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烈度区水平复杂层状岩质边坡的动力破坏机制

来源 :重庆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fjegh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云川藏疆等高烈度地区处于公路、铁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时期,由地震诱发的岩质边坡崩塌灾害是工程防护治理过程中常见技术难题之一,其中尤以水平复杂层状岩质地震型边坡为甚,在软岩岩腔风化作用及地震联合作用下,该类型边坡失稳常造成巨大经济财产损失。但地震及风化联合作用下的水平复杂层状岩质边坡动力破坏机制涉及数学、力学等诸多学科,计算过程无疑十分复杂,因此揭示两者联合作用下的水平复杂层状岩质边坡动力破坏机制有着重要的科学指导意义及实用价值。
  本文依托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子题“高陡边坡、高填及特殊路基的健康监测、全生命期安全评价和预警平台方案设计”(编号2016YFC0802203),以水平复杂层状岩质边坡为研究对象,基于断裂力学、材料力学、牛顿力学和HHT三维时频谱分析,采用三维离散元颗粒流的数值模拟方法,展开高烈度地区不同风化程度的水平复杂层状岩质边坡稳定性、破坏模式及动力响应分析,具体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
  (1)基于极限平衡法,建立不同风化程度及地震横纵波作用下边坡稳定系数计算方法,发现岩腔深度1.5~4.5m、裂隙深度25%~50%的边坡受地震横波作用影响较大,岩腔深度6m、裂隙贯通率62.5%的边坡受地震纵波作用影响较大;结合断裂力学、材料力学与牛顿第二定律建立了地震作用下考虑层间荷载的水平复杂层状岩质边坡稳定系数计算方法,揭示了边坡各岩块稳定性衰减过程,获得了其崩落时间。
  (2)通过展开室内砂泥岩常规、动三轴试验及PFC数值三轴伺服试验获取了岩石在PFC三维颗粒流数值模型中的细观参数,并探讨了阻尼比细观参数对两种岩石宏观力学特性及强度衰减的影响。发现在常规三轴试验中,砂岩脆性随围压增大逐渐减弱,而泥岩脆性衰减特性则呈V型变化;PFC数值三轴伺服试验中泥岩颗粒呈剪切性破坏,砂岩颗粒呈张拉性破坏;在动三轴试验中,含裂隙较不含裂隙的砂岩抗压强度峰值应力降低了16.7%~25%。
  (3)以四川汶都公路水平层状岩质边坡为研究对象,利用PFC三维离散元颗粒流方法建立了该边坡三维颗粒流数值模型,展开了岩质边坡在风化与地震联合作用下的破坏模式、崩落序列、稳定性变化及动力响应规律分析。发现地震作用下该类岩质边坡基本破坏模式可分为拉裂-水平滑移破坏(岩腔深度1.5m、裂隙深度25%),拉裂-崩落-倾倒破坏(岩腔深度3m、裂隙深度37.5%),崩落-倾倒-转动破坏(岩腔深度4.5m、裂隙深度50%),崩落-座滑-转动破坏(岩腔深度6m、裂隙深度62.5%)4种。发现随着岩腔深度及裂隙的增大,岩体崩落时间由8.7~11.4s加快至2.3~9.0s,无底座支撑的底部岩块及顶部岩块在地震作用下更易崩塌。岩块PGA放大系数及其动力响应与岩腔及裂隙发展呈正相关,模型1岩块PGA放大系数介于0.45~0.9之间,随岩层竖直方向高程的增大呈锯齿状分布;模型2岩块PGA放大系数介于1.1~2.1之间,存在明显的高程放大效应;模型3、模型4岩块PGA放大系数分别位于2.1~3.7、2.9~5.2之间,均随岩块竖直方向高程呈“U”型分布。
  (4)基于HHT希尔伯特-黄变换法及能量耗散原理,展开了地震作用下不同岩腔风化程度的复杂层状岩质边坡频谱与能量分析,揭示了其在地震作用下的时频特征、能量变化规律及耗散机制。发现地震作用下四种边坡模型主频集中在低频0~10Hz,振动信号能量、边坡整体频带宽度、高频效应显著程度与岩腔及裂隙深度呈正相关,且随岩腔风化程度加深,时频图在主频下呈现多个主峰分布;边坡总能量耗散可分为断裂碰撞及整体崩落两个阶段,且能耗曲线随时间呈先快后慢特征,岩块断裂碰撞阶段能量消耗占总能量的89%~95%,且随着风化程度加深颗粒间最大瞬时能量由155MJ衰减至72MJ。
其他文献
长江上游航道作为长江干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规划其航道尺度问题一直是被广泛关注的焦点和难点。上游航道在自然禀赋条件下的可提升潜力、航道通过能力和航道尺度与经济发展适应性等问题是航道规划决策的基础性难题,也是评估航道的输运载体功能是否得以发挥的重要路径。系统的研究这些内容对上游航道等级的选取、通过能力的确定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目前长江上游航道在自然禀赋条件的可提升潜力、航道通过能力和航道尺度与经济发展的适应性等问题尚无系统完整的研究成果。鉴于此,本文依据长江上游三峡大坝至宜宾河段相关航运基础资料和
内河航道整治工程一般包括疏浚工程、炸礁工程、护岸工程、桥梁拆除及跨过河管线改建工程、航标工程、配套设施工程及环境保护工程。航道整治是利用整治建筑物调整和控制水流,稳定河势,改善航道的通航条件的工程措施。
  本文依托渠江合川段航道各碍航滩险整治工程,采用平面二维水流数学模型开展研究,基于实测资料分析河床演变,选定并验证数学模型。根据航道水流特性及方案实验施工状况,针对多个整治布置方案进行模拟,分析方案前后滩段水流条件及河床冲刷的变化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整治布置方案并比对优化。主要结论如下:
