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绿房子》是秘鲁作家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于1965年创作完成的第二部长篇小说。小说由四个章节和一个尾声构成。作品以绿房子的兴衰史为轴心,借助五个平行展开的故事展示了秘鲁北部地区残酷的社会生活。小说作品中人物麻木的精神状态、无望的生活、疏离的生存现状和个性化的反叛与存在主义的某些哲学观点不谋而合。在小说《绿房子》中略萨借助情节化的叙事、时空的设置和新颖的结构对现实进行多方位、全面和立体性的勾勒,对秘鲁北部地区的生存现状予以剖析,深入探讨了人类的生存本质。
本文以存在主义的哲学观念为切入点,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关照小说《绿房子》中人物的生存困境,深入挖掘该小说中蕴含的存在主义主题和存在主义主题得以实现的艺术技巧。具体而言,本文由绪论、正文(三个章节)和结论等三部分构成。
第1章绪论中介绍了本论文的选题意义,概述了《绿房子》这一小说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指出了当下对该小说研究中尚存的不足,并阐述了本论文的主要研究方法。
第2章研究了略萨整体创作与存在主义的关系。这一章分为两节,第一节中简述了存在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并重点介绍了萨特和加缪的存在主义哲学观。第二节从略萨的生平经历、成长轨迹和思想观念三个角度探寻略萨创作中的存在主义元素。
第3章研析了小说《绿房子》中的三大存在主义主题:自由选择与绝对责任;冲突和疏离;荒诞和反抗。在第一节中以被驱逐的鲍妮法西娅和与幸福无缘的拉丽达为例解读小说中自由选择和绝对责任。在第二节中借助个体间的冲突、个体与群体的冲突、土著文明与天主教文明的冲突呈现小说中的冲突主题。通过展现人物形象生理上的孤单和精神上的孤独揭示人物的疏离状态。此外,从无聊的日常生活、人物麻木的精神状态和无望的生活等三个视点挖掘小说中的荒诞主题,继而论述反抗主题。
第4章从时空设置和叙事结构两个方面,阐释了小说《绿房子》中存在主义主题的书写策略。第一节中通过分析皮乌拉城、德聂瓦镇和荒岛所处的环境,论述小说中封闭式的空间设置,分析小说的情节设定所蕴含的非线性时间模式。时空的设置为作品中存在主义主题的表达营造了很好的空间。第二节从小说作品的叙述视角出发,指出第三人称有限视角叙事和蒙太奇手法的使用凸显了叙事的真实性和存在的复杂性。这些手法的运用与存在主义奉行的“存在自我显现”原则相吻合,将人物复杂的内心活动毫无掩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更加直观地展现了人类存在的复杂性。
第5章结论指出在《绿房子》这部小说中,略萨通过巧妙的时空设置和新颖的叙事结构,将存在主义中自由选择、绝对责任、冲突、疏离、荒诞、反抗等主要观念淋漓尽致的体现出来,反映了上个世纪秘鲁人民真实的生存状态。
本文以存在主义的哲学观念为切入点,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关照小说《绿房子》中人物的生存困境,深入挖掘该小说中蕴含的存在主义主题和存在主义主题得以实现的艺术技巧。具体而言,本文由绪论、正文(三个章节)和结论等三部分构成。
第1章绪论中介绍了本论文的选题意义,概述了《绿房子》这一小说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指出了当下对该小说研究中尚存的不足,并阐述了本论文的主要研究方法。
第2章研究了略萨整体创作与存在主义的关系。这一章分为两节,第一节中简述了存在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并重点介绍了萨特和加缪的存在主义哲学观。第二节从略萨的生平经历、成长轨迹和思想观念三个角度探寻略萨创作中的存在主义元素。
第3章研析了小说《绿房子》中的三大存在主义主题:自由选择与绝对责任;冲突和疏离;荒诞和反抗。在第一节中以被驱逐的鲍妮法西娅和与幸福无缘的拉丽达为例解读小说中自由选择和绝对责任。在第二节中借助个体间的冲突、个体与群体的冲突、土著文明与天主教文明的冲突呈现小说中的冲突主题。通过展现人物形象生理上的孤单和精神上的孤独揭示人物的疏离状态。此外,从无聊的日常生活、人物麻木的精神状态和无望的生活等三个视点挖掘小说中的荒诞主题,继而论述反抗主题。
第4章从时空设置和叙事结构两个方面,阐释了小说《绿房子》中存在主义主题的书写策略。第一节中通过分析皮乌拉城、德聂瓦镇和荒岛所处的环境,论述小说中封闭式的空间设置,分析小说的情节设定所蕴含的非线性时间模式。时空的设置为作品中存在主义主题的表达营造了很好的空间。第二节从小说作品的叙述视角出发,指出第三人称有限视角叙事和蒙太奇手法的使用凸显了叙事的真实性和存在的复杂性。这些手法的运用与存在主义奉行的“存在自我显现”原则相吻合,将人物复杂的内心活动毫无掩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更加直观地展现了人类存在的复杂性。
第5章结论指出在《绿房子》这部小说中,略萨通过巧妙的时空设置和新颖的叙事结构,将存在主义中自由选择、绝对责任、冲突、疏离、荒诞、反抗等主要观念淋漓尽致的体现出来,反映了上个世纪秘鲁人民真实的生存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