“四时五脏阴阳理论”开展了大量科研工作,取得了一大批理论成果,为了促进该领域科学研究的健康持续发展,总结前人的工作成绩,并为将来发展提供借鉴,有必要对该领域研究工作的开展状况进行文献分析研究以期获得有益的启示。研究内容:1.理论研究运用文献研究法,以《内经》为主,分析“四时五脏阴阳理论”的内涵与外延,回溯其发展历程
学位
背景: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和骨异常(Chronic kidney disease-mineral and bone disorder,CKD-MBD)是血液透析患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甲状旁腺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钙(Calcium,Ca)和磷(Phosphate,P)的紊乱及相关继发疾病可损害人体多个靶器官。近年来,诸多研究证实CKD-MBD表型有显著的预后价值,可用来
学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指除酒精以外的其他肝损伤因素导致的肝脏脂肪性病变的临床综合症,不仅是21世纪全球第一大慢性肝病,而且与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各组分相关,是代谢综合征在肝脏的表现。NAFLD的发病机制目前普遍认为是氧化应激、胰岛素抵抗、或与脂肪组织、肠道、肝脏和神经系统等多个系统
学位
目的随着数码相机和计算机的不断更新换代,借助智能手段、运用图像信息处理技术分析舌象也逐渐成为舌象客观化研究的重点。肺癌作为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肿瘤病种,严重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健康,近年来,随着中医治疗肺癌的价值不断被人们认可,肺癌的舌象研究也逐渐展开,以往对肺癌舌象的研究显示,肺癌的病理性舌象出现率远高于健康人群,因此本研究开展了基于数字舌图探讨肺癌患者的舌象特征研究,以期推动肺癌中医诊断治疗的精准
学位
中医学“天人相应”的整体观思想认为,人体以及其他生物体皆处在天地气化之中,不同年份、时令和气候变化会造成不同的时空环境,从而影响着生命的形成及发育的状态,甚至导致不同疾病的罹患。结直肠癌是威胁人体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且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其发病率、死亡率持续增加。然而迄今其核心病因病机尚未明确。因此,基于《黄帝内经》“天人相应”整体观影响下的五运六气理论、从多维度进行结直肠癌的病因学探讨,进
学位
背景:温病学中认为风温是由风热病邪引起的急性外感热病。多发生于春冬季节,起病较急,初起以发热、微恶寒、头痛、咳嗽等肺卫证候为主要特点。温病学家对本病认识存在较大差异,并存在一些难解之处。而明代以前的风温更是缺乏研究,因此本文旨在梳理研究明代以前风温相关理论,并探讨其对温病学的启示作用。目的:本文主要通过梳理明代以前方书、医著对风温的记录和描述,探究其理论渊源。透过名词、术语的外壳,从内涵上研究、分
学位
以新鲜牛蒡为原料研制牛蒡泡菜,对比研究自然干法发酵、自然湿法发酵、纯种干法发酵、纯种湿法发酵对发酵过程中牛蒡泡菜的理化特性和微生物数量变化的影响,并对其产品进行感官评价。结果显示:纯种湿法发酵与其它发酵方式相比,牛蒡泡菜的发酵速度较快,优势明显,亚硝酸盐含量在第10天时降到稳定值(0.53 mg/100 g),其它3种发酵方式在第12天时达到稳定值,并且亚硝酸盐含量高于纯种湿法发酵;与其它方式相比
期刊
小儿肺炎为儿童呼吸系统常见病,为婴幼儿致死的常见原因,是中国重点防控的儿童常见病。中药治疗肺炎具有抗炎退热、促进细胞损伤修复、降低气道高反应性等作用,在缩短疾病疗程、改善临床症状等方面较单纯西医治疗具有显著优势。目前,中医治疗小儿肺炎肺热证阶段以宣肺化痰为主,治则上注重清热解毒,病位上主要在肺。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顺传阳明,根据小儿稚阴稚阳特点,提出在小儿肺炎肺热证阶段应肺与胃肠同治。由于小儿胃肠
学位
背景高血压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是导致早亡的一项要因。高血压控制不良会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给医疗保健系统和患者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2001年,高血压造成全球约760万人死亡(占死亡总人数的13-15%)和9200万人残疾。到2025年,18岁以上的高血压患者数量预计将增至15.6亿。针灸作为一种传统的治疗方法,有望治疗高血压并缓解高血压并发症。多项研究表明,针灸作为一种补充疗法,可以减少患者降压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