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渔业生物群落结构特征研究

来源 :上海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shenmeme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渤海是重要渔业经济种类的产卵场和索饵场,也是我国海洋渔业生产的重要渔场之一,在我国海洋渔业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渤海渔业资源从开发利用不足的阶段逐步恶化到过度捕捞的阶段,渔业资源大幅衰退,并且随着沿岸省市经济的快速发展,渤海生态环境也不断恶化,渤海生态系统健康受到威胁。渤海渔业生物群落在捕捞压力与环境变化双重胁迫下势必会产生相应的变动,因此对渤海的渔业生物群落结构特征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可为渔业资源的科学管理和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基础。本文基于渤海渔业资源底拖网调查资料,对渤海渔业生物群落优势种、资源量、多样性特征进行分析,探究了渔业种类优势种、相对丰度、相对生物量以及资源经济价值的季节变化。主要研究结果如下:基于2017年8月渤海渔业资源底拖网调查资料,对渤海渔业生物群落优势种、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多样性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2017年夏季渔业资源种类73种,其中鱼类44种、重要经济无脊椎动物29种;优势种为矛尾虾虎鱼(Chaeturichthys stigmatia)、鳀(Engraulis japonicus)、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渤海渔业种类相对生物量为87.62kg/h,其中鱼类相对生物量为55.27kg/h,重要经济无脊椎动物相对生物量为32.35kg/h。其中,莱州湾渔业种类相对生物量为89.53kg/h,其中鱼类相对生物量为55.40kg/h,重要经济无脊椎动物相对生物量为39.10kg/h;辽东湾渔业种类相对生物量为87.29kg/h,其中鱼类相对生物量为57.67kg/h,重要经济无脊椎动物相对生物量为29.61kg/h;渤海中部渔业种类相对生物量为76.77kg/h,其中鱼类相对生物量为51.99kg/h,重要经济无脊椎动物相对生物量为24.78kg/h。渤海渔业种类资源、鱼类资源、重要经济无脊椎动物资源均主要分布在莱州湾北部、渤海湾口辽东湾西南部。渤海渔业种类的Marglef物种丰富度指数D为5.12,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为1.79,Pielou均匀度指数J′为0.42;在渤海不同海区中,渤海中部的Pielou均匀度指数J′和多样性指数H′和相对生物量均明显低于辽东湾与莱州湾。莱州湾与辽东湾在和多样性指数方面,还是在鱼类、重要经济无脊椎动物的相对生物量方面,差距均不大。基于2015–2016年5个月份的渤海渔业资源底拖网调查数据,分析了渔业资源结构的季节变动。结果显示,渤海全年优势种变化范围3–6种(IRI>500),口虾蛄为4个月份的优势种。渔业种类相对丰度方面,最小值为2015年5月的451尾/h,最大值为2015年8月的11472尾/h。5个月之间的相对丰度呈现先增长后降低再增长的趋势,增长率分别为409.75%、398.67%、-95.63%和129.79%;相对生物量方面,最小值为2015年5月的2.34kg/h,最大值为2015年8月的39.61 kg/h。5个月之间的相对生物量呈现先增长后降低再增长的趋势,与相对丰度的趋势一致,增长率分别为770.43%、94.78%、–90.14%和27.32%。整体上,从春季到冬季,优势种类数量、渔获物丰度和生物量以及资源经济价值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对5个月渤海渔业生物站位组内相似性和组间差异性贡献率较大的共有种进行分析发现,,组内相似性贡献率超过10%的共有种类有口虾蛄、鳀、日本枪乌贼、矛尾复虾虎鱼;组间差异性贡献率超过10%的共有种类有口虾蛄、鳀、日本枪乌贼、矛尾虾虎鱼。贡献率较大的组内相似种和组间差异种种类差别不大,群落结构的差异性可能是上述5种鱼类相对资源量分布变化所致。
其他文献
COVID-19是由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引起的一种严重呼吸道疾病,目前正在全球快速传播并严重影响人类的健康。SARS-CoV-2是一种具有正向单链RNA的包膜病毒,在结构上它具有一个包含S蛋白、E蛋白、M蛋白和N蛋白的双层脂质包膜,其中S蛋白以三聚体的形式形成病毒表面的刺突糖蛋白。SARS-CoV-2主要是通过上呼吸道或面部粘膜表面进入细胞,其表面的S蛋白上S1亚基的受体结合结构域
