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部分地区仔猪大肠杆菌病流行病学调查及灭活疫苗的研制

来源 :华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sed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仔猪大肠杆菌病是由病原性大肠杆菌引起的多发性传染病,主要导致1-60日龄仔猪发病,表现为仔猪黄痢、白痢和仔猪水肿病。发病猪群死亡率一般平均为30%左右,有的高达80%以上乃至全窝死亡。近年来,该病对我国的养猪业危害非常严重,已经成为影响规模化种猪场和农村散养猪仔猪成活率的重要疾病。 目前对该病的控制主要采取抗菌素防治和疫苗预防。但由于在临床和生产中长期频繁不合理的使用抗菌素,导致了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和耐药菌株的扩散,使该病预防和治疗更为困难。在疫苗预防方面,虽然各国学者已研究了多种疫苗,包括基因工程活菌苗和多价灭活疫苗,但由于大肠杆菌血清型多,变异性大,抗原类型复杂,导致这些疫苗在临床上使用效果欠佳,而具有本地区优势血清型的自家苗预防效果往往较好。 鉴于目前国内外对该病控制的研究现状,为有效地控制仔猪黄白痢的发生、流行,本研究于2006年1月~2006年5月在广东省的6个县市共6个发生过大肠杆菌病的规模化养猪场的1万多头仔猪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广东省部分地区仔猪黄痢平均发病率为11.8%,平均病死率为45.7%;仔猪白痢平均发病率为8.8%,平均病死率为23.1%;仔猪水肿病平均发病率为12.2%,平均病死率为70.3%。利用传统的细菌分离鉴定和血清学方法对广东地区仔猪黄白痢的病原进行了分离鉴定,共分离到62株菌株,经血清型鉴定,分别为O8(15株)、O<,139>(13株)、O<,138>(8株)、O<,157>(6株)、O<,75>(6株)、O<,45>(5株)、O<,2>(3株)、O<,23>(2株)及未定型(4株)。同时对其中的部分致病性大肠杆菌进行了6种抗菌药物的药敏实验,结果表明:诺氟沙星、环丙沙星、庆大霉素、丁胺卡那有较好的抑菌效果,但也有个别菌株不敏感;新霉素、强力霉素虽然普遍有效,但多为低敏或中敏,该结果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了科学依据。 此外,又将某猪场分离的不同血清型致病性大肠杆菌制成三种灭活疫苗。用间接ELISA方法观察小鼠抗体水平变化,小鼠的抗体水平变化显示:7天时,抗体均已经呈现峰值阳性反应,7天到10天抗体上升缓慢;10天进行二免,二免后到21天抗体水平持续上升,油乳剂灭活疫苗3组(油2)维持在高水平,而氢氧化铝苗2组(铝2)和蜂胶苗产生高水平抗体后即开始缓慢降低。油乳剂灭活疫苗和蜂胶苗产生抗体较快,油乳剂灭活疫苗和氢氧化铝胶苗均能产生较高的抗体水平,且油乳剂灭活疫苗产生保护性抗体时间最长,达4个月之久。用各菌株的最小致死量攻毒小鼠,油2可取得94.4%(34/36)的保护率,铝2可取得86.7%(32/36)的保护率。当ELIsA抗体滴度达到320时可有效保护各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攻击。
其他文献
口蹄疫(Foot-and-mouth disease,FMD)是引起偶蹄类动物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是世界性重大动物疫病之一,被国际兽医局(the Office des Epizooties,OIE)列为烈性传
冬已悄然临至,步履日渐沉重,我独自漫步在这荒村。狂风卷着乱草,枯叶在空中飞旋,一派“草萧疏,水萦纡”的景象。仰望头顶的大雁在乌云滚滚中高傲南飞,不知它是否带回边境的捷
一、前言 煤尘爆炸能给矿井造成极大损害。日本九州煤炭研究中心研制了一种阻止煤尘爆炸传播的触发式岩粉喷射装置。其目的是克服普通岩粉棚所装载岩粉容易潮结的缺点;弥补普
环导恒温扩增技术(RT-LAMP)为近年来发明并流行的最新病原检测方法,其特点是快速、准确、仪器要求较低以及检测结果进行可视化处理后,能变为肉眼可见的结果。本研究针对新城疫
浮力,是力学分类中的一种类型的力,浮力问题是中学物理的重点、难点之一,所谓重点是指该知识点能考察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灵活运用浮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
脑心肌炎病毒(Encephalomyocarditis virus, EMCV)是引起仔猪发病的一种较重要的病原,可以引起仔猪脑炎、心肌炎和心肌周围炎,以及母猪繁殖障碍,并使其他成年猪呈隐性感染状
学位
我矿副井装有两台多绳摩擦式提升机,一台是 JKM-3.25/4(Ⅰ)型双罐笼主提升机,另一台是 JKM-2.25/4型单罐笼辅助提升机。井上下操车场各有三条进车线,每条进车线各装一组 ZMG
铜是动物体内必需微量元素之一,分布于肝脏、肾脏、脑、骨胳、肌肉、血液等组织和器官,通过构成血浆铜蓝蛋白酶、超氧化物歧化酶、细胞色素氧化酶、单胺氧化酶等多种酶参与机体
本试验主要对捕食线虫性真菌——少孢节丛孢菌(Arthrobotrs oligospora strain A1)的超微结构和生化组成成分进行了研究,并对刺激捕食器产生的一些因素做了探讨。研究结果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