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了解妊娠早、中、晚期GDM及GIGT孕妇与正常孕妇胰岛素抵抗、胰岛β细胞功能及血脂水平的差别,观察GDM及GIGT孕妇与正常孕妇OGTT后血糖峰值及胰岛素峰值的分布规律,探讨GDM的发病机制,并了解在不同时期诊断为GDM及GIGT的孕妇经过管理和治疗后其妊娠结局与正常孕妇有无差别。同时本研究前瞻性的纵向观察了妊娠中期诊断为GDM及GIGT的患者及孕期血糖正常孕妇在妊娠中晚期胰岛素抵抗、胰岛β细胞功能及血脂水平的变化,并比较两者之间的差别。
对象和方法:
(1)对于2009年2月至2010年3月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进行早孕安胎、优生咨询及定期产检的孕妇,排除妊娠前患有糖尿病、甲亢等内分泌疾病的病人,于妊娠8-12周、20-24周及32-36周行OGTT及胰岛素释放试验(空腹、30分钟、60分钟、120分钟、180分钟的血糖及胰岛素水平)、血脂水平的检查(包括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根据OGTT结果,将妊娠早期诊断为GDM及GIGT的孕妇归于GDM早孕组,共58例,早期妊娠血糖正常孕妇归于早孕对照组,共86例;将妊娠中期诊断为GDM及GIGT的孕妇归于GDM中孕组,共87例,中期妊娠血糖正常孕妇归于中孕对照组,共158例;将妊娠晚期诊断为GDM及GIGT的孕妇归于GDM晚孕组,共70例,晚期妊娠血糖正常孕妇归于晚孕对照组,共58例;分别比较GDM早孕组与早孕对照组、GDM中孕组与中孕对照组、GDM晚孕组与晚孕对照组的胰岛素抵抗及胰岛β细胞功能的差别,并比较妊娠早、中、晚期血糖正常的三组妊娠妇女的胰岛素抵抗及胰岛β细胞功能的变化。(2)对中期妊娠诊断为GDM及GIGT且在晚期妊娠复测OGTT及胰岛素释放试验的20例孕妇与中晚期妊娠OGTT检查均正常的14例孕妇进行比较,纵向观察两组孕妇胰岛素抵抗、胰岛B细胞功能及血脂水平的变化。
结果:
1、GDM早孕组及GDM中孕组HOMA-IR、AUCG、AUCI均高于相应对照组,△I30/△G30及ISIcomp低于相应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GDM晚孕组AUCG、AUCI均高于对照组,△I30/△G30及ISIcomp均低于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HOMA-IR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2、从血糖及胰岛素释放曲线可以看出,早、中、晚孕正常对照组服糖后0.5h血糖水平达峰值,服糖后0.5h-1h血胰岛素水平达到峰值,而GDM早、中、晚孕组服糖后1h血糖水平达峰值,服糖后2h血胰岛素水平达到峰值。GDM早、中、晚孕组血糖曲线及胰岛素释放曲线下面积大于对照组,统计结果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3、妊娠早、中、晚期血糖正常孕妇的比较发现,中孕组的HOMA-β高于早孕组,△I30/△G30低于早孕组,晚孕组的HOMA-IR、HOMA-β、AUCG高于早孕组,晚孕组的HOMA-IR、HOMA-β高于中孕组,ISIcomp低于中孕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67)。
4、中期妊娠诊断为GDM的20例孕妇(GDM组)及孕期血糖正常的14例孕妇(对照组)纵向观察,两组的HOMA-β时间主效应有统计学意义(F=5.273,P=0.028);GDM组与对照组的AUCG比较得出,GDM组在妊娠中期及晚期AUCG均大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01),但两组各自妊娠中晚期的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而ISIcomp时间及组间主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F1=4.518,P1=0.041;F2=6.122,P2=0.019)。HOMA-IR及早期胰岛素分泌指数的时间及组间主效应均无统计学意义。
5、GDM早孕组的HDL-C低于早孕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GDM中孕组TG高于中孕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1),GDM晚孕组与晚孕对照组血脂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
6、GDM组早产、巨大胎儿、FGR、羊水过多、羊水过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膜早破及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与对照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1、正常妊娠妇女从妊娠中期至妊娠晚期胰岛素抵抗随着妊娠的进展逐渐增加,胰岛β细胞代偿功能也逐渐增强。
2、妊娠早、中、晚期GDM及GIGT患者胰岛素抵抗较正常妊娠妇女高,OGTT及胰岛素释放试验均表现为血糖及胰岛素峰值的延迟。
3、妊娠早、中、晚期GDM及GIGT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较正常妊娠妇女下降,主要表现为早期的胰岛素分泌功能受损。
4、妊娠中期诊断为GDM患者从妊娠中期至妊娠晚期胰岛素抵抗及胰岛β细胞代偿功能随着妊娠进展逐渐增加,且IR较血糖正常孕妇升高。
5、妊娠早期GDM及GIGT患者的HDL-C低于对照组,妊娠中期GDM及妊娠期糖耐量异常患者的TG高于对照组,
6、经过积极的管理和治疗后,GDM及GIGT患者妊娠期并发症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明显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