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使用后评价的城市公园更新设计研究——以重庆主城区为例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8150342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城市公园陆续实行了免费开放的政策,距今已有10年左右的时间。免费开放的城市公园在提高了城市居民休闲生活质量的同时,也因公园开放后游人行为方式发生的变化而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和矛盾,对公园固有的格局和氛围造成了影响和破坏。进行更新改造是每一座开放后的城市公园所面临的必然选择。但是很多城市公园在进行更新改造时,缺乏客观有效的更新依据,再加之没有准确把握游人的心理及行为模式,从而导致更新设计成果无法达到预定目标,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城市公园在开放后所面临的困境和矛盾。   本文以此背景为出发点,以我国四大直辖市之一的重庆市为例,从公园中游人的行为方式入手进行研究。首先通过观察及访谈的方式总结出我国城市公园开放后游人行为方式发生的变化,之后运用使用后评价这一方法界定出游人行为方式变化对城市公园固有场地和布局造成的影响,以及由此引发的问题和矛盾,最后针对这些问题和矛盾提出基于使用后评价的城市公园更新设计及对策,探讨能适应游人心理及行为模式的现代开放式城市公园更新设计方法及途径。本文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一逻辑顺序,主体内容分为六大章节。本文的篇章结构如下:   第一章“绪论”属于“提出问题”部分。该部分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内容与方法,对国内外的相关研究进行了阐述,并对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最后确定了本文的研究框架。   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及第五章均属于“分析问题”部分。第二章主要介绍了我国城市公园自建国初期至今的发展历程及趋势,归纳出城市公园由封闭转为开放期间每一阶段的发展情况及特点,进而表明开放是城市公园必然的发展趋势及方向;第三章对城市公园开放后的游人行为进行了分析研究,首先总结出公园开放后游人的常见行为,之后通过观察及访谈的方式总结出城市公园开放后游人行为方式发生的变化,目的是为后面的章节中更深一步的研究准确界定切入角度;第四章主要介绍了使用后评价在城市公园中的应用,首先介绍了使用后评价的定义、功能、类型等内容,之后阐述了使用后评价的发展历程,最后介绍了使用后评价在城市公园中的具体操作模式及方法,为下一章节使用后评价的应用案例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第五章选取了重庆主城区内几座有代表性的城市公园进行使用后评价的应用案例研究,通过对空间、活动、环境等方面的分析,总结出游人行为方式变化而导致城市公园所面临的问题和矛盾。   第六章属于“解决问题”部分。本章针对前文总结出的问题和矛盾,提出了基于使用后评价的城市公园更新设计原则,并从可达性、可识别性、复合使用性、景观安全性、其它环境细部五个方面总结出基于使用后评价的城市公园更新设计对策。
其他文献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老龄化问题不断加重,一方面,当前城市养老设施存在供需不足、硬件设施不完善、无障碍设计缺乏、服务管理人员业务水平较低、费用过高等问题,使得现
由于环境资源的大量消耗,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为了降低建筑能耗,促进环境可持续发展,建筑节能技术备受关注。外墙是建筑围护结构最主要的部分,因此,外墙保温的技术构造研究就倍显重
街道是城市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城市中最易识别和记忆的空间,它不仅具有交通功能,更是城市生活和城市文化的物质载体,是城市的活力和魅力所在。在城市新区,以汽车为主导的快速交通
学位
本文隶属于“十二五”农村领域国家科技计划课题《华北合院式传统民居节能技术研究》,课题编号:2011BAJ08B01-01;同时也属于河南省教育厅基金项目《基于地域特点的河南乡土聚落
迁村并点规划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一个重要部分,随着迁村并点规划的实施导致农民的耕作出行距离或时间即耕作半径发生了变化,这对于农民的耕作出行利益产生了影响。那么如
我国高速度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及相应的城市建设,带来了城市空间在功能与结构、形态与规模上快速而剧烈的变化。这些历史性的变化包含着正反两面的效果:前者带来城市基础设施
轨道交通在我国发展迅速,当地铁站点植入老城区一个个不同居住形态的片区时,当新区即将规划出新的地铁站点时,我们不得不去关注居住型地铁站点对人们出行的影响,以及人们出行时对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住宅保障体系日益完善,保障性住宅的建设量日益增大。同时,自然环境已不堪重负,能源紧缺成为了阻碍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建筑行业对自然环境
根据国际经验,我国已开始进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的阶段,农村的发展直接关系到我国未来经济与社会的健康发展。新农村建设就是要加快推进农村的工业化、城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