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格絮凝池数值模拟及实验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6次 | 上传用户:xiaohw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FLUENT软件对网格絮凝池内的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对不同的网孔尺寸、边壁格挡设置情况、进水流量、竖井间过水孔洞高度进行模拟对比分析,并以湍动能、湍动能耗散率、涡旋速度梯度作为评价指标;截取不同方向、不同位置、不同高度的特征线,分析各特征线上速度变化情况。同时将数值模拟与混凝实验相联系,分析在不同水力条件下的网格絮凝池中的流场特性对混凝效果的影响,可得出以下结论:(1)通过对絮凝池全流场的数值模拟研究,得出网孔设置为6×6mm时效果相对较好,网孔设置为15×15mm时效果相对较差;当进、出水竖井采用不同网孔尺寸时,得出进水竖井采用密网孔且出水竖井采用疏网孔效果较好,与在实际生产中反应前段需要密网格,中段需要疏网格,后段不要网格相适应;絮凝池内边壁处不设置格挡时与边壁设置格挡作比较,前者紊动范围及能量利用率相对较大,更有利于混凝效果的提高,故在实际工程中可在边壁处不安放格挡;相较网孔尺寸改变而言,进水流量的变化对于絮凝池池内流态的影响并不明显,所以在实际应用中网孔尺寸的设计仍是优化网格絮凝池的研究重点;对于不同的反应阶段,其过水孔洞的高度设置也应不同,宜随着反应的进行,过水孔洞高度应逐渐增加。(2)对局部网格板后流场各向特征线速度变化分析,沿x方向的特征线上速度变化情况在相同位置与z方向上基本一致;边壁格挡位置因受到壁面的影响,其特征线上速度小于非边壁格挡位置,且速度波动较为剧烈;随进水流量的增大,特征线速度值的波动幅度相应增加,但各特征线上速度变化趋势基本不变;对比不同网孔尺寸在相同条件下特征线整体速度大小,得出6×6mm﹥4×4mm﹥15×15mm;不同网孔尺寸的非边壁格挡位置处由于格挡下方涡旋区域的存在,特征线上速度会距网格板距离的增加呈现先减小后上升的趋势,而边壁格挡位置及网孔位置特征线会呈现先上升后减小最后趋于稳定的特征;分析特征线上的x、y、z方向上速度,得出y方向上速度相对较大,且与合速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3)从混凝实验数据上分析,当网孔尺寸为6×6mm时,浊度去除率最高,混凝效果最好,网孔尺寸为15×15mm时出水效果最差,与数值模拟分析结果一致;PAC投加量的增加会使出水效果相应提高;当进水流量处于相对较小范围时,药剂与原水混合较为充分,混凝效果较好,当处于较大进水流量范围时,对絮体造成的剪切作用大,且反应时间过短,混凝效果较差。
其他文献
近年来,强震在全球范围内的发生越来越频繁,而且随着我国城市化程度的进一步推进,人口密集度的进一步增大,地震造成的危害也将变得越来越严重。本文研究砌体结构抗震墙的抗震
到目前为止,通过科研学者的共同努力,已经在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方面取得了很多的成果。但这些成果大部分是针对平坦场地的,对特殊场地的研究还比较缺乏。在我国境内,大约有2/3的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问题是当今工程界所普遍关注的问题,它不仅关系到混凝土结构的使用寿命与维护成本,同时与环境保护及社会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氯离子侵蚀造成的混凝土结构耐久性问题则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其重点是研究混凝土中氯离子的传输机理。沿海、盐湖环境下的混凝土构件由于遭受海水或盐雾环境的循环侵蚀,由氯盐侵蚀引起的钢筋锈蚀更为严重,这种干湿循环作用下的氯离子在混凝土中传输过程较全浸泡较为复杂,影响更为严
在新型空间结构的众多形式中,弦支穹顶结构用刚性网壳代替索穹项的上层索网,具有较大的结构赘余度和方便施工,以独特的杂交受力特点深受广大学术界和工程界人士的关注。其设计是
箱形内置钢管混凝土组合柱是把外面箱形柱和内置钢管混凝土柱组合而形成的一种柱子,可充分发挥了钢管与混凝土良好的受力性能,具有良好的经济价值和工程应用前景。钢管混凝土
行驶中的高速列车对风荷载的作用十分敏感,列车绕流问题的研究显得极其重要,其主要表现为:列车与空气的相互作用引起了一系列影响列车能耗、安全、舒适和危害周围环境的空气动
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开发的无序蔓延,乡村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乡村特有的绿化景观面临严重的威胁,各种绿色基础设施遭到严重的分割和破坏。在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下,在“
本文研究当锚固支护的边坡工程荷载变化时,锚杆(索)加固的计算模型,建立锚杆加固计算时,新旧锚杆锚固体上砂浆粘结剪应力变化引起的锚固抗力关系,以及工程适用计算方法。文中根据锚
桩基础是目前土工程建设中普遍采用的深基础,这当然与它本身的承载能力高、支承刚度大、沉降量小且均匀密不可分。桩基础的作用主要是将其承受的外力作用传递给地基深处,这样
本文主要对低矮房屋在热带风暴作用下进行了现场实测及结果分析,同时对该房屋的1:10缩尺模型进行了风洞试验,通过两者的对比分析,深入研究了低矮房屋的风荷载特性,同时提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