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特征融合的手背静脉识别关键算法研究

来源 :东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j10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公共安全领域,原有身份认证方式逐渐显露其弊端,公认的比较可靠和安全的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随之出现,其中的静脉识别由于其具有活体识别、内部特征、非接触式采集、且在特定条件下获得图像等优点,被认为是一种保密性更好、更便捷、可靠性更高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静脉识别领域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仍有许多关键技术等待解决。  通过查阅了大量的国内外文献,对已有的静脉识别相关算法进行了总结,针对静脉识别过程中的关键问题进行深入讨论与研究,并提出了新的思路与算法。本文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针对采集到的近红外静脉图像普遍存在清晰度较差、质量不高的缺点,提出了一种基于质量评价的近红外静脉图像采集算法,该算法对实时采集的静脉图像进行客观质量评价,并通过评价结果对近红外光源强度进行调整,从而获得质量较好的静脉图像。  其次,针对手背表皮厚度不均匀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感兴趣区域函数优化的静脉信息分割算法,该算法首先确定图像中包含静脉信息的区域,并对每一区域进行凸函数优化分割出静脉信息,进而融合所有感兴趣区域的分割结果获得图像中完整的静脉信息。  再次,从不同角度分别对静脉图像进行分析,提出了四种基于不同静脉特征的识别算法。其中包括:  1)针对静脉曲线间形状不变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静脉间区域形状的识别算法,该算法将区域边缘逼近线段的角度序列作为区域特征,并融合图像中所有区域特征对身份进行识别;  2)针对小波描述曲线信息的局限性,提出了一种基于分块脊波变换的识别算法,该算法融合了静脉图像中所有局部脉络曲线的方向特征信息,对身份进行识别;  3)为提高算法对于采集图像时多种不合作因素的鲁棒性,提出了一种基于灰度特征稀疏表示的识别算法,该算法直接针对灰度静脉图像的全局与局部特征进行分析,并通过判断静脉数据库中样本是否可以对未知静脉图像进行稀疏表示,进而对身份进行判断;  4)针对单一光强下采集有可能丢失静脉特征的缺陷,提出了一种基于Contourlet子带能量多HMM融合的识别算法,该算法将每一静脉对象看作一个模型,将Contourlet子带能量作为特征观测值,通过考察模型产生特征观测值的概率来识别人的身份。  而后,考虑到提出的识别算法都是从某一角度对静脉图像进行特征分析的,采用了一种基于贝叶斯最小风险的多识别算法融合策略,最终进行身份验证。  实验表明,对于样本数量较多,并且在采集图像时加入多种不合作因素的静脉数据库,经过融合多种不同识别算法后,可以保证较高的正确识别率,同时具有较低的错误接受率与错误拒绝率,识别算法具有良好的鲁棒性。  最后,总结了取得的创新性成果,展望未来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工作。
其他文献
近年来,尽管自动化技术和信息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实现系统的完全自动化仍是一个巨大的难题,人类操作员仍广泛存在于各种人机系统中,并成为保障系统安全运行的关键。在高安
随着半导体存储器工业技术的迅速发展,存储器芯片的集成度不断提高,而外围引脚数却有一定限制,许多功能子电路被封装在芯片内部,要从外部对其进行控制和观察很困难,即使采用高档的
导弹是一种防御和攻击的精确制导武器,在高技术战场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并不断地影响现代先进技术的发展。导弹制导控制系统是导弹的中枢,而导弹的末制导导引律是导弹制导控制
预测是政策制定以及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尤其是在应对重大的组织问题和社会问题时,更需要事先尽可能及时准确地对可能发生的各种事件进行有效的预测。然而,与预测对象相关的
人脸特征点的自动定位技术一直是学者们研究的热点,可以应用于三维人脸建模,人脸表情识别等领域。目前人脸特征点定位的方法较多,但在定位精度和计算速度方面都存在需要改进
从20世纪80年代闭环辨识的概念提出以来,闭环测试条件下的多变量系统辨识一直是过程控制领域的热点问题,它对多变量控制系统设计以及控制器的参数调整等方面都有着重要意义。
模块化机器人是由一系列标准的关节模块和连接模块构成的机器人系统。传统的机器人一般都是基于位置控制的机电一体化系统,将力矩传感系统引入机器人中,可以提高机器人的智能化
语义角色标注是一种浅层语义分析技术。它以句子为单位,不对句子所包含的语义信息进行深入的分析,而只分析句子的谓词—论元结构。语义角色标注能够为信息抽取、问答系统、以
针刺作为一种传统中医治疗手段,以毒副作用小、经济、适应症广、疗效显著等特点得到大力推广并逐步被国际医学界认可。然而由于传统中医理论难以与现代生物医学理论相融,使得
对睡眠的研究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睡眠主要分为晚上的整夜睡眠以及白天的短时睡眠,这两种睡眠的机理是不同的,对人体的作用也不同。在睡眠的过程中,人对外界刺激所作出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