摘 要:近年来,国家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新疆科研事业单位在贯彻实施内部控制的过程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一些关键环节还存在欠缺。新疆某研究所作为新疆科研事业单位的一员,在创新型新疆建设中肩负科研和成果推广的使命,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有必要对新疆某研究所内部控制进行深入的研究,以提升内部治理水平,提高科研活动的经济效益,更好地服务于新疆经济社会的发展。  关键词:科研事业
期刊
摘 要:近年来,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完善,城市居民前往乡村越发便利,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利用节假日前往美丽的乡村,体验农村生活,感受自然风光。由于我国大部分适合开展乡村旅游的地区均为贫困地区,因此发展乡村旅游就自然而然同农村精准扶贫结合起来。以精准扶贫对象河南省辉县市张村乡为例,研究落实精准扶贫策略如何促进乡村旅游发展,提出河南省辉县市张村乡发展乡村旅游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对策
期刊
摘 要:阿里巴巴作为我国电商企业的典型代表,具有极大的研究价值。以阿里巴巴为研究对象,以跨国并购动因中的财务协同效应为理论基础,以我国电商企业跨国横向并购的过程为焦点,选取阿里巴巴2015—2018年的财务数据,在微观层面对其中所涉及的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以及财务发展能力进行分析,运用分层理论加权各个指标的权重,衡量我国电商企业跨国横向并购的财务协同效应问题,全面分析我国电商企业跨国横向并
期刊
摘 要:大运河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伟大工程,对后世经济社会的影响举世瞩目。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是彰显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重大使命,是新时代对祖先留下的宝贵遗产的创新与探索,也是推进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坚实支撑。镇江作为江南运河的起点,自古就是运河南北之商埠重地。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是镇江优势再造的重要机遇,必须把镇江这座城市和大运河当成一个生命共同体来开发,把镇江城区当成一个宏大的大运河文化遗址公园来规划,
期刊
混凝土在浇筑以及服役的过程中,由于施工工艺参差不齐、持续受到温度、湿度、外力等荷载的作用以及材料本身具有收缩、徐变的性质,使得其表面及内部容易产生缺陷,进而影响工作性能。如何科学、高效地检测混凝土内部的缺陷情况是工程界和学术界的热门课题,红外热像检测由于其方便快捷的优点,在材料无损检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由于混凝土材料是不良导体,红外热像检测方法在混凝土中应用精度不高。
  本文在红外热成像无损检测技术的基础上,将理论研究、试验分析、图像处理技术相结合,依照技术路线图开展了基于增强图像处理的混凝土红
丁坝是山区河流航道整治工程措施中最常见的水工建筑物。丁坝修建后,束窄河槽,横向导流导沙,局部形成环流,冲槽淤滩、改善河床形态,保护河岸及堤防,维持航槽水深,使航道达到通航标准要求。但丁坝所处自然环境恶劣,受到水流作用及河床形态的影响复杂,造成丁坝水毁频频出现。为了能有效地预防或减少丁坝水毁灾害的发生,需要应用新的技术手段,不断提高航道整治工程的设计水平和施工技术。本文基于流固耦合理论,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结合2018年嘉陵江川境段金溪库区4#号丁坝“7.11洪水”水毁调查资料,对丁坝水毁过程中的水流结
三眼灶滩段位于长江宜宾至重庆段的白沙水道,为潜碛分汊浅滩。滩段江心有一暗碛将河道分为左、右两槽,右槽内虽有码头,但航槽弯曲,除上行客轮外,枯水期不通航。左槽较顺直,为枯水主航道,但枯水水深时常不满足航深而出浅碍航。三眼灶为一典型的潜碛汊流浅滩,研究其水流特性、碍航成因和河床演变及其整治方法,对于提高滩段航道等级、发展长江航运及研究类似滩险的整治方法等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收集资料分析,采用二维数值模拟等方法,分析了研究河段的河床演变规律、滩险成因和机理、碍航特性和整治措施。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研
超高堆石坝的高应力环境会导致堆石料出现颗粒破碎,进而引起大坝变形,因此,需要建立考虑颗粒破碎影响的堆石料本构关系。在室内试验中,由于受到试验仪器在试样尺寸上的限制,需要对试验土料进行缩尺处理。不同尺寸的缩尺替代堆石料之间所表现的宏观力学特性存在较大差异,即存在缩尺效应。堆石料的缩尺效应及其对颗粒破碎的影响已成为堆石料本构关系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考虑颗粒破碎影响的堆石料临界状态理论及本构模型(U1865103)”,以在建的重庆市巫山县庙堂水库沥青混凝土心墙堆石坝为工程背景,开