活鱼分级是在鱼类捕捞、养殖、加工过程中都不可缺少的重要过程。传统人工分级的方式需要消耗很多的人力成本,并且分级精度较低;目前我国使用最多的辊式活鱼分级机在分级过程中容易产生鱼体阻塞分级通道的问题,从而让活鱼分级过程变得漫长乃至完全停止,给养殖户带来很大的麻烦和不便;重量分级技术和图像采集技术因活鱼的个体重叠、分布不均匀等问题和处理技术复杂、投产成本昂贵等局限性,很难在活鱼分级的领域使用。本文就养殖
背景:关节软骨缺损所致骨关节炎是中老年人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如何促进软骨修复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难题。既往研究表明,软骨修复是多信号通路网络协同作用的结果,Notch与p38MAPK作为重要的信号通路参与其中。研究发现,单纯抑制Notch信号通路或p38MAPK信号通路可促进软骨细胞分化,但未见两条通路联合调控的报道。目的:探索Notch和p38MAPK信号通路联合调控在关节软骨缺损修复中的作用及机制
近三十年中国远洋渔业产业发展迅速,鱿钓渔船规模越来越大,然而随着我国远洋渔业的发展,柔鱼生产规模在不断扩大的同时,生产成本也不断升高,寻找可靠稳定渔场的难度越来越高,同时远洋渔业企业对柔鱼渔场的预报服务产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打破传统的渔情预报方式存在的局限,充分利用当前计算机先进软件算法和条件,准确而快速地进行渔情预报,可以为远洋渔业企业的出海作业生产提供科学、合理的指导意见,降低人力、物力
性别决定和分化是性腺发育的基本前提,是物种世代繁衍的基础。在脊椎动物中,鱼类不仅种类繁多,而且性别决定方式多样,主要包括遗传或环境因素决定,前者由性别决定基因占主导地位。目前,主要的性别决定基因大多在雄性异配型(XX/XY型)遗传系统的鱼类中被发现。除此之外,在鱼类的性腺发育过程中,性激素也充当着重要的角色。鲟形目是一类古老的软骨硬鳞鱼,研究显示鲟鱼可能采取雌性异配型(ZZ/ZW型)遗传机制,但目
大眼金枪鱼(Thunnus obesus)是大西洋热带海域金枪鱼延绳钓渔业的重要捕捞对象之一,探索不同渔情预报模型在大西洋大眼金枪鱼渔情预报中应用的效果,具有重大意义。本研究基于2016~2019年中国渔业企业在大西洋(14°20′S~15°20′N;47°38′W~2°30′E)作业的13艘延绳钓渔船渔捞日志数据,分析了大眼金枪鱼渔场的月间分布变化,结合海表面风速、叶绿素a浓度、涡动能、温跃层深
鱼类耳石上的元素会受环境因子的影响记录了鱼类整个生活史的环境履历,耳石的形态结构也会受不同栖息地环境的影响,表现出一定的群体差异性。目前这两种研究方法在鱼类的群体识别,洄游履历的重建、群体连通性的研究中多有体现。小黄鱼(Larimichthhys polyactis)是我国重要的经济鱼类,但目前对于小黄鱼的群体划分存在较多分歧,因此确定小黄鱼不同地理群体之间的连通性对小黄鱼的渔业管理非常重要。本文
为了解黄骅港海域渔业资源和浮游动、植物群落结构变化特征,分别于2014年和2018年对该海域进行渔业资源和浮游动、植物年度调查,利用优势度指数、物种多样性、聚类分析、丰度/生物量比较曲线(ABC曲线)和冗余分析(RDA)等方法分析该海域生物的种类组成、资源密度指数和优势种等群落结构特点。结果显示:(1)2014年黄骅港海域渔业资源的种类数(49种)略高于2018年(46种),渔业资源优势种表现为小
小型中上层鱼类是北太平洋海域重要的渔业资源,具有生命周期短、生长速度快、高集群性等特点,其资源年间波动显著,且受气候-海洋变化的影响。本文围绕秋刀鱼(Coloabis saira)、鲐鱼(Scomber japonicus)、沙丁鱼(Sardinops sagax)3种主要的小型中上层鱼类,评估了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l Ni?o/La Ni?a-Southern Oscillation,ENSO
长江口是我国最大、最典型的河口,是我国许多鱼类的产卵场、育幼场、索饵场和洄游通道。凤鲚是长江口最重要的经济鱼类之一,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下,其资源几近枯竭。2020年1月农业农村部发布《长江十年禁渔计划》,在此背景下,亟需开展禁捕前后长江口凤鲚资源评估等相关工作,为长江禁渔等生态修复和资源养护政策实施效果评价提供重要科学依据。本文依据2018年5-7月和2019年5月和8月长江口崇明岛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