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深入了解当前我国中小学优秀校长群体的现实生存状况,挖掘他们身上所具有的潜在素养及其规律,是新时期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必要手段,也是实践与时代的必然选择。
本研究将视角聚焦在中小学“优秀”校长这个特定的对象范围内,关照他们的现实生活,通过实地研究和文本分析,对他们的素养情况进行调查。在综合运用文献法、观察法和访谈法的基础上,了解他们的行为、感受和意义解释,围绕被研究者所提出的4个“本土概念”,揭示和阐述了他们所具有的相通性素养状况及其形成原因。
中小学优秀校长成功的基础是他们都具有一种“爱”的情感素养。这种情感主要是以他们对教育事业真挚而强烈的热爱为主要内容;他们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他人、重要事件以及每个个体所亲历的社会环境是这种素养形成的重要原因;现实生活中他们对师生们发展的需要所表现出来的理解和尊重是这种情感素养的具体表现形式;
“学习”是中小学优秀校长素养得以发展和提升的动力。他们将学习视其为成长过程中重要的素养,他们努力学习理论知识,乐于借鉴他人的优点,善于在具体事件中反思;他们不安于现状,不断寻求创新,大胆进行尝试。在他们看来,“学习”是一个反思、创新、实践、再反思这样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是他们走向“优秀”的重要素养;
中小学优秀校长较之于其他普通校长“优秀”的关键在于他们“在困境中求发展”的行为素养。现阶段我国社会转型的“后发外生型”特点、“校长”职业的特殊文化特征,是他们遭遇各种困境的客观因素;个人的成长、学校的发展和转型,是他们面临的主要困惑;对困难积极的认识,主动参加健康的活动,是他们知难而进、走出困境的有效策略;
“习惯”是中小学优秀校长素养得以养成的重要途径。其中,热爱学习,深入实践、注重实效,注重沟通,积极参加各种健康文娱活动,是他们现实习惯的主要表现形式;加强自身学习,保持健康心理,坚持求真原则,继承与坚守、适应与超越,是他们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策略,也是他们重要的素养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