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校园欺凌行为预防策略研究

来源 :河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eiri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校园欺凌事件愈演愈烈,我们从各种渠道上都能看到校园欺凌的影子,频发于中小学阶段的校园欺凌由于其手段残忍恶劣、侮辱性极强而不断刺痛着大众的神经。受欺凌学生无力反抗,只能任由欺凌者恣意凌辱,若稍有反抗就会遭致更严厉的报复,加之欺凌事件的围观者往往会拍摄欺凌视频并将视频传到网络上引起他人围观,这样就会对受欺凌者造成二次伤害,使受欺凌者长期生活在巨大的心理阴影之下,久而久之就容易产生多种心理问题,影响其身心健康发展。而欺凌者采取的扇耳光、扯头发、用脚踹、强迫下跪等形式极大地满足了自身支配他人的扭曲心态,若是不加以及时制止,终究会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面对如此严峻的校园欺凌事件,我们不应当只停留于愤慨的地步,更要去研究这种现象,分析它的特点和危害,找出背后深层次的原因,并探索出行之有效的预防治理策略。本文归纳了国内外专家学者关于欺凌行为的定义,分析了校园欺凌的一般特点:欺凌事件存在的普遍性、持续时间的长期性、欺凌行为的隐蔽性、欺凌手段和形式的多样性、欺凌呈现团伙化趋势以及欺凌者和受欺凌者双方力量对比的差异性。论文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校园欺凌行为造成的社会危害,在分析危害时从受欺凌者、欺凌者、欺凌事件的旁观者、校园安全环境和社会环境这五个角度进行了分门别类的分析。本文进而分析了校园欺凌形成的原因,主要从社会、家庭、学校以及学生个体四个维度进行探究,社会的失范、多元价值观对学生思想的冲击、国家的相关法律规范不够健全,家庭暴力的渲染、家长教育方式不得当,学校应试教育的重压、允许择校的教育体制结构不合理以及学校德育工作成效不明显,这些都是校园欺凌发生的外在原因。然而,外因总是通过内因产生作用,我们同样不能忽视校园欺凌的内在原因,即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本文的最后一部分是针对校园欺凌现象的存在和产生的原因,从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的角度指出政治教师应当充分利用自身课堂教学优势,联系教材教学内容,寓学生品德教育于课堂教学过程中,发挥自身人格魅力感染学生,组织学生积极参与班级文化建设,营造班级文化氛围,充分利用学生所喜爱的新媒体来弘扬、传播社会正能量,力图消除负面因素的影响,履行自己的教育使命做家访,引导学生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实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良性互动,努力与社会、家庭、学校联起手来构建四位一体的防治策略,形成有效的教育合力。
其他文献
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结构是我国建筑结构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预制装配式结构楼盖基本采用的是叠合板的结构形式,与现浇楼盖相比省去了大量的模板和人力消耗。然而实际施工中,在
背景有研究显示,侵袭性念珠菌病(invasive candidiasis,IC)早期,病人体内与侵袭性感染有关的优势抗原Ig G抗体水平升高,可能适用于IC的早期诊断。本研究组前期工作也发现,80%
几乎所有的历史学家、经济学家都认为,中国社会发展到了明代中叶才出现了手工业、商业的繁荣,商品经济在社会生活中地位有了较高的地位。但是,从文学发展史来分析,中国商业经济的
目的分析不同试剂和方法制备脊髓灰质炎假病毒的包装效果,并比较不同检测方法的有效性。方法比较转染试剂(PEI、polyfect、jet PRIME、Effectene)、骨架质粒转染形式(pc DNA3
本文介绍了粘胶长丝的应用 ,特别是采用连续纺丝技术生产的粘胶长丝 (CSY粘胶长丝 )的特殊工艺要求 ,这些结论是意大利纺织时装行业和Radici集团多年的实验和竞争的结果。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奢侈品的销售额逐年提高,为我国经济及消费趋势带来了很大影响。如何通过征收消费税引导居民奢侈品消费行为,实现正确理性消费,成为当今社会的一大热
<正>随着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信息安全需求日益突出,合川区敏锐地把握发展大势,明确提出到2021年底,形成千亿级信息安全产业集群
宋代集会、结社之风盛行,是文学会社发展的成熟期.宋代文学会社之所以能获得全面、迅速的发展,其原因主要有六:一是&#39;以文会友&#39;的文化传统,二是民间集会、结社风气的
新常态下国家对于新农村建设提出了“发展”和“以人为本”的新思路,除了完成住宅、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等建设外,对新农村适应产业发展的灵活性及开发建设的可能性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农村居民在居住行为方式、家庭生产方式、人口结构和地域文化背景等方面普遍存在较大差异,而当前广泛采用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的集约化模式由于规划设计相对固定单一,难以满足极为复杂且动态变化的居住空间需求。另外,新农村乡土氛围受到快速城
在新课程改革中透彻领会课改之精神,把握教学尺度,加强师生交流与合作,适时切换教学角色是教学成功秘诀之所在。作为一名中学化学教师,如何在新教改形势下,正确把握新教材的使用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