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膨胀土地区深基坑不同支护结构支护效果对比分析研究

来源 :成都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zddl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膨胀土是一种遇水膨胀失水收缩的特殊性岩土,对其区域内的建筑工程、道路铁路和桥梁建设都会产生较大安全影响。随着成都城市建设的东扩,成都东郊膨胀土地区出现了大量的深基坑工程,由膨胀土所引发的基坑边坡变形过大、支护结构失效甚至基坑整体破坏的情况非常普遍。目前,在成都地区建筑基坑工程建设中,膨胀土引发的基坑事故占每年基坑事故总量的85%以上。在成都膨胀土地区,如何根据基坑周边环境选取一种合适的基坑支护结构已经成为岩土技术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成都绿地中心超深基坑工程为依托,以工程场地内的双排桩、排桩+锚索、排桩+斜撑、内支撑体系等多种典型膨胀土基坑支护形式为研究对象,通过工程调研、理论分析、现场监测和数值模拟等方法,研究了成都地区多种典型膨胀土基坑支护形式的变形控制效果,并结合不同支护形式的经济性、施工便利性等特性,提出了一套适用于成都膨胀土地区的基坑支护方案优化选择方法。研究成果可以积累成都膨胀土地区超深基坑设计施工经验,还能为其它同类工程提供参考和借鉴。  本研究主要内容包括:⑴对成都典型黄色及白色膨胀土膨胀特性进行了试验分析,成都膨胀土自由膨胀率多介于40~72%之间。其中黄色膨胀性粘土自由膨胀率平均为48.8%,膨胀力平均值为29.5kPa;灰白色膨胀粘土自由膨胀率平均为80%,膨胀力平均值为65.05kPa,灰白色膨胀土膨胀特性大于黄色膨胀性粘土。⑵对成都地区膨胀土基坑边坡变形破坏特征进行了调研总结,成都膨胀土基坑边坡破坏形式主要呈现出“三段式”特征,包括坡顶浅层破坏、坡面结构破坏、坡脚软化破坏三种形式。同时膨胀土的崩解性对裸露的边坡坡面的破坏影响较大,会导致坡面迅速崩解剥落,引起坡面的进一步破坏。⑶绿地中心基坑项目现场实测结果表明,采用排桩+锚索支护边坡桩顶最大水平位移24.25mm,双排桩边坡最大水平位移21.43mm,排桩+锚索+斜撑支护边坡和双排桩+斜撑支护受锚索施工机械震动影响,桩顶最大水平位移分别为83.11mm和81.37mm。排桩+圆环撑+锚索体系最大水平位移55.2mm,位于桩身中部,排桩+内支撑体系最大水平位移24.3mm,位于距桩顶7m处。由于内支撑支护体系基坑开挖深度更深,因此相比较具有更好的变形控制效果。⑷数值分析结果表明,基坑采用排桩+锚索支护时最大变形为29.40mm,排桩+锚索+斜撑支护为26.80mm,双排桩支护为21.36mm,双排桩+斜撑支护为16.27mm,除现场受施工震动影响较大的断面外,数值计算出的变形结果与现场实测结果基本一致。⑸根据现场实测情况并结合数值分析结果,归纳出不同支护结构变形控制效果从优到劣排序依次为:内支撑体系、双排桩+斜撑、双排桩、排桩+锚索+斜撑、排桩+锚索。⑹根据不同支护形式的变形控制效果,并结合经济性和施工便利性,推荐成都地区一般膨胀土基坑工程中可首先考虑采用双排桩进行支护,当对基坑边坡变形控制要求较高,且施工空间也满足斜撑施工要求时,可考虑采用双排桩+斜撑支护,当基坑周边存在如地铁等地下建筑,且基坑开挖深度较深时,可考虑采用内支撑支护体系,重点控制基坑变形。
其他文献
激光武器的靶目标多为圆柱壳结构。承受的工作载荷主要包括飞行惯性过载、发动机内部工作压强以及发动机内部燃料燃烧时的高温载荷,同时还承受了周围流场引入的气动载荷,所以激
为了探究隧道斜向(20°~80°)穿越滑坡体时隧道与滑坡体在隧道开挖过程中的相互影响机制,结合隧道施工的洞口段滑坡综合治理方案可行性,依托实际工程——郴州市某隧道洞口段滑
信息作为一种重要的资源,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作用日益显示。由于信息网络国际化、社会化、开放化、个人化的特点,使它在提供人们“技术共享”、“信息共享”的同时,也带来了不
农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命脉。当前,服务于农业的农业地质环境调查正如火如荼地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浙江省农业地质环境调查为合理调整农业布局、进行农业环境治理与综合性调
在勘探地震学中,多次波的压制是个长期存在且只被部分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对于海洋油气勘探,多次波问题更加突出。多次波的存在,使得地震资料的分辨率降低,并干扰人们对有效波的识别
近年来,随着黄土高原地区经济的发展,该地区的工程建设不断增加,随之产生的地质灾害也逐年增多,人类工程活动诱发的黄土滑坡呈急剧上升趋势,滑动规模越来越大,造成的损失也越来越严
课堂教学的技术与艺术完美结合是当今新教学观大背景下的一个基础性的具有独特教育风格的追求.一些教师在教学阶段容易形成固定的刻板印象,把现成的教学技巧当作固定的教学模
昆明盆地为大型深埋型地热田.近20年来对地下热水的开发急剧增长,而对地热田动力系统和水质演化趋势的研究不足,影响了地下热水可持续开发利用的认识程度. 南北向的普渡河
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以计算机和网络为特征的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给社会生活带来了巨大而深刻的冲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观念到形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20世纪90年代以来
介绍了兴隆庄煤矿3306综放工作面上顺槽沿空掘巷小煤柱的应用和支护技术理论及防治3305工作面(已回采)老空区有害气体的技术措施。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app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