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调制宽带转换器的宽带频谱感知系统研究

来源 :国防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gtree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无线电技术已经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用户对高速无线传输技术的需求越来越多。这使得信号传输带宽变宽,频点也越来越复杂。实时感知当前频谱占用情况进而采取动态接入的方式是解决当前频谱资源匮乏的重要手段。根据传统奈奎斯特采样定理,若要无混叠的得到宽带内信号的频谱,则需要极高的采样率以及较强的数字信号处理能力。使得现有的商用模数转换器(Analog Digital Converter,ADC)、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以及数据存储器面临巨大的挑战。近年来,基于压缩感知的信息获取技术在多种领域迅速发展,并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基于压缩感知的欠采样技术可以利用少量低速观测数据来实现对宽频带内信号的感知与重构。在多种实现欠采样的结构中,新近提出的调制宽带转换器(Modulated Wideband Converter,MWC)以其简单易于实现的结构以及对信号适应范围广等特点,受到国内外学着的广泛关注。目前,针对MWC采样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分析方面,在实际原理验证以及样机设计中仍存在较多问题。本文针对MWC技术在问题和不足,分别深入研究了MWC采样和重构原理、基于稀疏贝叶斯学习(Sparse Bayesian Learning,SBL)的重构方法、单通道调制宽带转换器(Single Channel Modulated Wideband Converter,SCMWC)的通道压缩和功率谱重构原理、MWC原理样机和SCMWC原型样机的设计和实现。主要研究内容概括如下:(1)针对MWC系统固有的噪声折叠现象,引入了SBL的重构方法。通过对噪声折叠现象进行理论分析,得出噪声叠加来自于压缩的过程的结论。从重构的角度提高检测检测概率,提出使用SBL方法来求稀疏解,通过公式推导和仿真,验证了算法具有较好的信噪比适应能力。(2)根据压缩感知采样原理,设计了出一套低速率多通道MWC的原理验证系统。这套系统利用分立的元器件模块以及实验仪器搭建而成。针对样机设计中存在的问题给出了简单可行的解决方法。通过对实际信号的感知实验,验证了MWC采样原理在实际应用中的可行性。(3)设计出基于SCMWC结构的观测带宽为1GHz的原型样机。详细介绍了每部分的设计思路。针对周期序列生成以及宽带混频两个设计难点,选用了合适的芯片来实现设计指标。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所设计的系统的可行性。
其他文献
作为总起宪法全文的一段文字,宪法序言具在结构和表达形式上都具有相当的特殊性,其效力也是一个较长时间处于争议之中的话题。虽然宪法理论上对于这一话题的研究都承认宪法序
传销自20世纪90年代传入我国,屡禁不绝,屡打不止,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顽疾。我国法律对其规制走过了一个逐步完善的历史过程。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传销也不断变换花样和形
在信息爆炸式增长、超级计算能力日益重要的今天,依靠微缩晶体管提升计算性能的方式难以维持,冯诺依曼架构的存算分离瓶颈使这一问题日益凸显。忆阻器是一种新原理纳米信息器
随着社会实名制的展开,酒店、网吧、银行等行业加大了验证来客身份信息的需求,交通、公安等传统上需要严格验证人员信息的部门也需要进一步发展人证比对的手段。传统上通过身
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5G)是面向超宽带频谱、大规模机器间通信以及高速移动性通信需求的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与4G通信系统相比,5G通信系统具备鲜明的特征,即满足触觉网络(Tac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海量涌现的数据给社会发展带来大机遇,同时也给数据分析和处理工作带来大挑战。这些数据不仅量大维数高,并且通常都存在大量的冗余信息和噪声,低秩张量逼近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以及智能手机的普及,人们在享受科技带来便捷的同时,信息过载问题变得日益严峻。如何帮助用户从海量的数据中,准确挑选出用户感兴趣的信息推荐给用户,这就是推荐系统所要解决的问题。在线购物或点评网站如Amazno、Epinions的快速兴起,使得这些服务提供商所获取数据的稀疏性和分散性问题变得日益严峻。这就会导致根据这些稀疏分散的数据所进行的相关推荐,准确性和推荐质量都会严重下降,使得
随着移动互联网与多媒体技术的普及与发展,人们不但是图片和视频的使用者,而且是它们的创造者。在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下,拍摄或传输过程中会伴随很多噪声,使用一些先进光学硬件
自我国《物权法》首次明确“预告登记”这一登记形式以来,抵押预告登记已在商品房预售中广泛运用。但是由于我国法对其效力的规定过于粗略,在面临复杂的实际纠纷时无法依据相
意境的呈现是中国古典戏曲外译的一个重要部分。从构成上看,意境是意象构成的景、由读者想象生发而成的“象外之象”,以及倾注于前两者中情感的结合。本文基于接受美学对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