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瞻泰《杜诗提要》研究

来源 :安徽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sonzhong4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吴瞻泰《杜诗提要》成书于康熙年间,正处于杜诗学的第二个高潮时期。而此时学杜、研杜、论杜的大家,都集中于杜甫“播迁夔蜀,刻不忘君”的忠爱精神和杜诗“诗史”的精神上,杜诗的艺术研究没有得到重视。当然,当时也有不少作品论述杜诗的艺术,不过在《钱注杜诗》与《杜工部诗集辑注》等书的影响下,杜诗诗法的研究并没有得到重视。吴氏《杜诗提要》不同,吴氏重点不在于杜甫“作诗之本”,而在于杜甫“作诗之法”。可以说,吴氏探究杜诗的艺术法则,寻求杜诗的章法特征,指点学习杜诗的作书目的,也使得《杜诗提要》一书不同于同时期的论杜著作,是值得探讨的一部研杜作品。本论文就立足于吴氏注书之目的,着重探讨吴氏所言杜诗的“作诗之法”,并由此分析杜诗诗法的渊源以及杜甫的本怀。因此,本篇论文正文分以下几个部分:第一章:重点论述吴氏所谓的“作诗之法”。吴氏认为“作诗之法”是可学的,他借用古文章法的理论探讨了杜诗的章法,也吸收了前人比兴论杜、“补史之阙”的“诗史”论杜的观点,所以本章也就从这三个方面探究吴氏对杜诗的诗法的认识。第二章:杜诗自元稹始就被认为是“集大成的”,吴氏也不例外,因此本章也分析了吴氏对杜诗“集大成”的看法。另外,虽然吴氏认为杜甫作诗的本怀是不能学的,可是由于吴氏对杜甫评价很高,其在论述过程中不断推崇杜甫的为人,赞扬其胸襟、佩服起才识,因此本章也探讨了吴氏对杜甫个人的认识,以期看出有清一代对杜甫的推崇。第三章:从杜诗学史出发,主要论述了《杜诗提要》一书的注释学、文献学价值,以期对《杜诗提要》做一个定位。第四章:徽州注杜者甚多,吴氏作为徽州人氏,或多或少的受到影响。本章就从徽州注杜的情况论述,以期探讨《杜诗提要》与清代徽州注杜的关系。
其他文献
萧乾是我国著名作家、翻译家、记者。1939年秋他受到伦敦大学东方学院的任教邀请,并在香港《大公报》的资助之下,踏上了前往英国的旅程。旅英期间,学者、学生、作者、记者等
俄罗斯在苏联解体后彻底废除思想政治教育导致国内思想领域严重混乱。近十年来,俄罗斯对这一政策进行调整,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本文就近十年俄罗斯思想政治教
随着80后逐渐进入劳动力市场,80后员工在职场中表现出的跳槽行为普遍且频繁,也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其原因极有可能与80后员工的组织承诺较低有关。本文通过对5省市、10家企
本文通过对全国12个省市青年的调研表明:随着体制化、社会化、知识化、城市化与经济收入的提升,青年对共青团持有越来越高的期望,对共青团的认同呈现反方向的降低趋势;共青团
大型运输车由于体积庞大,有较大的视野盲区,运行中常发生剐蹭事件。为了辅助驾驶员行驶及泊车,设计了一种超声波雷达防碰撞系统。采用STC89C52单片机作为系统的控制器,将6个
“纤秣”范畴是中国古代文论审美范畴之一,在中国古代文论研究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但是当下对于“纤秣”审美范畴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自从作为特定的审美范畴之后,“纤秣”
针对传统主题模型忽略了微博短文本和文本动态演化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微博文本的词对主题演化(BTo T)模型,并根据所提模型对数据集进行主题演化分析。BTo T模型在文本生成过程中
乾隆五十八年是扬州文学由衰而盛的转折点,九峰园秋禊的举行,《邗上题襟集》的刊刻以及题襟馆的建立,为扬州文学在清代中叶的发展提供了契机。作为主持风雅的扬州文坛领袖,两淮盐
崔莺莺形象最早出现在唐代一部传奇小说《莺莺传》,其作者为著名诗人元稹,描写了一对青年男女(张生与崔莺莺)的爱情故事。随后,一直有文人墨客对这篇传奇小说进行改造和补充,
洪亮吉是乾嘉时期常州(武进)籍的著名学者。乾隆五十五年(1790)进士。嘉庆四年(1799)因言事得罪,谪戍新疆伊犁,越年放还。词集有《机声灯影词》《冰天雪窖词》两种,收入《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