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耕地是人类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全面掌握耕地数量及质量,有利于政府对土地资源进行更细致的管理,对推动农业、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具有重要作用。随着第二次土地大调查工作的完成,以及近几年各地开展了大量的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高产农田建设、土地开发等国土整治活动,使得耕地数量及空间位置、耕地质量等级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原有耕地质量等别体系已不适应国土资源管理的需求。因此,以最新土地调查成果为基础,通过开展外业补充调查,更新有关资料数据,对现有耕地质量等级成果进行完善性更新评价十分必要。本文依托山东省耕地等级质量成果补充完善工作,以国土资源部颁布的《农用地分等规程》为依据,根据《山东省耕地质量等级成果补充完善成果要求》等相关文件,采用资料分析与实地调查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常规方法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方法,经论证或验证后,综合确定土地等指数,进而划分耕地等别,利用GIS技术完成青岛市黄岛区耕地等级质量成果补充完善工作。黄岛区耕地质量分等采用因素法,在确定分等因素及权重的基础上,计算分等单元的自然质量分,然后再通过光温(气候)生产潜力指数及产量比系数计算出自然质量等指数,在进行土地利用系数和土地经济系数的修正,分别得到土地利用等指数和土地经济等指数,最后根据等间距法得到自然质量等别、利用等别和经济等别。黄岛区耕地自然质量等别共分为六等到十一等共六个等别,其中八等地占比重最多;耕地利用等别共分为6个等别,最高等十二等,最低等七等,其中十等地占比重最多;经济等别共分为5个等别,最高等十二等,最低等八等,其中十一等地占比重最多。研究结果表明:黄岛区耕地总体质量不高,各等别在黄岛区内的分布基本符合实际情况,各等别指数在青岛市内处于较低水平。与上轮比较整体自然质量等下降;整体利用等提升,整体经济等大幅提升,符合黄岛区作为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特殊土地利用区域类型特点和变化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